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最大豪赌:收购沃达丰日本
孙正义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赌博发生在2006年,那时软银收购了经营不佳的日本第三大运营商——沃达丰日本公司。2006年3月17日,软银宣布,以1兆7500亿日元(118.7亿美元)收购沃达丰日本子公司。
当时软银并没有这么多钱,软银为此背下了1.9兆日元的巨额债务。
当时,日本马上就要启动携号转网制度,沃达丰日本和其他两大运营商 NTT DOCOMO以及 KDDI 比起来,被认为是盘中餐,因为它的用户体验差,各种问题很多,舆论普遍认为携号转网后这些用户都将流向其他两大运营商。
资本市场很不看好软银的这次收购。软银的股价一度在半年内暴跌 60%。27(27 据雅虎财经软银股价历史数据:2006年1月6日为4770日元,2006年7月19日为1894日元。)
沃达丰2001年进入日本市场,欲与日本两大移动通信企业NTT DOCOMO和KDDI一争高下。
2001年年初,沃达丰瞄准快速增长的日本市场,用90亿美元的高价,从英国电信手中购买了日本电信及其移动业务子公司J-Phone的股权,并把日本市场看作其全球战略计划中的一个重要中心。
日本移动通信市场起步很早,在其他国家正在兴起3G业务时,日本已发展3G多年了。沃达丰在日本成立新公司后,于2002年年底在日本推出的3G业务却进展不顺,到2003年8月用户增长数跌至每月5万,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当时的NTT DOCOMO和KDDI每月用户增长都在20万左右。28(28 据“一般社团法人电气通信事业者协会”每月公布数据。)在移动业务不景气的同时,沃达丰手中的固话业务也呈现下滑趋势。由于越来越多的日本用户抛弃固话转而使用手机,致使日本固话市场的利润不断下降,使得沃达丰手中的日本电信固话业务成了一块“鸡肋”。为收缩战线,保存实力,沃达丰于2003年8月将所持的日本电信股权出售。
英国沃达丰2005年11月15日发布了2005年中期结算报告(4月至9月)。日本沃达丰的业绩因ARPU(每用户平均月收益)下降,服务收入比上财年同期减少5%。每月的ARPU从上年同期的6279日元减至目前的5983日元。关于ARPU减少的原因,该公司披露说是“大额用户减少”和“第三代(3G)手机的不足”。
可悲的是,沃达丰在日本推出的3G服务,用户解约率惊人。据其财报显示,全财年的解约率为19.7%,换算成单月约为1.6%。根据已发布的单月解约率来看,KDDI为1.21%,NTT DOCOMO仅为0.81%。
当时,日本沃达丰被称作“快要沉没的船只”,其产品并不符合日本市场的口味。首先电话很难接通,其次界面设计很难看,不符合日本人的喜好。在信息服务的种类上,又不如NTT DOCOMO那么丰富,在内部管理和品牌号召力上也存在不少问题。
当时软银为收购沃达丰日本,向各大银行大举举债,那么,软银为什么要冒险收购沃达丰日本呢?
有分析认为,软银此次的收购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用金钱买时间”。作为计划进入手机市场的新进公司,这次购买能够帮助其在2G或3G基础建设方面、服务及品牌建设上迅速开展事业。
在当时,固网和移动网络正在加速融合。当时收购沃达丰日本的最直接好处是获得其在日本的1500万用户以及1800个营业网点。在收购后软银的固网业务可以和沃达丰的移动业务很好结合,例如可以通过手机和固定网络套餐式服务来提高收益性。
此外,沃达丰日本的业务还能很好地和孙正义旗下的雅虎日本进行结合。孙正义说道:“雅虎移动每月有11亿的点击量,在手机方面拥有数量庞大的信息无形财产。另外,在电脑方面雅虎也拥有很强的人气聚集力,可以将雅虎用于开展手机事业的导引线。我们想要活用手机和电脑两个方面的市场。”29(29 日本IM Press网站,http://k-tai.impress.co.jp/cda/article/news_toppage/28303.html,2006年3月17日。)
也有评论称,在收购沃达丰的背后也有软银作为新进入手机行业的公司对手机终端的供给不满的原因。对此,孙正义当时表示,对于新进入市场的事业者而言,由于一开始的用户绝对数很少,请别人为我们制造手机终端也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通过收购沃达丰,软银获得了1500万的用户,这些数字的确会使软银在与终端供应商的洽谈上更容易进行。30(30 日本IT Media网站,http://www.itmedia.co.jp/mobile/articles/0603/17/news075.html,2006年3月17日。
)在收购了沃达丰日本公司之后,孙正义讲出了自己心里的想法:“在仅有三家运营商的移动电话业务上争第一,总比跟全国的数千家荞麦面店争第一来得容易。”31(31 三木雄信:《孙正义的头脑》,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第7页。)
孙正义的意图一目了然:尽管当时沃达丰日本的经营状况不佳,但是移动通信行业是一个寡头垄断、门槛很高的行业,在这样的领域竞争,总比在其他充分竞争的行业要好得多。更何况,软银是在软件分销等竞争更激烈的领域里打拼出来的一家企业,又在此前通过宽带业务积累了不少通信行业的竞争经验,并培养了一批有经验的通信业人才,相比起多年来经营思路变化不大的另外两家运营商,软银有望出奇制胜。
在孙正义对未来的判断中,PC接入互联网绝对不是信息时代的终结。孙正义当时已经发现,手机的CPU处理器性能已经能和几年前的PC相媲美,以后手机就是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移动互联网的规模,甚至要远远大于PC互联网。
“你们根本就是在等死,不是吗?”在收购沃达丰日本公司后,孙正义不客气地对沃达丰日本公司的管理人员说道。当时日本马上就要实行携号转网制度,沃达丰日本的许多客户,可能瞬间就流失到NTT DOCOMO和KDDI那边。
当时的沃达丰日本,士气很低落,许多管理人员无法摆脱“大局已定、无力回天”的想法。孙正义说出这句话之后下达指示,要沃达丰先努力拿下一次“第一”。
在拿下了一次月净增长率第一之后,沃达丰在其后的月份里也保持了同样的业绩,其净增长率始终位居业内第一。32(32 三木雄信:《孙正义的头脑》,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第9页。)收购沃达丰日本后,孙正义马上想到给沃达丰日本改名字。
“沃达丰的名字当然不能用了,也不想用。这是个伤痕累累的牌子,所以一定要让它打个翻身仗。”孙正义说道。33(33 井上笃夫:《孙正义传》,凤凰出版社2012年版,第227页。)
一开始孙正义并不想用软银的名字来代替沃达丰,因为这是软银的核心招牌,一旦失败了,软银以后的业务就很难开展了。此外,在此之前,软银这个名字一直是一个B2B品牌,并没有直接和消费者打交道,在消费者中的知名度并不高。
后来,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孙正义还是用软银的招牌,替代了沃达丰日本,将其业务全面改称软银,于是一夜之间全日本的街头到处出现了“Softbank”的招牌。
除此之外,孙正义开始将软银移动的业务和雅虎日本的业务很好地结合。孙正义对软银的定制手机进行改造,使得它们只需要一个按键就可以进入软银日本的主页,通过3G网络进行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