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和ChinaByte合并
而在2001年4月天极与ChinaByte合并的过程中,正是陈宗周的大力推动和一个从新闻集团派来的叫李映红的CFO的具体操刀,才使得这个合并最终大功告成。
李映红也是重庆人,随母姓,母亲李玉兰是重庆的文化名流之一,母子两代人与陈宗周都有交往。李映红少年天才,去澳大利亚读书前曾为重庆动物园的一名动物学家。
对于天极和ChinaByte在2001年4月的合并,李映红接受作者的采访时有如下观点:
问:对于ChinaByte以1∶2的比例与天极换股合并,宫玉国认为贱卖了,你对此怎么看?你是基于什么作出这样的判断,有没有急于推动并购以获取表现的嫌疑?
答:当时做出的对价是根据双方上一年的收入,天极因为有像马向群(注: 时任天极主管销售副总裁,到天极之前是新浪主管销售的副总裁,现为博圣云峰公司CEO,马向群是中国网络广告第一代从业者。)这样的顶级销售,广告收入比ChinaByte这边高出一倍不止。
正如宫玉国所认为的那样,没有我的介入,此事可能就很难促成,因为在此之前新闻集团纽约总部的人也有介入,却没有任何进展。我一直认为,职业经理人就是这样,需要把股东利益放在第一位。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我当时在ChinaByte,后来在新闻集团,以至现在在宏盟媒体集团,行为准则一直如此,没有变化过。
另外,我当时对默多克家族及新闻集团抱有很深的感情,有着报恩的心态,这也是我能在一片反对声音中把此事完成的原因。
不过,我的参与,更多的还是受命行事,毕竟我代表着新闻集团的利益。我的介入能使此事很快进展,主要还是因为我的重庆人背景,与陈宗周、李志高沟通比较方便,同时我提出的方案也比较容易为双方股东所接受。
在这个过程中宫玉国基本上什么都知道,前期他基本上表示支持,只是最后在细节上,尤其是让原天极的管理层来主导合并后的公司这个股东决定,他非常反对。但那个时候,已经不是他或者我能控制的了。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在对待离职和留下的ChinaByte员工方面应当是问心无愧的。包括宫玉国在内的所有辞职的员工,都得到了经济补偿。而同意加入合并后公司的员工,则得到占合并后公司总共3%的股份。
问:新闻集团是不是在2001年对ChinaByte做出弃子的内部共识?是不是随着星空卫视的推进,新闻集团在中国的业务重点已经开始有所转变,包括你本人在一段时间后去了星空卫视任职是不是也说明了这一点?
答:新闻集团在2000年年初就做出撤离互联网(而不只是ChinaByte)的决定。在我从澳大利亚回到北京前公司就已经直接以书面方式告诉我,ChinaByte有可能会与其他网站合并而导致我“下岗”。
当时新闻集团对中国的业务定位就是电视,从后来的发展来看这反而是错误的。如果他们坚持定位在互联网领域,也许今天新闻集团在中国的业务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有时候,命运让人很难捉摸。
问:天极和ChinaByte的合并在当时是第一和第二的合并,其应该取得领先同行众多的领先优势,但事实却是,Pconline率先于2007年年底在香港上市,Cnet中国后来居上,Pcpop和IT168也赶了上来。现在回头看来,没有取得1+1远大于1的合并效果,是什么原因?从中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呢?
答:也许,让原天极的管理层全面主导合并后的公司,可能就是合并工作有所遗憾的一个方面。但是这是当时两边股东共同的意思。新闻集团希望成为被动的投资者,并已经计划把我调回中国区总部任财务总监。
而宫玉国公开反对,并坚决不参与新公司,这也间接导致了ChinaByte主要的编辑都离职。而我当时也只是司职董事兼CFO,并不参与日常管理。新闻集团背景在媒体领域的管理优势、编辑优势并没有在合并后的公司中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