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兟入局

    1964年,王出生于云南昆明。1979年,15岁的王顺利考入云南大学,成为一名少年大学生。在这里,王得到了良好的自我锻炼。“我在年级里虽然年龄最小,但最后我在竞选学生会主席时,却当选了,可能大家觉得我的口头表达能力、协调能力等各方面还不错。”王开始感觉到,自己在与人沟通方面具有一些优势,事实也是如此,在曾与他打过多次交道的前广州电信数据分局局长张静君看来,王是个能把树上鸟儿说得自己掉下来的人,有着超强的说服人的能力。

    1983年大学毕业后,王就职于中国科学院,专门研究西南三省的土壤特性,然而他却越来越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做研究,而更适合做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84年,王考取英国牛津大学。进入牛津,王的专业也从理工换成了自己心仪的工商管理,研究的课题自然也不再是各类泥土,而是关于企业的经营之道。王为自己选了一个具有实战性的毕业论文题目:《一个亏损多年的庄园5年的管理计划》。论文最终拿到了牛津颁发的毕业论文二等奖。

    1986年,王顺利拿到了牛津的管理硕士学位。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早已立志从商的他,却没有直接步入商海,反而选择了一条有趣的道路:花三年时间,在牛津重新从本科阶段开始,学习哲学、政治学及经济学课程,又拿了一个学士学位。

    1989年牛津毕业后,王被全球著名的咨询机构麦肯锡收入门下,在美国芝加哥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这期间王和他的哥哥一起在芝加哥还经营着一家公司,从事高尔夫球管理及房地产投资。其中最经典的一个案例发生在1991年左右,美国政府拥有的部分物业要转为民用,他看准美国老龄化的趋势,联合芝加哥一家经营14所“老年人之家”的公司共同出资买下这些物业,由于拍卖回来的价格相当便宜,经过改造装修、提供优良服务及各种附加运动设施等,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最后每个月租金只需要1 100多美元,比起同等房1400美元的价格有明显优势,当时两幢楼改造出500多套房子,以较少的投资创造了非常好的现金流量。这也是王所淘的第一桶金。

    1992年,28岁的王一次回国探亲路经香港,被香港银行界人士说服,“海归”港岛,在汇丰银行属下的获多利投资公司,开始自己的投资人职业生涯。第二年,王加入著名的投资机构高盛银行。

    在高盛期间,王主持完成了数个至今被业界赞赏的投资。其中最有名的案子是高盛入股平安保险案。1993年王开始跟平安保险谈,1994年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各入股2 500万美元,各占平安保险5%股份,后来每家又追加投资1 000万美元,股份变成7.5%左右,2005年平安保险上市,现在的市值已经从当年的5亿美元变成了160亿美元,高盛在平安保险上市前后就把股份转让给了汇丰银行。这个案子为高盛获得了十四五倍的回报,外带每年下来几百万美元的分红。投资平安保险的案子李嘉诚也参与了,王由此与李嘉诚有了来往。

    另外,王也作为主要参与人员参与了著名的粤海重组案,这也是高盛在内地投资最经典的个案之一,粤海案是现任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当时在广东任职常务副省长期间主抓的重组案,高盛足足操作了两年,中间涉及100多家债权银行,400多家公司,十分辛苦和复杂,最终重组成功,王也从中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