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上市 盛大大显雄风

    软银的钱到了,有陆宏亮这样的资本红人出任董事,有唐骏这样有知名度的经理人担任CEO,和韩国人的关系也得到修复,这些事件的背后指向是2004年5月13日,盛大在纳斯达克上市。

    今天回头看来,盛大上市没有赶上一个好时机,盛大的网吧故事没有被投资者理解和认可。曾被国内很多媒体争相批露的一个细节是:2004年4月27日晚11点,刚刚结束在新加坡路演的唐骏顾不得连日奔波的疲惫,连夜率队搭乘英国航空公司的飞机由新加坡赶往伦敦。到达伦敦的时间是当地早上5点30分,就在伦敦机场的服务区内,唐骏仅仅简单地租了一个可以洗澡的地方,匆匆梳洗了一番便匆忙赶赴早上7点30分跟投资方早就约定的一个见面会。然而,当唐骏刚刚跨进投资方办公室的大门时,他就感觉到办公室的气氛有些异常和紧张。果然,投资人阴着脸和他说:今天要出问题。

    原来,就在唐骏前往伦敦的头一天,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见来自美国的一个记者时说,中国在未来几年当中将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这意味着整个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放缓。果然,这天伦敦股票市场在没有任何利空的前提下下挫。此时,正是盛大为上市路演的前夕。

    按照盛大原来的上市计划,美国时间2004年5月12日,盛大便应该在纳斯达克市场挂牌交易。可是风雨易变,就在盛大计划正式挂牌的前夜,陈天桥临时决定上市时间推迟一天。

    根据一个月前上报的招股书表明,盛大将以13~15美元的价格,首次公开发行1 732万股美国预托凭证,预计筹措2.5亿美元,陈天桥在上市前夕的24小时之内备受煎熬,没有合眼。反复权衡之后,他做出决定,并电话通知美国的上市团队:下调发行价,将每股13美元下调至11美元,并减少到1390万股。

    这个举动,盛大这一笔就要损失2 000万美元,融资总数也要少近8 000万美元的融资额。

    唐骏领衔的盛大上市团队为此将原定上市日推迟了一天,主要是盛大要重新制订最新版本的招股说明书,并递交给美国证监会。

    推迟一天上市,调低上市价格,缩减融资额,盛大的IPO可谓疲软,这全然不是一向以强硬面目示人的陈天桥的作派。精明的陈天桥自有他的如意算盘:他发现,美国的投资者无法理解一个网吧故事,但他们能理解成长故事,当盛大每个季度有20%多的增长率时,就能很快获得投资者的认可。这个时候,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恢复高增长的预期也出来了,盛大相对应的可以通过再融资而获得资金。

    2004年10月,不出陈天桥所料,亮丽年报公布后,盛大网络股价大幅上涨,这时候陈天桥决定发行高达2.75亿美元的可转债进行再融资。2004年10月8日下午开始刊报,陈天桥打电话给高盛,希望他们一周之内,必须把这个可转债完成。对方说这么大一笔钱,世界上没有只通过一周就能完成的,陈天桥很是牛气地说:完不成这项任务,我们以后就不聘请你们了。

    结果,在短短的一周内,资金募集成功,这是一笔比盛大首日IPO要多上50%的融资,很难想象,再融资能超过首日IPO,而且超过了50%这么大的比例。对比首日IPO的尴尬表现,三个月后的成功发债让陈天桥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修复。

    一个月之内,陈天桥把这笔钱用在了盛大对上游内容商Actoz的控股上,不是采取二级市场收购,而是直接从韩国人手中以高出二级市场一倍的价格在一级市场上进行收购,相当的强悍,容不得韩国人有什么回绝的理由。这次收购再次让陈天桥的信心得到认可和放大。

    从软银入主,力邀唐骏,到资本市场上对高盛这样的大玩家说一不二,再到对上游内容商Actoz的收购,陈天桥风光无限,其个人的自信心也一次又一次地得到放大,任何人在这种状态下都会膨胀,陈天桥也不例外。

    2005年春节前后,陈天桥斥资近20亿元,仅用43天即成功收购中国最大门户网站新浪19.5%的股票,成为新浪最大股东,颠覆了中国互联网的格局。而这种动作绝非陈天桥偶一为之的特殊举动,早在2003年,盛大就已经先后收购了北美、日本以及国内的近10家公司;2004年,盛大的扩张步伐进一步加快,创下了两个月内完成6次资本运作的纪录。

    陈天桥的这些行动都指向一个愿景,盛大想打造网上迪士尼。而成就他这一梦想的是他的一个所谓的“盒子战略”,而之后的事实证明,这个盒子是个可怕的黑匣子,不仅没有让陈天桥实现其迪士尼的梦想,反而让盛大由此失去在网络游戏市场上的绝对领先地位。

    如前所言,盛大的成功与陈天桥关联颇大,其强硬的性格、准确的商业直觉、强大的运作能力、对资本市场的节奏把握都让陈天桥几近走上神坛。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盛大在2004年之后一步一步把自己在网络游戏市场的领先地位葬送掉,也是与陈天桥的这些优点息息相关,他的过于强硬让他在很多时候处于一个自弹自唱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