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yPal Here

    Ebay旗下的支付公司PayPal于2012年3月推出的PayPal Here,是和Square类似的移动支付模式,它同样使用智能手机的耳机插口外接读卡设备。

    相对于Square,PayPal的优势在于其在支付领域已经积累的规模庞大的用户基数,PayPal在全球有超过1亿的用户。PayPal Here比Square更先进入国际市场,并相继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开展服务。

    与Google Wallet相比,PayPal有两项优势:使用者基础和较低的技术门槛。理论上,消费者只要有PayPal账号,即可用手机号码和口令使用移动支付(不需受限于特定移动运营商或手机),商家也不必更换收银柜台的硬件。

    2012年5月,PayPal宣布和日本第三大运营商软银在日本组建合资移动支付公司,共同开拓日本市场。

    软银和PayPal将分别向合资公司注资10亿日元(约合1250万美元),各占50%的股份,并分别推选三名董事。软银移动董事兼高级副总裁Hiroaki Kitano担任新合资公司CEO。

    如此一来,双方将把移动支付服务PayPal Here引入日本,该服务主要和移动支付公司Square的服务竞争。日本也成为继美国、加拿大、香港和澳大利亚后引入PayPal Here服务的第五个地区。尽管Square在美国小型企业支付处理市场占据领先,但其业务尚未覆盖到国际市场。Square只在美国为无力支付销售点终端费用的小型企业处理业务。

    结束语

    NFC手机近场支付的普及,极大地丰富了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由于NFC的普及,日本人不仅支付更加方便,还催生了手机优惠券、手机NFC签到、手机身份识别、手机广告等商业模式。

    多次去日本考察后我们发现,日本NFC的普及率很高,但是人们的使用频率并不高。例如我们在东京的地铁站统计,平均10个人当中有1个人用手机刷卡进站就不错了,而在日本的便利店、餐馆等地,用手机NFC支付的人的比例也不高。

    究其原因,一些朋友解释为,他们出门带Suica、Pasmo这样的实体支付卡就可以了,并不再需要通过手机去支付。

    但是对于基于NFC发展O2O服务的商家来说,用户是否用NFC进行支付就有很大的意义了,因为理论上只有用户用NFC完成支付,整个交易环节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商家才能够精准地采集用户的行为信息,并精准地针对用户展开营销。

    在这一点上,日本麦当劳走在了前面。在日本的偏远地区,使用NFC进行电子支付购买麦当劳食品的比例很低,在10%左右,而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这一比例高达40%~50%。

    日本麦当劳也在设法提升用户利用NFC进行支付的比例,例如对使用NFC支付的人进行移动的奖励。此外,运营商和麦当劳等商家还在加强对用户的教育,让他们知道用手机支付比用现金更加干净。

    综合起来,我们认为NFC是用户体验很好,也能给用户带来很多便利的一种方式,但是NFC的问题在于普及成本过高,涉及的产业链各个环节过长。整个NFC的普及过程中涉及通信运营商、银行、信用卡公司、手机厂商、商家、消费者等多个环节,因此NFC的普及在全世界都显得很困难。

    由于产业背景的特殊关系,日本的NFC普及速度要远远快于其他国家,但是日本基于NFC应用的普及程度也比我们想象中的低。

    在NFC普及之前,通过二维码的方式来替代NFC是许多公司的变通方式。例如苹果的Passbook业务,就是先用二维码实现一些优惠券服务。等到NFC在全球普及后,再转入NFC的服务,这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变通方式,值得许多商家学习。

    PayPal Here - 图1

    利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综合来说,NFC在中国的普及还需要许多时间。在我们与许多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交流过程中,发现他们对NFC的普及抱有比较大的幻想,以为NFC普及之后就能给他们的商业模式带来许多变化,但实际上我们在日本看到的情况是,尽管NFC已经普及多年,但是也并没有给O2O带来爆发式的增长。

    由此我们需要更理性地去看待N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