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IC发难

    周鸿祎有句名言,说对手是自己的磨刀石,对手越强,磨得越快,至少在3721这个阶段,这句话是在理的。周鸿祎遇到的第一个对手是微软微软当时在推Realname,一个不用插件直接在浏览器端就能直接中文识别的小工具。不过,微软很快因战略转移而放弃了这块业务,并且转过来成为周鸿祎的盟友。

    2001年下半年到2002年上半年,周鸿祎的网络实名卖得很顺利,整个市场上只有他一家产品。不过,到2002年下半年的时候,CNNIC来了(注:CNNIC是一国管理域名的机构。中国管理域名的机构简称为CNNIC)。

    早期,中国没有相应的互联网组织,1990年10月,钱天白在德国以个人身份注册登记了CN顶级域名。1994年5月21日,在钱天白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协助下,CNNIC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的设置。

    钱天白原先在兵器工业部工作,他调到科学院,CN域名也就跟着他来到了科学院,其他部门不买这个账,很多人坚决,反对钱天白的“CNNIC”,认为这个CNNIC不能代表中国。

    一次,时任国务院信息产业办常务副主任陆首群主持会议讨论CNNIC问题。陆首群看双方争论不下,就说由国务院信息办来主管CNNIC,具体管理委托中国科学院来办,理由是,“改来改去,国际上也搞不清楚咱们是怎么回事情。”陆首群为平衡、照顾其他部门的情绪,将教育领域的域名交由国家教委管理,其他二级域名待分配。

    1997年6月3日,受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中国科学院依托其下属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组建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行使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职责。同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宣布成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工作委员会。

    CNNIC看到3721的市场不错,也抓紧推它主导的中文域名。不过,CNNIC最开始是让万网等域名代理机构帮着卖,这是个多层次的销售代理网络,虽然稳定但缺乏效率,特别是对新产品来说,不如3721这样一个扁平渠道体系灵活和反应迅速,因此,卖了将近一年,只见3721的网络实名高歌猛进,CNNIC的中文域名却表现一般。

    如前所言,CNNIC有着半官方的身份,于是CNNIC决定拿网络实名的合法性问题说事,以让3721的代理商心生畏惧转过来帮卖CNNIC的中文域名。

    2001年7月,CNNIC和3721之间的谈判破裂。CNNIC联手微软发布具有竞争性的“通用网址”,随后表示网络实名业务“法理”上有问题,应该由官方机构来做。

    周鸿祎这个时候一旦退缩,将前功尽弃,周鸿祎自然不干,而且,他也不理亏。于是,周鸿祎当面赶上,迎头回击,他在这个行业混迹多年,和媒体有着很好的关系,加上其本人口无遮拦的性格很容易吸引公众的注意力,自然也能发出一些对他有利的声音。更重要的一点是,他抓住了CNNIC的一个痛处:官商角色混乱,在2001年前后的中国,在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这个话题能得到足够多的人的同情和呼应。

    作为一个钱袋被人相中的小企业主,周鸿祎没有了退路,他发布“严正声明”,一遍遍向媒体陈述自己生存的合法性(当然还有对方的不合法性),讲到“上当经过”甚至因愤怒而哽咽。虽然这场口水战打得大家后来都捂住了耳朵,但企业传播自身观点的效果还是达到了。

    虽然让人觉得“小气”,而且没有给官方留足面子,但周鸿祎通过申诉保全了自己的企业。再之后,信息产业部召开听证会后息事宁人,无为而治。周鸿祎没被吓住,也没被“捂死”,得以坚持下去,继续寻找全面赢利的机会。

    对3721的那些代理商来说,他们其实乐于看见他们代理的产品的厂家不断在报纸上曝光,而这相当于免费做广告。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借此扩张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