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相关交易系统的权衡模式

    虽然交易者会不断地寻找一个没有缺陷的系统,但是他们完全明白在现实中,交易系统的大部分利润、损失和其他特征都是相互依赖的。正如博弈论所示,一个系统可以是频繁的小额亏损伴随着偶然的巨额利润或者是频繁的小额利润伴随一些大额的亏损。然而,要创建一个使亏损很小的系统是不可能的,同样,如果不以增加损失频率的方式来获取相应的利润,那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不可能达到零损失。在短线交易或高杠杆交易之中,交易成本使相关的方式不可能存在。所谓的“无风险”套利也被证明,其并非是无风险的。

    系统交易的基本原则是其要求交易者去选择收益-亏损之间的交易频率、利润和损失的相对比率,并在交易契机之间进行取舍,而这些相关性将不同于其他各种类型的系统。

    22.5.1 顺势交易系统

    顺势交易系统的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变化是基于其对计算周期的选择模式。我们将一个简易型移动平均系统应用于收盘价,如图22-13所示,移动平均的快线系统会比慢线系统更加接近当前的价格。通过参考当前价格运行至相应移动均值的方式,我们则可以计算所谓的最大风险。而另一个变化的模式是:较长的趋势周期能捕捉到更多的边缘分布情境。事实上,尽管平均利润应该大于平均损失,但是一个快速变化的趋势根本无法捕捉其边缘分布的区间。与较少的大额盈利相比,基本的顺势交易模式将有更多的小额损失。同时,由于滞后因子的存在,风险会随着趋势的变化而增大。

    图22-13 移动平均系统的相对风险

    对单笔交易风险规模的衡量方法是不完整的评估模式,因为在一个正常的顺势交易系统中,损失可能比利润来得多,所以将损失作为交易最终风险的一部分的方式很重要,这可以将相应损失的集合进行良性的比较,从而确定较短周期和较长周期的移动平均线是否具有最佳的损益比率。

    顺势交易系统的特点在于它能减少损失,这就是所谓的资本守恒定律。此外,如果我们希望用价格平滑技术来获取超过40%~45%的利润,那将是不现实的,获取30%~35%的利润则可以说是比较正常的。

    22.5.2 均值回归系统

    均值回归系统就是充分利用无规则的价格运动或行情中的多空分歧达到低买高卖的目的,其所坚持的理念是行情是要回归均值的。均值回归法的风险与报酬曲线和顺势交易方式不同。虽然它在方法上所获取的利润以及生成的损失规模相对于持有期而言与顺势交易系统相似,但是它必须在预期价格反转前设定好止盈或者在两个行情产生分歧时设定止损,这就引入了更多的风险,而其成功与否则取决于对交易时机的把握。在这里,于探讨均值回归方法之时,我们需要等待价格反转并在系统中引入趋势因子。

    由于均值回归系统风险很大,所以其盈利目标一般已经被定义好了。在一个顺势交易系统中,当一直处于盈利状态时,你要持仓至行情反转和趋势方向发生改变之时。然而,大多数均值回归的方法则依赖于一个超买或超卖的指标、反向指标、发散性指标,同时,在条件消失或行情中性之时设定目标价格,这可能导致所持有资产组合的利润趋于减少,因此我们需要更为频繁地获取利润。为了获取稀缺的高频利润,你需要接受或大或小的亏损。

    22.5.3 顺势交易系统与均值回归系统的权衡模式

    我们需要将绩效考核与特定的交易风格结合在一起。在理想情况下,你必定想获得巨额盈利、提高可靠性以及降低损失。不幸的是,这些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以下是两个主要策略系统的比较情境。

    最后的权衡模式在顺势交易当中需要较长的计算周期,其虽然成功,却有很大的滞后性。相对于均值回归系统而言,入场交易时的价格离均值越远,那将意味着:一旦植入订单,风险会降低,但是获利机会也将减少。

    图22-14 均值回归系统下买卖点位的选择模式

    如图22-14所示的均值回归系统的范例情境:价格横盘运行,其间没有明显的趋势偏差,这也可以被看作是与趋势无关的价格序列。我们假设一个正态的价格分布情境,若价格进一步远离中值,其附近会有不太频繁的峰值和底值。如果峰值和底值视为超买超卖区域,那么其上方和下方的中心线可分为三个区,即轻微的(S)、适中的(M)或过度的(E)超买或超卖。

    在图22-14中,其间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在略有超卖的行情买入,以及在略有超买的行情当中做空,价格走势和内部一系列直线之间存在很多交点,而当价格回归均值(中心水平线)之时,相关交易即可获利。同时,所有的价格都必须通过穿越中心的区域才能达到一个更为超买或超卖的状态。因此,交易机会将随着盈利目标的增加而降低。

    但是,风险在哪呢?如果在S(轻度超买超卖情境)线上交易,M(中度)线则被设置为止损位,那么你将几乎失去一半的交易机会,并且损失的规模也与盈利相当——由于价格的变化不是均匀分布的,但是实际应用这种方法进行交易所获取的利润或损失都比较少,所以净利润不会那么的令人乐观。如果进入的是S线和最外侧止损线,那么大多数的交易都是盈利的,但亏损也会很大。由于较少的交易会被止损,所以从净利润和亏损的角度来看,均值回归策略是比较优秀的。如果从E(极度超买超卖)线进场交易,那么在止损线处,你需要平掉所持头寸,如此,利润将大于损失,而且风险也会大大降低。然而,这样的机会很少,这样的交易一般不存在。从理论上讲,当在绝对极值点入场时,风险是最低的,但这几乎不可能。图22-15显示了标准均值回归系统存在的相关性。

