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与标尺
有人曾评价,“没有大师,将成为中国一代又一代黑客的心中永远的痛。而其后遗症将长存于中国黑客的成长之中”。中国黑客没有大师,但并非没有光彩夺目的标杆,其间最典型的技术人物很多人认为当数袁哥和小榕。
同样是1998年,袁仁广(袁哥),一个胖胖的不善言辞的男孩,正在青岛海信公司编写电视机顶盒程序。他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专业,当年报考数学专业是源于其天才般的数学天分和对解析数论的热爱,成为山东大学数学泰斗潘承洞教授的博士曾经是他一直的理想。但命运让他走进了山东大学,却又捉弄了他,让他每天面对一个枯燥的嵌入式系统。
不过,很快,袁哥的兴趣迁移到网络安全上了,娴熟的反汇编调试技巧让他直逼Windows 9x系统的内核,而在他数学家般精确的头脑审视之下,发现微软的代码十分脆弱,很快,他就找到了Windows 95系统的一个网络邻居协议的认证漏洞。靠这个漏洞,只要把本机的一个文件换成他修改过的,就可以直接进入任何有密码的远端Windows 95系统的共享目录。袁哥模仿美国的黑客前辈们,给微软写信,竟然没有得到积极的答复,他被微软的这种高傲的态度激怒了。袁哥决心公开这个漏洞,在湖州信息港的个人空间上,他开启了自己的个人网站—袁哥的技术天地。此后,袁哥来到一个叫“太阳岛”站的BBS信息安全版上发帖子。很快,小小的“太阳岛”站已经不能承载他的才华,在整个的网络安全系统内,他已经开始被广泛关注,微软也开始和他主动联系了。他没有想到,他成为后来一个炙手可热的安全前沿技术领域的境内奠基者,这个领域叫漏洞挖掘。袁哥凭借他那扎实的技术功底和灵感打开了一扇门,即使是类似flashsky、Funnywei等人如日中天,并广为境外关注的后起之秀们,也十分认可袁哥的实力和前辈的地位。
还是1998年,也许就在袁哥正在Windows内核中探索的时候,一个比袁哥年长两岁、戴着眼睛、脸上挂着去年打架遗留下的伤痕的青年人,也在思考着。刚刚拿到的高级程序员水平证书被他抛在一边,他在构思着一个能够自动化注入的扫描器的结构。他就是小榕,其网名的来历,因为其女朋友的名字有一个榕字,所以他就把自己叫做小榕。
这个自称从小搞怪、早恋、大学挂了4科,全班31人排名30的另类,在中国网络安全大潮中开始声名鹊起,扫描工具“流光”、web破解工具“朔雪”和密码破解工具“乱刀”,这三套程序,很长时间都是国内初学者的必杀器。
“流光”被广泛推崇是因为与当时其他扫描器只能扫描到漏洞不同,流光能直接植入后门。从而让那些笨手笨脚的初学者可以体验一下傻瓜黑客的快乐。但小榕自己从没有滥用过自己的工具。小榕说,“通往电脑的道路不止一条,就看你怎么走”。 “只要我敲键盘的速度足够快,可以一天黑掉100个网站,但我不会这样做”。据说小榕曾经在一个月里进入1 000家网站,并找出其中的漏洞来提示网管,但此说法并不可靠。因为更多圈内人认为,小榕轻易不出刀,他只负责提供刀具。
小榕的父亲是大学教授,父亲的书生气息其深深地影响了小榕,从类似“流光”、“朔雪”这样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其骨子里的感性。这也使小榕对黑客的道德观认识得很清楚:黑客像美国西部开发时的牛仔,没有法律的约束,但却有自己的做事准则。黑客要有道德底线,小榕的三条做黑客原则:不能仇视社会,不能给别人制造麻烦,不能给别人带来损失。
小榕的密码学算法功底非常扎实,但有趣的是其高等数学两次不及格,不知道这是否对中国教育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令人疑惑的是,之前的出场者们,竟然无一例外活跃于Windows平台。对于开放、共享的黑客精神来说,中国黑客对开源领域如果没有任何贡献,实在是说不过去的事情。是真的毫无建树,还是被很多浮躁的声音所掩盖。中国的Linux界和黑客界难道没有交集么?
