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云和刘健:引领SNS东学西渐第一波

    沿着千橡CEO陈一舟的视角看过去,他在1999年与两位斯坦福同学周云帆、杨宁所联合创建的ChinaRen校友录和比他们更早、由湖南电信工程师骆文先于1998年创办的5460同学录网站是中国乃至全球最早的一拨SNS网站。

    不过,那一浪并没有成为一场全球化的浪潮,说到底,整个互联网的中心还是在美国。

    被称为是全球SNS首倡者的Friendster.com 自2003年3月推出之后,一炮走红,短短几个月,Friendster就发展了400万注册用户,一年之后翻番达到800万注册用户,高峰时期每周有20万新用户加入,据说当时硅谷每三个人中几乎就有一个人在使用Friendster的服务。2003年9月,Friendster获得风险投资商Kleier Perkins以及Benchmark & Battery公司总额13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美国各大媒体表示:SNS已经掀起第二股互联网浪潮。此后,大批模仿者蜂拥而出,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SNS网站热潮。

    就在Friendster.com刚刚推出、风靡一时的几个月以后,2003年8月,两个斯坦福毕业的海归精英刘健和饶磊就回到国内创立了Friendster模式的中文版本SNS网站UUme。2003年年底,“友友觅”(UUme)正式推出,三个月之后的2004年2月,“友友觅”凭借“中国版Friendster.com”的概念获得了美国两大顶级风险投资机构数额达百万美元数量级的风险投资,其中一家是世界五大风险投资公司之一、从未在中国进行过投资的Accel Partners,另外一家是顶级资金管理公司DCM。

    几乎就在“友友觅”问世的同时,另外一个早期重量级的中国SNS网站“亿友”也横空出世。其实比“友友觅”更早,在2003年9月17日,亿友就凭借以“六度分割理论”加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创业计划和Friendster于同一天在美国硅谷获得13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随后,亿友的创始人马云① 和他的搭档刘勇回国开始筹办“亿友”。2004年1月初,一个致力于面向全球华人的社交娱乐服务网站“亿友娱乐”(www.YeeYoo.com)正式开张。

    这个马云不是阿里巴巴的马云,为了不混淆,我们称之为小马云。

    其实小马云成名甚至比阿里巴巴马云早,1999年,以易得方舟(当时是一个面向大学生的门户)为代表的清华创业帮也是资本看好和媒体追捧的一股力量。小马云就是易得方舟的5个创始人之一(另一个主要创始人童学辉后来创办了中文在线)。那些日子,小马云用了两句话来形容:拿着风险投资的钱拼命挖人、疯狂扩张,不断跟媒体讲故事,0说成1,1说成10,那些在不自觉中被夸张和放大的故事最后“连自己都信了”。

    这样的浮躁和高调,很快沉寂。易得方舟的处境和结局很“.com”:钱花得很快,但没有现实的商业模式和收入来源,团队内部关系紧张,成为2000年后率先破灭的“泡沫”之一。2001年,“静下心来反省和检讨”的小马云加入网易,成为丁磊开拓无线业务的首辅之臣。

    小马云创办亿友的故事也足够有趣。2003年,小马云还在网易工作期间,当年易得方舟的投资人麦刚找到小马云,邀请小马云和他以及同麦刚一起在美国摩托罗拉工作的工程师朋友刘勇,三个人一起设计出了“亿友娱乐”最初的经营模式,并写了份商业计划书。亿友娱乐—“eFriendsNet Entertainment”的商业模式在由福布斯和汇丰银行支持的全美最大规模的商业竞赛Carrot Challenge竞赛中荣获大奖,以及荣获了加州大学KnappVenture Competition第一名。

    而此时在美国,以著名的Friendster.com为代表的SNS网站自2003年3月悄然问世后,短短5个月内便已风靡全美。一些全球顶尖的风险投资商开始把关注和信任的目光投向与Friendster.com 很相似的“亿友娱乐”。麦刚本人也是投资圈中的一员,小马云在内地有着很好的运营经验,刘勇曾多次获得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杰出工程师”奖,技术背景也相当可靠,项目不错,团队也很棒,因此,自然受到热捧。

    亿友很快得到美国龙脉投资公司创办人及董事会主席赵光斗的天使投资。然后麦刚通过自己和赵光斗的人际网络,寻求投资人。最终,2003年9月17日, 亿友和Friendster于同一天在美国硅谷获得数额达130万美元的第一轮投资。

