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市场迅雷后来居上

    1998年,无论在上海还是北京的网吧,上网都是一件时髦而奢侈的事情—10~20元钱一个小时且提供一杯咖啡。与网费同样让人绝望的是上海和西安的闷热夏天,在这两个地方,暑假里百无聊赖的本科生洪以容和软件公司的程序员侯延堂都在试图解决一个问题—怎么样把网上的东西“当”到自己的电脑上?

    洪以容写出的网络蚂蚁的风行与当时中国互联网接入的特点—慢和贵—有关。当时的网民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无比虔诚地等着雅虎或者搜狐的网页上一个个图片慢慢打开。“断点续传”弥补了下载中断后要重新开始的弊病,“多点连接”提高了下载速度,因为上网是计时收费,所以这样就等于在给网民省钱。1998年,网络蚂蚁被《电脑报》评为当年国内十大共享软件之一。

    侯延堂的网际快车也很有影响力,它也是第一款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传播的国产软件,最初有66个国家和地区的免费版本.这款软件以提高下载速度、批量下载和下载文档管理的功能而闻名,2006年被蔡文胜参与创办的趋势科技收购。Google进入中国后第一家合作伙伴也选择了网际快车。

    2000~2004年,侯延堂一直在更新这款软件,虽然收入微薄,但对于一个程序员来说,庞大的用户群带给他的满足感足以支撑他继续更新下去。但是,在2004年更新到了1.7版之后戛然而止。但即便是这样,在迅雷进入前,网际快车仍占据着整个市场80%的份额,绝对处于垄断地位。

    很显然,迅雷要突破网际快车的封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说是一种冒险。但就在迅雷准备进入这个市场的同时,侯延堂迷上了《魔兽世界》游戏,没有时间更新网际快车,这给了邹胜龙和程浩一线曙光。

    更重要的是,邹胜龙和程浩这两个年轻人,一个与Google做过邻居,另一个在百度带过团队,又同时在美国接受过高等教育,这让他们俩有很强的向前感,有很强的对趋势的判断。邹胜龙和程浩意识到,随着宽带接入的普及,下载可能是在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和搜索引擎之后的应用热点,浩浩荡荡,势比人强。

    在那个时候迷上网络游戏的人可不只侯延堂。随着带宽的增加,网民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是获得资讯,他们转向了休闲娱乐,对下载的要求则越来越高。《魔兽世界》的一次小更新可能就达到几百兆,整个客户端文件则更大。这对迅雷来说是个好消息。

    好消息还在于,2003年年末,在之前的第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在一次看了迅雷的产品演示后,IDG VC的合伙投资人杨飞做出决定,为迅雷注入了第一笔百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2004年1月,迅雷2问世,但它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程浩事后回忆:“我们当时和网际快车比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比不过它,我们唯一的优势就是快。”“对网民来说,下载工具好不好,快不快是第一位的。说到快,中国有句话叫迅雷不及掩耳,所以这个下载工具就叫迅雷。”邹胜龙一开始就把迅雷当成生意来做,组织了100多人的技术团队。

    产品只是一个方面,作为一款新的、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的下载工具,怎样才能被用户了解和接受?

    邹胜龙把眼光瞄向了网络游戏,游戏迷们正在下载越来越大的客户端,相对应的是,网络游戏公司也会推荐下载工具。于是2004年年中,程浩跑到北京同时任金山软件公司总裁的雷军碰面。

    同为软件工程师出身的雷军虽然之前没有听说过迅雷,但是仍然愿意测试一下,他找来一位运营副总裁,让他对比一下迅雷和另一款下载软件,结果令人吃惊,迅雷的速度快了20倍。程浩表示,其实当天的网络环境也帮了忙,平时的测试速度一般只快5~10倍。

    金山成为样板后,邹胜龙和程浩如法炮制,就这样,三代科技开发公司站住了脚跟。

    同时,他们找到了做客户端出身的周鸿袆作为他们的天使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