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泡沫四溢

    2000年3月1日,李嘉诚抢在纳斯达克崩盘前在香港创业板将TOM挂牌上市,万人空巷,满城轰动。数十万人排队认购,收回表格50余万份,超额认购近625倍。“李嘉诚”和“互联网”这两个概念太过火热,使其股价很快攀升至15.35港元,公司市值超过300亿港元,香港此夜再成李家之城。

    TOM挂牌的第二天,柳传志在香港紧紧握住了李嘉诚二儿子李泽楷的手,双方谈成的合作内容是:共同发展宽带互联网服务、制造;销售联想的NOW电脑以及通过NOW分享多媒体内容。3月3日,当盈动与联想合作的消息传出后,联想股价一飞冲天,摸高至70港元,一个交易日的市值就暴增177多亿港元,总市值超过800亿港元,联想一跃跻身香港十大市值公司之列。

    李嘉诚是过去半个世纪里华人商界不老的传奇,柳传志是过去30年间中国改革开放最具标杆性的企业家,这两个人在2000年3月,准确说是在3月的头三天,接连在香港资本市场掀起了中国互联网最华丽的一波造梦巨浪。

    柳传志占尽互联网便宜,用互联网圈来28亿元,烧掉计划中的1/4(7亿元)后就找人接盘,转身而去;李嘉诚比柳传志善始善终,但其旗下的TOM也没有能够改写整个中国互联网业的版图走向。

    李嘉诚和柳传志的意义在于,他们在互联网最热的时候帮助点了最后一把火,他们的进入,带动了诸多传统巨头TCL、三九对互联网的投入,对互联网第一波的起浪功莫大焉。

    2000年,还有一个人,虽然他的声望和影响力还没能达到李嘉诚和柳传志的地步,但就产业贡献来说,这个人却居功至伟。他就是时任中国移动香港上市公司总经理的王晓初(现为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这一年的11月,王晓初力主推动的移动梦网创业计划发布,这一计划的发布,好比把起搏板放在了濒临绝境的中国互联网的心脏上,施加300焦耳的电击,让它从绝境中复苏过来。

    这一年,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个人的故事,这个人是中关村的有为青年雷军。雷军的价值在于,在低潮中进入市场,用自己的钱,嫁接之前的商业理解和认知,让自己创办的互联网公司形成正现金流,提升商业价值,成为把互联网做实的榜样。从这个意义上说,雷军是中国互联网的坚定信仰者。

    不要嫌晚,只要你信仰互联网,任何时候进场都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