13.8 改变点差套利模式的相关性

    由于供给和需求的结构性变化,以及消费习惯的变化,依据相关性套利的模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对此,我们要考虑以下的因素。

    (1)随着两个半球的国家增加产量和加入世界出口市场,作物、橙汁和许多其他产品的季节性变化也同时发生了变化。来自南美的谷物和橙汁以及远东地区的食用油已经永久地改变了供应的季节性,这种竞争模式给仓储摊销带来了压力。

    (2)大型农业综合企业能够利用期货市场来对冲其生产或购买行为,从而使购买或出售的需求游离于传统的收获模式之外;同时,储存设施的增加也减少了在收获季节做空的需求。

    (3)黄金、白银和铂金的传统比率在电子工业、汽车工业以及金属工业的使用过程中会生成新的需求;中国和印度中产阶级的崛起也大大增加了相关需求;同时,金属还具有对冲通货膨胀和货币价值变化的属性。

    (4)消费者的口味发生了变化,在一段时期内,人们从白肉转向了红肉,然后又转向了白肉。瘦猪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生猪期货合约。在培根中使用硝酸盐会改变加工或定价模式,因此,猪肉和猪肚的比率也会发生变化。

    (5)新产品,如高果糖玉米甜味剂,降低了对糖的需求。玉米乙醇的使用则进一步增加了相应的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变的。即使预期会发生变化,与健康有关的意外事件或供应中断情境也会造成价格的冲击事件,这将影响到许多利差交易模式。

    在股票市场中,同一工业集团的股票之间的相关性会受到指数期货交易的影响。如果一只股票属于小型股,另一只属于大型股,那么,它们的价格可能会因做多罗素2000指数、做空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交易以及随后的套利行为中被迫分开,因为这些交易并不考虑个股关联属性或基本面因素。

    黄金/白银比率和铂金/黄金比率

    人们一直关注的一种关系是黄金/白银比率,传统上认为这一比率是33∶1。在经济不稳定时期,这两个市场都被认为是一个安全的避风港。我们可以用一些例子来说明许多感知到的价格的差异属性。当金价为每盎司35美元,而银价为每盎司1美元时,二者的相关性则不太稳定。1930~1945年,白银价格跌至每盎司0.50美元,1951~1962年,白银价格一直保持在每盎司不到1美元的水平,随后在1980年1月开始加速上涨至每盎司38美元。194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1971年,黄金的价格固定在每盎司35美元,尽管在协议取消之前的几年里,价格在指定的价值上有所不同也未造成太大影响。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1980年的白银危机,黄金/白银比率在一个缓慢的周期中从大约20∶1变化至45∶1,而在“亨特兄弟”公司所诱发的危机期间(1979年9月~1980年9月),这一比率在33∶1左右波动,其高度波动的模式仅仅略高于历史的情境。白银危机之后,相较于黄金而言,白银价值的下跌速度很快——于1982年6月,黄金/白银比率为56∶1,黄金的价格为314美元,银价为5.57美元。一年后,这一比率达到33∶1,并在1986年6月迅速扩展至66∶1。

    自2008年年末以来,由于担心经济不稳定和高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黄金价格大幅上涨。在此期间,白银的价格落在了后面,在危机期间,黄金/白银的比率超过了100∶1,然后回落到70∶1(见图13-13)。当金价突破每盎司1200美元时,银价突然上涨,使相关比率大幅下降至最初的33∶1,但却只出现了近1/3的价格下跌情境。尽管在2010~2011年中期,相应收益可能是在稳定期实现的,但是,在选择黄金或白银作为保护工具的时候,这一比率的稳定性在公众的印象中都是普遍存在的。最近,黄金的商品属性则被充分地证明出来。

    图13-13 应用期货所测算的周际黄金/白银比率,其一度达到33∶1,且已高达100∶1,之后回落至33∶1

    铂金/黄金比率(见图13-14)与黄金/白银的比率是一样的,尽管黄金和铂金似乎已经找到了商业用途,并且,铂金与银和黄金之间的相关性也变得更加稳定,但是,由于工业用途的改变,这一比率的结构性变化很可能会不时地发生。目前,黄金被用作一种电子导体,而铂金已被应用于汽车催化转换器的生产中。所以,用相应的价格维持相同比率的做法其实不存在什么根本的要素。

    图13-14 应用期货所显示的铂金/黄金比率已经相当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