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正治来去匆匆
不管怎样,至少名义上,四通利方加华渊,是最大的华人门户,而且覆盖两岸四地,看到这一点,华登领衔的2 500万美元很快就进来了,相对应的,华登希望将自己的总裁陈立武增补为董事,这个理由合情,人家把钱整进来了,给个董事职位总是应该的。只是董事会席位只有这么多,而且华登本身有茅道临做董事,于是有了个变通,茅道临下场,担任新浪的CFO,这样茅道临就以核心管理层的身份不占新浪董事会的名额了。
茅道临,1963年生于上海,1980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在大学期间创办过属于自己的软件公司,1987年留学斯坦福大学,获工程经济系统硕士。1988~1993年从事咨询业。1994年进入华登,任副总裁。
茅道临的入场,还有一个原因是由华登牵头并占一半的2 500万美元的融资要进来。华登看着四通利方和华渊两方在扯皮,心头担心钱打水漂,于是,产生了让自己的人进去,以便更好地控制局面和推进合作。
茅道临毕竟只是个CFO,还需要两方都认可的一个人做CEO。王志东和姜丰年虽然相互推崇,但毕竟各自代表整合双方权益,因此,他们谁当CEO都不合适,至少对方阵营的人并不服气。最开始之所以选择姜丰年,当时还有一个理由是说姜丰年的知名度高一些,本身也是趋势科技的创始人,在资本市场有认可;但姜丰年在互联网领域的认知不高,而在并购前后四通利方推动的堪称夸张的造势运动中,王志东已经取代张朝阳成为内地最红的互联网明星,此消彼长。
而随着华登主导的2 500万美元第二轮投资进来,冯波、冯涛兄弟先后淡出,王志东在董事会里显得分外孤独。在这种态势上,姜丰年如果过于强势,并不利于新浪董事会局中的平衡,也不容易进行新浪的跨区域跨文化的整合。
于是,新浪“空降了”沙正治。
沙正治是硅谷华人中的大人物之一。1994年8月,沙正治受网景创始人吉姆·克拉克的邀请到网景担任负责电子商务的副总裁,1995年10月,网景上市,沙正治也跟着红了一把。新浪去找沙正治的时候,也就是1998年年底,沙正治刚离开了网景,准备退休,想云游世界兼做风险投资业务。
沙正治最初同新浪接触是通过一个叫Above Net的上市公司,沙正治和当时华渊的一个投资人Taily Jang都是这家公司的董事。有一天Taily Jang写一封信给沙正治说,有个项目让他帮着看一看,并一起吃晚饭。当时茅道临也在,于是就谈到了四通利方与华渊合并的事,并且说到合并之后想请沙正治来做CEO,当时也没有当真,只是随便聊聊。后来沙正治见到姜丰年,之后,几乎每两个礼拜,两人都要见一次面,姜丰年向沙正治介绍新浪的进展,一次一次地与之见面,非常诚恳。
姜丰年甚至还去做沙正治夫人的工作,沙正治夫人是严复的外孙女,对中国内地很有感情。就这样,沙正治答应进入新浪,担任CEO。
沙正治加入新浪当CEO,暂时让新浪上下进入一个相对平衡期。华渊一方,三个创始人蒋显斌、林欣禾、洪殷瑞对硅谷名人沙正治是认可的,按照他们的话说,他们三个人创业的冲动还是听沙正治的演讲而产生的。四通利方一方,从内心并不希望被华渊一方指手画脚,因此,出现一个第三方的CEO最好。这个CEO还是来自网景的,分量重到足够拿出台面。更重要的是,比起姜丰年和王志东,沙正治是资本市场上的熟面孔,对于新浪董事会的终极目标,上市,帮助甚大。
沙正治的到来,主要帮新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增加新浪在北美的曝光率,这个事情是新浪董事会上下所希望看到的;但对于请他来的另一件事情就是启动新浪上市计划,沙正治却推动甚缓。
沙正治带来了自己的硅谷班底,包括邀请自己熟悉的CFO进入董事会,取代前华登的茅道临;同时把与段永基有好交情的、中关村第一代程序员代表性人物新浪CTO严援朝也替换下来,当然,王志东更是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
沙正治为何没有很积极地推动新浪上市一直是个谜,一种接近当事人的说法是他想要更多的权益,对董事会进行逼宫。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承接新浪上市的高盛与沙正治合谋,要占大头,想进来多分一杯羹,支持这种说法的事实依据是沙正治离开新浪后去TOM当顾问,TOM的CEO王当时正是高盛高科技部的投资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