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靠短信得以翻身

    重新找回自我的丁磊决定把网易公司从北京搬回广州(注:2009年4月,丁磊重新发力门户,并把编辑部又一次搬回到北京)。

    丁磊决定搬回广州有一多半是为了成本考虑,既然不做门户了,那在北京设立太大的机构也没有意义。这一搬家还真搬出机会来,2000年下半年起,广东移动成为移动梦网的先行部队,需要在广东地区寻找一些合作伙伴,网易作为广东为数不多的全国性品牌被选中,一起推广短信业务,网易短信曾经一度占到移动梦网短信业务的20%,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网易当时正处于风波之中,诸多事情不顺,网络广告业务下滑得厉害,急需新的增长点。因此,一看短信业务能来钱,而且符合丁磊的商业逻辑,自然花大力气去做。

    如前所言,丁磊之所以放弃社区转向门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网易连续两次CNNIC排名第一,而台湾流量第一的奇摩又实实在在地赚到钱了,因此,丁磊就把网易转到门户上来,但想不到的是,新浪和搜狐也随之转型了,而且一个做内容比网易有经验,一个在市场销售体系有优势,网易被人硬压了一头,没办法,既然自己不会,丁磊只好去寻找职业经理人帮着打理,虽说全靠职业经理人的职业操守所维系的商业模式不能说一定失败,但风险真的很大,后来果然出问题了。

    丁磊这才意识到不能单纯靠在网站上打广告维持一家大公司的全部开支并赚到钱,作为浙江人的丁磊骨子里是个生意人,生意人的逻辑是做公司只做概念,光烧钱而无进账,是不可能长远发展的。

    国内的网上支付体系在那个时候还很不健全,大多数网民还没有在网上消费的习惯。如何直接从用户那里收到钱,是经营者们日夜考虑的事情。网络游戏本是丁磊的第一步,原本希望借此推广网易一卡通,以此进一步地促进网民在网站上的消费。于是,丁磊收购了天夏,没想到游戏业务一开始很不顺利,《大话西游》过了头几天的5 000人同时在线的高峰期后,停留在3 000人同时在线的水平,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

    手机短信无疑是一种小额代收费的好途径,也是网站增收的重要途径。丁磊本是浙江人,小生意大产业将会大行其道的商道早已潜移默化深入他思想。正是瞅准了这一点,丁磊很花心思地进军短信业务,并成立了无线事业部,而且很快赢利。

    对于短信业务的赢利,丁磊显得很兴奋。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喝酒时,丁磊拿着手机给他的朋友演示怎么订阅网易的天气预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丁磊还亲自设计了同城交友这款产品,这个很像今天的社交网络平台SNS,并用这个产品吸引网友使用短信服务,丁磊本身是网友出身,知道上网之人的心理需求,因此这个产品一推出便大获成功。

    丁磊也是最早用网络联盟来宣传推广短信服务的人,丁磊虽然不是中国最早做网盟的人,但他之前给中国绝大多数个人站长提供过空间服务,知道他们的需求,也能找到与他们的契合点。

    靠着比其他SP(短信服务提供商)更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更有力的推广,当然还有更好的市场敏感度,网易的短信业务一开始就上升得很快。不过,丁磊也知道这是陪移动、联通等运营商在玩,从性质上接近与虎谋皮。因此,后期网易在短信业务方面着力不多,但无线业务一直在做。

    短信业务的上扬让丁磊在董事会里有更多的话语权,腰杆子也硬了起来,这让丁磊招募到更多的人投入到《大话西游II》的开发里去,网易也开始形成正向循环,这往往是走向成功的开始。

    2002年一开年,网易在纳斯达克市场上复牌。那天晚上,丁磊兴奋地请网易的同事去喝酒,等到美国股市开盘,便迫不及待地用手机查,并高兴地宣布,网易的股价又回到了1美元以上。“看吧,我们又活过来了。第一天就比新浪、搜狐的价格都高呢。”丁磊对此很是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