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日本4G启示录:更快地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

    陶旭骏/文

    在国内炒得火热的4G概念,和3G相比是革命性的变化吗?至少从日本已经运营了好几年的4G网络来看,4G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革命。

    日本目前是全球部署4G最快的国家之一,其4G网络已经正式运营近3年,那么,4G在日本普及后到底给日本的移动互联网带来什么变化呢?这对于正急于上4G的中国移动有什么启发呢?

    日本4G网络已经高度发达

    日本现在是全球部署4G动作最快的国家之一。

    日本最大运营商NTT DOCOMO在2010年12月正式推出品牌为“Xi”的4G-LTE服务,并在一年内就突破了100万用户大关。该公司运营的LTE产品还包括32款智能手机、6款Windows 8平板设备等。

    NTT DOCOMO官网上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其Xi 4G-LTE服务的用户量在2012年年底已达到1157万。该服务在日本国内拥有46%的市场份额,支持100 Mbps的下行速度。DOCOMO表示,目前公司的目标是将速度提高至112.5 Mbps。

    与其他运营商不同,NTT DOCOMO在发展4G的时候非常重视技术积累,为升级到4G,NTT DOCOMO投资了1000亿日元作研发,投入了上千人的研发队伍。

    除此之外,KDDI和软银也加速了3G向4G的升级过程。软银于2012年2月,在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城市正式推出TD-LTE商用业务。

    软银是发达国家为数不多地采用了中国推出的TD-LTE标准的运营商,软银的4G建网基本被中国两大设备商包揽,一期项目由华为、中兴两家平分,各1000个基站,主要用于福冈、北海道、札幌等城市TD-LTE网络的建设。目前,软银已完成网络一期的建设,并开始启动二期网络建设。

    和NTT DOCOMO的策略不同,软银在发展4G时很强调成本优势,软银之所以一开始尝试采用中国的TD-LTE标准,某种程度上就是看准中国移动这个全球最大运营商准备采用TD-LTE标准,因此软银可以在设备采购时节省不少成本。当然,现在软银因为手机原因倒向了FDD制式。

    此外,2012年10月软银斥资200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三大运营商Sprint,也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为了节省设备采购成本——因为软银在美国和日本两大市场同时部署4G,设备采购上可以获得规模效益。

    4G并未大幅改善运营商的经营状况

    从2G到3G的升级,是移动通信历史一次重大的变革。2G时代短信是最“杀手级”的应用,而到了3G时代,通过手机上网成为推动世界移动互联网进步的重要推手,包括手机游戏、手机社交、手机广告、手机音乐、手机下载、手机视频、手机阅读等应用都因此而大幅受益。

    相比之下,3G到4G的升级则更像是一次网络提速,其意义就像是固网由ADSL升级到光纤。从日本的情况来看,4G短时间内不太可能大幅度提升ARPU值。为了快速推广,合约计划没有大幅度提价。同时,也没有看到“杀手级”应用出现大幅吸金。

    对比日本几大运营商的4G套餐和3G套餐,价格相差无几,因此许多日本用户在换新手机的时候都愿意加入4G套餐,日本正成为全球4G渗透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如果在更换手机的时候选择4G手机,加入4G合约计划,实际上消费者的支出并没有比3G时候多很多,有些甚至更便宜。

    延伸阅读 日本4G启示录:更快地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 - 图1

    软银iPhone上市合约计划对比

    延伸阅读 日本4G启示录:更快地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 - 图2

    NTT DOCOMO三星盖世上市合约计划对比

    由于日本国内市场早已饱和,NTT DOCOMO一直处于市场份额领先,却又不断被对手追赶的状态。NTT DOCOMO最早投放4G服务,是希望通过技术提升保住市场地位。

    4G到底是不是通信市场革命性的变化?这个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一直众说纷纭。从运营商改善业绩角度来看,日本运营商还没有找到2G时代的短信那样的所谓4G“杀手级应用”。在营业厅接受营业人员推荐时,我们发现,主要推荐的应用是高清画质的影音、在线翻译和生活信息助手(类似日语的Siri)。其中,营业人员会强调,高清画质影音在3G环境下播放不流畅,而4G则没有问题。除大家比较熟悉的YouTube之外,日本三家运营商也有各自适用于4G的影音服务。

    DOCOMO 2011年发售的GALAXY Tab预装了视频应用“Hulu”,每月费用1480日元,2011年9月8日—2012年2月29日注册的DOCOMO的Android终端用户可以免费试用3个月,该网站包含多部好莱坞高清大片(720p),实际测试表明即使在新宿等人口密集区也可以流畅播放。