    亿友的第一轮投资还有50万美元来自国内的空中网。2003年年底的时候,当时小马云觉得130万美元不够,于是小马云找到空中网的周云帆、杨宁,请他们俩帮一个忙。周云帆和杨宁看完亿友的计划书后,很快把50万美元投入进来。说服周云帆、杨宁的有一半原因是因为小马云曾经与他们是同行,另一半原因是因为亿友的商业模式,靠SNS拉人气,靠短信收费,这个很容易让本身也做这块业务的周云帆和杨宁得到认同。

    之后不到一年之内,立即涌现出十几家类似于Friendster的SNS网站,而且新的同类型网站每日都会涌现。除了“友友觅”和“亿友”之外,比较著名的SNS网站还有友友网络(YoYoNet)、嘿友(HeiYou)、联趣网(LianQu)和友友网(You2You)等。这些网站的开发团队和运营者们,或多或少都是受到Friendster的启迪,并且得到了国内外风险资本的支持。

    但很快Friendster在美国的发展受挫,到了2004年,由于注册人数超过了服务器负载的规模,致使网站运行速度缓慢甚至无法登录,招致了很多用户的不满,Friendster在美国遭遇用户大幅流失的局面。这为MySpace.com和Facebook等竞争对手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而在中国,“亿友”在初期曾经昙花一现,凭借将社交平台和移动增值服务的捆绑,曾经在2005年取得2 400万元人民币的收益,号称是全球第一家赢利的SNS网站,并且成功融资2 000万美元。但是随着2005年年底中国移动SP政策的调整,从2006年起SP开始遭遇寒流。“亿友”模式面临严峻考验。

    最终在2006年,亿友被欧洲的婚恋交友网站meetic以2 000万美元的价格并购,改变为meetic的中文版“蜜糖网”,完全转入婚恋交友领域。

    与之命运相同的是,2005年8月,刘健创办的友友觅被陈一舟麾下的千橡互动收购,刘健本人成为千橡集团的首席运营官。刘健其实也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资深人士,他不仅是陈一舟在斯坦福的师弟,而且还是陈一舟最早创办ChinaRen的10人组之一,是陈一舟的老同事。

    在买卖东西的问题上,陈一舟一直玩得很转。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是,尚在斯坦福商学院读书时,陈一舟就曾以6 000美元的价格,将自己的汽车卖给师弟刘健。在随后的半年里,刘健后悔至极:维修那辆汽车的费用很快就超过了6?000美元。

    有趣的是,投资友友觅的两家投资商之一的DCM也在2005年4月投资了千橡。在2005年上海的一次游艇晚宴上,DCM创始人兼主管合伙人赵克仁初次遇到陈一舟。在那次简短的闲聊之后,赵克仁确定了投资千橡集团的计划—这是DCM进入中国以来最大的一单投资,这笔投资后不久,友友觅成为千橡的一员。

    矮小精壮的陈一舟是中国互联网行业人士中公认为在资本上感觉最好的创业者之一,他是巴菲特的信徒,他曾经主动拜见段永平先生,段永平花了62万美元得到与巴菲特共进晚餐的机会,陈一舟很想听段永平转述他从巴菲特那里的所见所闻。虽然因为频繁地变化公司的主营方向而广受质疑,但在陈一舟看来,他所领导的千橡是一家目标长远的公司,他会像巴菲特一样经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一样经营千橡,所不同的是,他所在的领域是互联网的个人消费市场。

    陈一舟也是中国互联网行业中尝试创业失败次数最多的创业者之一,在将ChinaRen兜售给搜狐6个月后,陈一舟率先离开搜狐,来到美国硅谷之外的另一个科技工作者云集的城市达拉斯,在这里,他连续三次创业,但无一成功。

    友友觅成为千橡的一员之后,在陈一舟的亲自授意下,友友觅向2006年红极一时的Youtube视频分享业务转型,目标是获得巨额投资,成为与国内优酷、土豆和56等并驾齐驱的一员。但并购之后的友友觅一直未能从千橡集团获得整合发展的有力支持,导致了行动迟缓后继乏力。最终,2007年7月1日,千橡管理层经过激烈的争论后做出了放弃友友觅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