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创业家季琦
季琦是苦孩子出身,他至今难忘中学时走了8里多的路回家吃午饭,妈妈告诉他:家里没吃的,你自己想办法吧。从此以后,季琦再遇见任何困难也不觉得苦了,人生中乐趣永远要比苦难多。
1985年,19岁的季琦从江苏如东贫寒的农村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走的是一条外省青年艰苦奋斗最终大获成功的典型道路。初到上海,连普通话都不会说,直到现在季琦还自认分不清前、后鼻音,一说话就能让别人知道他不是上海人。
阿里巴巴的CTO吴炯是季琦在上海交大校园里遇到的第一个上海同学,吴炯领着他去宿舍登记、去食堂买饭。那时候大家都很穷,每天只能吃一顿荤的,上午到第四节课就开始幻想食堂里的大排。
季琦虽然从小喜欢看书,但到上海交大之前甚至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图书馆”这种东西,以至于第一次看到落地窗的建筑里有那么多书的时候,他被震撼住了,他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书。大学本科4年,季琦都泡在图书馆里,读哲学、读历史、读毛泽东的传记。大学4年的图书馆阅读让季琦想通了一个问题:个体的生命相对世界是十分短暂的,或者庸庸碌碌、平淡无奇;或者积极向上、奋发作为,都是度过一生,但两者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人生的价值也因此而迥异。追求自我实现,成为季琦的信条。
追求自我实现,其实是每个创业者最初开始有创业想法的共同出发点,在这个角度上,季琦天生就是个创业者,他在之后的连环创业、持续成功,都是有其内在的基因发挥作用的。
说起季琦,接触过他的人的统一描述是直爽、讲义气。他喜欢开快车,他的车一定是马力强劲的车,所以拥有大切诺基,甚至还拥有带有宝马底盘的长江牌军用三轮摩托。《外滩画报》的记者唐宋描写过关于季琦的一个细节:在他那辆大众途锐上,他坐在司机旁边,像个驾驶教练,口授着各种驾驶技巧、施加各种号令。司机见前方路口红灯,便选择右转改道,季琦说:“红灯么,穿过去就好了。”
季琦家里吊着练习拳击用的沙袋,但在同事面前,他会收敛起强攻击性的一面,他的随和、没有架子被很多共事者牢记,从香港出差回来,季琦甚至给每个同事带礼物,男的一包香烟,女的一包巧克力。
季琦早在大学时期就有过创业经历—倒卖电脑,这让季琦还没毕业就已经成为万元户。季琦的第一个公司叫协成,1997年9月成立,到年底的时候,账面利润已经有100万元人民币了。这是一家没有主业的IT服务业公司,做过系统集成、做过综合布线、甚至做过软件开发,也给甲骨文公司做过ERP咨询业务的外包,正是在做这项业务的时候,季琦认识了另一个携程的创始人—当时在甲骨文中国工作的梁建章,之后才有了携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