    软银移动2013年2月推出新的视频服务“UULA”,包含6万多部内容,含有较高清晰度视频(640p,1.5Mbps),包月费用490日元。

    KDDI在和SmartPass(付月费即可在500款精选软件中任意下载的服务)类似的VideoPass服务中,对于视频的播放品质增加了较高清晰度的播放模式(360p,原先是240p)。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现在还没有看到能够大幅度提升运营商ARPU值水平的迹象。对比NTT DOCOMO投放4G服务前后的数据,也确实如此。

    延伸阅读 日本4G启示录:更快地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 - 图3

    4G投放前后NTT DOCOMO的ARPU变化

    不过,从另一方面讲,4G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用户发展的速度,抑制了用户离网。在NTT DOCOMO 2012年度决算报告中也暗示了4G和增收之间的关系。报告中说“和前年度相比增收减益,智能机以及Xi顾客数大幅上升”。

    延伸阅读 日本4G启示录:更快地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 - 图4

    4G投放前后NTT DOCOMO收入/利润以及用户推移

    4G到来两年了,对运营商来讲还没有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可能极大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

    虽然可能3G到4G的提速没有明显给运营商带来巨大的收益变化,但是正如宽带对互联网业务的推动一样,4G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日本电通公司员工冯广明是一位在日本多家移动互联网公司工作了10多年的资深人士。他告诉我们,日本在3G时代,许多移动互联网服务并不流畅,例如很少有人会在外面用手机长时间看视频,通常会回家后再看。

    此外,有着“日本版微信”之称的Line也因为4G的到来迎来重大利好——Line的招牌应用便是免费通话,此前在3G时代,这种语音通话常常信号不稳定,而到了4G时代,其通话质量有了大幅提升。

    4G普及之后,日本的手机游戏公司同样获益。因为在智能手机上下载App的速度大幅提升——这有利于加强手机游戏的用户体验。此前,日本的手机游戏大部分是基于手机网页的,而App的用户体验要明显好于手机网页游戏。

    虽然运营商还没有找到吸金大杀器,但是基于4G的应用确实可以体现出相对3G的不同。NTT DOCOMO常务执行董事吉泽和弘指出,4G的一个特征是容量大、速度快,未来4G的“杀手级”应用很可能会充分利用这一特征,这种“杀手级”应用比较可能是影像、动画、视频类的应用。

    此外,他认为基于云服务的应用也可能会在4G时代爆发。NTT DOCOMO在日本推出了打电话自动翻译、语音助手等服务。吉泽和弘指出:“如果你的网速很慢的话,这个功能是用不了的。”

    由于4G的速度快、体验好,一些有带宽瓶颈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现在能够得到充分解放了。因此,移动互联网产业也许会因为4G的大规模推进有大幅跃进的可能。最直接的就是高品质影音的移动应用。

    移动即时通信和移动社交也因此可以大量引入高画质照片和影音共享的功能。在日本已经出现的移动VoIP通信,在中国如果没有政策阻挡,也会是一个有大突破的领域,比如Line、Viber类型的应用。如果运营商设计的资费计划比较合理的情况下,成10倍规模地提升流量使用量级是很可能出现的。相应地,运营商也有机会较大幅度提升流量方面的收入来弥补语音收入的持续下降。

    另一个可以预见又有不确定性的领域就是基于网络和云的移动互联网服务。

    现有的原生App主要作为移动服务入口的格局是否会改变?HTML5技术封装的App、手机网站、在线信息助手服务(Siri类、在线翻译、在线导航和实景地图、街景、现实增强的其他服务),乃至于现在不太受欢迎的Chromebook等基于网络的终端设备,会不会因为网络基础设施的大幅度性能提升而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如是,原生App以及基于此的App Store类型的软件商店的商业生态将会被破坏性创新。移动搜索、社交等基于信息流的新商业生态会建立起来。这就是谷歌现在正在美国进行的。如果解读NTT DOCOMO 2010—2015年中期远景,也会发现其提出了“个人云、企业云、网络云”的以云服务为重点的智慧生活愿景,来弥补其在网上软件商城和智能机方面的不利局面。

    由于网络速度的提升,将计算和储存大量置于云服务,终端设备可能会进一步小型化和降低成本。省出来的体积和成本对大规模使用新的输入输出技术会有很好的帮助。体感、肌电、眼球控制乃至脑波控制为代表的自然输入,以及柔性屏、眼镜投影等输出技术,都正在成熟中。在4G网络成熟并大规模普及以后,集新技术于一体、更多基于网络基础的新型终端形式会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移动生活。

    在App和智能机时代,日本没能走在世界的前列,但中国却逐渐缩小了和世界前沿的差距。4G到来之际,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软硬件和服务行业,能够站到世界的潮头吗?

    这也许是中国快速投放4G更大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