在反复的信息挖掘中,号称清华三杰的李志鹏、令狐和谢华刚,走进了笔者的视野,这三个人据说至今依然奋战在Linux平台安全开发的一线。而其中的代表人物谢华刚则正是笔者所企盼的Linux界和黑客界典型的交集人物。
谢华刚,网名vertex,系海南省海南中学毕业、清华大学热能系本科和中科院计算所硕士研究生,为国际项目LIDS(Linux入侵检测系统)创始人。LIDS是一个用于增强Linux核心安全级别的核心“补丁”。该项目也是全球性Linux开发项目中由中国人主持的少数项目之一。
谢华刚的期望是在Linux系统中安装了LIDS之后,文件系统、进程、访问控制都将得到保护。无论是普通用户还是超级用户都不能修改被LIDS保护的文件,也不能中断被LIDS保护的进程;任何人对系统的访问都将受到ACL规则的严格限制。LIDS入选了国际知名安全站点www.insecure.org评出的“50个顶级安全工具”。时至今日,LIDS还在积极有序地改进更新,早早戴上白帽子的vertex并不迷失他的本色。
除了漏洞分析、入侵工具、Linux开源之外,必须提到中国黑客另外一个成长源头,那就是民间的反病毒爱好者和病毒爱好者。1998年面对突如起来的安全行业变局,他们有着比其他初学者更扎实的反汇编功底和系统底层实力。
在民间的病毒爱好者中,黄鑫、王娟夫妇是一对典型的代表,黄鑫有两个绰号,一个是黄师傅,这缘于他的姓氏;另一个绰号叫冰河,这个称号缘于黄鑫曾经写过的一个软件—冰河。冰河的产生本是黄鑫出于个人兴趣,用于远程控制自己电脑而写的一个软件,但却演变成本土黑客最喜欢用的木马程序。在1998年前后,木马虽然已经在黑客中间普遍使用,但多数为国外的BO和NETBUS等木马,对于一些刚接触黑客的生手来说,理解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熟练使用这些软件无疑成为了“通往黑客道路”上的最大的难题,此外,这些木马多数会被杀毒软件擒获。冰河在诞生之初凭借国产化和暂时无杀毒软件能防杀的特点迅速地成为了黑客们使用最广泛的木马,这给冰河带来了很多江湖名声,但也带来了监管部门不请自来的询问和盘查,甚至引发牢狱之灾,这让冰河苦不堪言。
黄鑫的妻子王娟也是个黑客,网上ID“四川人”,当初在海南一家网络公司工作时,学计算机的王娟对网络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写出了wollf木马。2000年年底,在海南的一个信息安全论坛上,已经是“标准女黑客”的王娟认识了“冰河”黄鑫,两个志同道合的人切磋之后,情投意合,开始并肩闯江湖。随着人们对“冰河”的滥用,黄鑫停止继续开发这一款远程控制工具,并继而开发了X-Scan这一款著名的免费网络隐患扫描工具。
与黄、王二人热衷编写工具不同,一个叫贾佳的黑客则长篇累牍地编写如何写病毒的技术文章,其文章彰显其对技术核心的理解。
1998年,在与民间病毒爱好者相对立的另外一个阵营即民间反病毒爱好者的队伍里,也有一个中国网络安全的标志性人物在这一年内完成了转身。这个人叫江海客,真名肖新光。199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从小学开始,江海客就有条件在苹果电脑上开始写程序。1998年的江海客已经是哈工大软件开发中心的技术骨干,同时也是互联网上著名的反病毒技术爱好者。1998年,CIH大爆发,当国内反病毒企业普遍宣称被CIH破坏的C盘是无法恢复的时候,他却发现,由于Windows机理的限制,多数情况下对C盘破坏是无法完成的。于是江海客在网上发表了一篇如何手工恢复C盘的详细技术文章,结果再次把自己扯入了与反病毒厂商的是非之中。
在这个圈子里,还有中国最早一批获得系统分析员证书的网络安全救援站点“救救我吧”的站长杭州的程序员幼虫、免费杀毒软件“搜毒”的作者陶辰等,而当时他们的领袖是水木清华病毒版版主蓝海(真名杨海)。蓝海、江海客、幼虫、陶辰等并称为网络安全的游侠式人物,他们也毫不客气地向当时本土最成功的杀毒软件、山东人王江民创办的KV系列投去了批评之剑,在这几个“从娃娃抓起”、外表谦和但内心无比高傲的程序员看来,KV的设计和代码水平是惨不忍睹的,他们竭力通过个人的逆向分析能力,为反病毒树立唯技术是瞻的标尺,而他们极力推荐和逆向分析的一个软件,正是在当时寂寂无名,但10年之后却暴得大名的杀毒软件—卡巴斯基。
同时,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个毒岛论坛的站点,成为了国内反KV的大本营,站点甚至提供了KV系列的破解版本。相对应的,王江民一怒之下,对这些破解版本进行加密,这造成了那些下载了破解版本的电脑出现被锁住CPU,无法运转的情况。此事轰动一时。
而江海客、蓝海、陶辰等人都成为主创毒岛论坛的嫌疑人,多年以后笔者一一与当事人确认真伪,他们非常郑重地表示了否认。不过回忆起往事来,每个当事人都无限惆怅。
与脚本小子们的狂热不同,蓝海、江海客所代表的民间反病毒群体凭借其技术底蕴,无论对于中国安全产品的炒作还是对中国黑客群众运动式的疯狂,表现出一种不合时宜的反感。蓝海的“业内的争论,留在业内臭在业内”一度成为国内民间反病毒群体最终走向不争论路线的招牌性语言。而江海客则是中国黑客运动中少有的冷静批评者之一,他不断地批评和建言中国黑客群体应该建立起技术正义感和基本的商业伦理,反对黑客平民化,也对黑客借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出名保持必要的警惕。事实证明,这些都成为后来中国黑客未能像美国一样,形成一股独立力量和特色群体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