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觉寺中不欢而散
2001年4月,一个阳光灿烂的好日子。大觉寺明慧茶院,古树下,白兰花香四溢,古筝绕耳不绝,周鸿祎请万网、新网、中国频道的老板们用山泉水泡刚采下的新茶、品尝刚熟的樱桃,宾主言欢,甚是高兴。周鸿祎借机把话题引入正题:自己正在做3721网络实名,想请CNNIC代理商帮忙,当用户来注册域名的时候顺便向他们兜售一个网络实名。在周鸿祎看来,这个要求对这些代理商来说,是举手之劳,顺手就能做的事情。周鸿祎想的是,只要5个注册域名中有一笔注册网络实名,那就是笔大生意,实在不行,10个中有一个也可以,那样也很不错。周鸿祎请他们来前,想的是,只要他们愿意,什么条件都可以谈。
几个大代理商喝茶吃樱桃的情绪都很高,但一说起生意,就一个个顾左右而言他,把话题岔开。周鸿祎努力地把话题往回引,但只是徒劳,直到夕阳西下也没有结果,大家不欢而散。
后来周鸿祎才知道,这些公司的规模都比当时的3721要大很多,他们发自内心地不把3721当一回事情,更重要的是,他们回去后先去见了CNNIC的毛伟,而毛伟和他们提到,其也要推一个和3721网络实名类似的产品中文域名。这些代理商当时正在帮CNNIC卖域名,而且个个赚得盆满钵满。他们很难放弃现有的利益体系,去做一个只是看上去很美,但未必能成功的网络实名。
看CNNIC代理商不买账,周鸿祎不免有些沮丧,还好,这个人天生不服输,有斗士的风格,只要他认准了的事情,并不轻易回头。这次,他认准要采取建立全国销售网络的方式推广他的产品,他认为,经销商总是找得到的。CNNIC的代理商既然嫌我小,我就找一些有成长性的地方经销商进行培养,但找谁?怎么找?这里大有学问。
2001年前后正是联想公司最盛的时候,代理商只要能卖联想的机器,就肯定赚钱,于是,周鸿祎就去请教联想的人。
联想的人告诉周鸿祎,其实一开始他们也是想用IBM、HP的渠道,可一上去,人家根本不搭理联想,可不是,人家是国际化品牌,你呢,一中关村的小厂商。没办法,杨元庆亲自到一线去,找那些小的渠道商,海外公司看不上眼,但有成长欲望和能量的代理商,一家一家去拜访,和他们讲联想是怎么一回事,联想电脑有什么优点,中国的PC市场有多大的前景,咱们应该怎么一起把市场做大,就这样,一家一家的代理商谈下来,联想也把渠道给建立起来了。
周鸿祎之前在方正有过三年的工作经历,于是折回去去问方正的老同事,问他们方正电脑的渠道是怎么做的。方正的老同事也给他讲了方正PC的渠道策略,方正做电脑的时候,倒没想用IBM、HP的渠道,方正之前是卖激光照排系统的,这是王选的技术,很赚钱,也很吃香,都是客户求着上门买方正的东西,因此,他们一开始是想借用卖方正激光照排系统的渠道,但最后也,指望不上,还是需要自己建渠道。
联想和方正这两家企业走下来,周鸿祎宽慰了许多,他决定自己也亲自到一线去,一地一地地跑,一家一家地谈,逐步把渠道建立起来,只有这样,他才能自己掌握命运。
决定自建渠道之后,周鸿祎遇到的问题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建立和管理这个渠道,经过阅读和当面求教,周鸿祎知道,渠道建立起来是第一步,如何维系,不让其毁于串货和价格战也很关键,当务之急是建立起一个适合自己产品的销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