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前高管程炳皓创办开心网

    然而,就在陈一舟话音未落众议四起的刹那,开心网的出现,为SNS第三波浪潮带来一丝惊奇与变数。短短的几个月内,从2008年4月发布到2008年年底,开心网的注册用户数很快突破1 000万,排名迅速进入中文网站的前十名,全球排名也逼近校内网。

    开心网创始人程炳皓曾是新浪爱问(iAsk)的技术负责人,2007年11月自新浪离职的时候,其头衔是新浪企业事业部的副总经理。程炳皓是一个不太爱说话的年轻人。在他的秘书李卉眼中,他是个技术活跃分子,想法和很多人不一样,有时候说话都会脸红,一个典型的非社交活跃分子,但他却做出了2008年活跃度最高的SNS。

    凭借“朋友买卖”、“争车位”等几个简单的游戏和病毒式的传播,开心网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在短短几个月内风行整个网络,成为SNS的一匹黑马,令陈一舟、王兴们措手不及。

    陈一舟开始修正自己的观点,并且说“SNS社区游戏化”的理念自己在三年前就提出来了。于是在开心网风暴的波及之下,“朋友买卖”、“争车位”、“扎绵羊”、“养狗狗”、“宠物抱抱”、“美女集中营”等游戏娱乐式APP(SNS 应用程序)在校内、海内、51.com上泛滥起来。

    其实,导致开心网迅速崛起的“朋友买卖”、“争车位”两款游戏,实质上只是Facebook开放平台上众多游戏应用中两款比较流行的游戏Friends For Sale和Parking War。除了游戏和文字界面做了变更之外,游戏的内涵和方式完全雷同。

    显然,开心网在研究并复制Facebook模式之际,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切入点,利用“朋友买卖”、“争车位”两款游戏的“人际互动”和“关系传导”的特性,通过与即时通信和E-mail口碑传播方式的嫁接,获得了一种“病毒式扩展循环”的力量,扩散开来。同时,开心网在用户群上选择互联网、传媒、广告、影视等“社会化”特色明显“人际互动”比较强的行业,而且在这些企业单位从事市场、公关、销售的人员中取得了突破。利用借力打力的方式,获得了较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这一点在Facebook的扩张中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体现。自从2007年5月,Facebook发布F8计划正式推行“开放式平台”计划,允许第三方开发机构利用Facebook提供的开发工具开发新的服务。

    迄今为止,在Facebook开放平台上已经接入了22 000多个应用,由此Facebook获得了超越MySpace的充沛动力,用户扩展数字节节上升,一年之后全面超越MySpace,成为全球最大的SNS站点。在最初的6个月内活跃在Facebook开放平台上的服务和应用就是以娱乐游戏为主。这也为Facebook突破校园领域进入白领和企业阶层提供了助力。仅一款为国内SNS站点抄袭的Friends For Sale游戏在Facebook平台上的使用人数就高达310万人。

    这显然不是开心网的独门利器。“好友买卖”为SNS交友中带来了趣味性和可玩性,无论买卖者还是被买卖者都在轻松互动中获得莫大的乐趣,为办公室单调无聊却备受限制的郁闷环境,带来了“开心和愉悦”,因此在白领中风靡一时。借Facebook开放平台之势,开心网成功崛起,打开了SNS竞争格局中的一片另类空间。同时,这也让校内网等其他SNS竞争者提前了开放平台计划。

    校内网已经明显感受到开放平台的力量。2008年7月8日,校内网在北京召开主题为“创意推动未来”的发布会,宣布正式推出开放平台。由清华、北大的一群年轻人自发组成的一支团队“过来人”开发的两个APP,应用“心情指数”与“美女集中营”在不到两小时内就达到20 000人次的使用。

    在两个月之后,校内网平台上涌现出的APP已经达到778 个,有374位个人和团体开发者参与了校内网APP开发。一些游戏娱乐类的APP使用人数也得到了惊人增长。“好友买卖”在校内网的使用人数达到543万、“抢车位”多达179万,其他“急速飙车”、“三国风云”的使用人数也超过100万。这为校内网在校园和白领阶层的扩展提供了充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