    图22-15 基于交易机会的每笔订单之利润与风险的相关性

    所有系统都会有所取舍。为了减少风险,无论是顺势系统还是均值回归策略,都必须以更多的小损失或更少的交易机会来减小亏损,趋势跟踪者在寻找大机会的同时也必须冒较大的风险,同时承担价格小幅波动所带来的损失。在一个系统或交易理念的不断发展中,每个人都必须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且设置收益和风险的投资组合,而在交易中,则没有最好的投资组合模式。

    22.5.4 通过商品指数化方法将各因子结合在一起

    1959年菲利普·戈特黑尔夫(Philip Gotthelf)第一次提出了商品指数系统 [1] 且积极地对其进行了开发。商品指数法则结合了有经验的交易者的各种指标,并以一种独特的方法将之加权,包括移动平均值、价格动量和持仓量来计算行情指数。

    商品指数化系统最有趣的部分是它的排序,其旨在提供各种趋势的相对强度值。其使用10日和20日移动平均线,同时计算当前的市场表现,进而确定顺势交易系统的价值。其中,价格的涨跌是通过独立观测三种情况的方式计算出来的,即来自长期和短期趋势的简易型移动平均系统的信号,以及由两个趋势结合生成的二元移动平均线,单、双移动平均线所相关的两种交易技巧在第8章已经被涉猎。同时,三个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长期趋势,其次是短期趋势,最后是移动平均慢线的相对位置。于当前价格同时高于短期移动均值和长期移动均值之时,行情会出现陡峭的上升趋势,而相反的价格情境将导致较强的下跌趋势。如果最重要的因素(即长期移动平均线)与其他两个因素彼此互相冲突,那么此时是不存在趋势的。

    未平仓合约(期货)的变动率被认为是具有趋势性的。我们采用不同于常规的制图技术,在将未平仓合约与价格相结合观测时,如果其呈现动量增长情境,那么商品指数系统则视之为股价上涨的信号。这里,动量增值幅度等于未平仓合约的增长率与其20日移动均值之间的差额,确认牛市行情不断上涨的价格和持仓量的组合模式是一个经典的图形:如果未平仓合约上升而价格下跌,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出现熊市行情;另外,商品指数化系统也会认定持仓量随着价格的下跌而下降的情境是一个利好因素。而且,成交量的变动与未平仓合约的相同,其也可以确认牛市或熊市行情——不断上涨的成交量和上涨的价格是对升势行情的支撑,而其他的组合模式则会显示熊市情境。

    信号在强势买入到弱势卖出之间会以较小的价格差进行排序。系统必须能够量化并平衡相关的因子,这通常被视为高解释度的制图技术。将相应交易信号应用到日常交易之上的方式需要把独立信号的强弱情境和商品指数的趋势相结合,趋势指数本身即可作为一种超买或超卖指标,其可提高于特定环境下的收益且在更极端的市场环境中探索反向做单的问题。你可以用具有预测功能的20日移动均值来确定止损的价格,另外,从交易中所得的利润则是我们的额外目标,50%的回报证明了保护性止损机制庇护了一部分头寸,100%的利润需要清算一半的交易头寸。前述这些资金管理的概念在任何系统中都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常常应用在商品指数的交易之中。

    22.5.5 将趋势和交易范围彼此相结合

    价格运动被划分为趋势或区间,大多数交易者需要决定其中一个或另一个相关的交易策略。区间交易和顺势交易轮流主导价格的运行模式,其中,波幅区间交易最为常见,但这些结论取决于你的时间跨度。2011年,利率期货行情继续创下历史低位,而欧洲美元汇率则在1.23~1.45移动;每当标准普尔指数突破近期高点或低于上一个低点时,分析师很快就将相关价位视为下一个阻力位或支撑位,他们觉得价格会转移到某些水平,然后得到支撑或改变原有的趋势。我们可以将趋势方向与明确的支撑位和阻力水平结合在一起,同时运用相关的交易规则,如图22-16所示。

    图22-16 趋势和波幅区间的结合方式

    上述两种技术的使用方法的结合需要取决于波幅区间的规模、趋势变动的速率以及阻力规模,还有支撑线的持续能力是否随着时间的移动而被构建。较近期的波幅区间结构所支撑或阻力的障碍比那些经历时间考验的要少。如果震荡幅度狭窄,那么移动平均系统的买入或卖出信号则总是呈现在阻力位或支撑位附近且能满足初始价格的反转形态。对于更大的范围的价格振荡模式而言,中速移动平均信号可能会在更接近价格中心的区间内出现且在遇到阻力之前提供一些获取趋势利润的机会。至于更宽幅的震荡情境,其可能有足够的空间在没有支撑水平和阻力水平干扰的时候用移动均值来生成进场和平仓的交易信号。前述两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之一是:不管系统关注哪种信号,当其率先出现时就进行相应的操作。下面是为空头提供的,于中度-宽幅震荡行情之下进场和离场的组合型交易机制,即,

    (1)当移动平均线下降时卖空;

    (2)当价格向下突破阻力区时卖空;

    (3)当价格低于支撑位时卖空,然后在移动平均线上指时平掉空方头寸;

    (4)当价格进入支撑位上方的买入区域时平仓;

    (5)当价格突破阻力位上升时平仓。

    同样的规则适用于多头所进行的反向操作。上述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新的短线交易不是在支撑水平处入场,因为这将造成直接损失或长期没有回报。

    [1] 关于商品指数系统的更多内容可在Commodex.com上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