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夏到《大话西游》

    短信为丁磊赢得了喘息机会,也为《大话西游》系列产品赢得了良好的运营空间。

    和大部分原创游戏一样,《大话西游》的定名也是晚于项目启动的。最开始,Micro(注: Micro即梁宇翀,原为天夏团队的负责人,天夏被网易买下后成为网易游戏部门的负责人。) 等只是想做一个以《西游记》为背景的网络游戏,这个想法来自于当时有名的 MUD《西游记》。Micro是个MUD的超级玩家。

    《大话西游》是一款战斗模式采取回合制的网络游戏。当时台湾游戏公司华义运营的《石器时代》正处在上升期,并已经为华义赚入大量钞票,这让丁磊不免有些心动。《石器时代》是一款典型的受玩家欢迎的回合制网游,正面典型在前,剩下的问题是,做一个怎样形式的回合制战斗系统。

    《大话西游》本计划在2001年9月27日推出,这一天,网易为了版权上的问题。特地把周星驰请到公司来当游戏的代言人。不过,游戏最终推出的时间是10月底,之前没有公测。

    犹如盛大找了上海的育碧做合作发行商,网易也找了台湾的智冠做合作发行商。一切都是按惯例循规蹈矩地进行着。《大话西游》发布前,网易在广州的天河电脑城前办了一个热闹的活动。星爷过来捧场,智冠的老总致辞,一个牙膏厂老板因为赞助的原因也来凑热闹。星爷的到来,牙膏厂的老板马上就被观众起哄哄走了。更没趣的是,活动搞了一半,就有城管过来拆台。由此可见,这一开始是个基本不被重视的项目,连丁磊都没想到,这个游戏日后能使他成为首富,当然,谁也想不到。

    《大话西游》出来后并不是很受欢迎,原因有很多,一个原因是因为开发《大话西游》的天夏团队是从图形MUD过来的,包括服务器端都是基于MUD的开源系统写的,客户端方面的问题也很多,负责客户端开发的古越当时绝大部分精力在他与电信部门同学合开的SP公司上,《大话西游》客户端的开发又尝试用最新的技术实现,没有考虑到IE新老版本兼容等诸多问题,缺少开发大型RPG网游的经验,而且基本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进行测试,策划上也缺乏新意《大话西游》并未取得巨大成功。所幸的是,叮当、云风等《大话西游II》的核心人物都参与了《大话西游》的开发和策划工作,这让《大话西游II》有很好的继承,熟悉网络游戏开发和运营的人都应该知道,很好的继承意味着成功了一半,从这个意义上说,Micro和天夏团队对网易游戏和中国互联网业贡献深远。

    《大话西游》开发结束前的尾声,Micro决定离开,接替Micro的是一位叫叮当的人。叮当,大名詹仲辉,这个人虽然外貌并不出众,技术上也很难说是天才,据说曾经多次面试才被网易录用,但技术全面、善于组织和带团队、有市场头脑和策划意识,他从一个很普通的程序员最后成为网易的首席运营官(注: 2008年,叮当卸任网易首席运营官一职。),很富传奇色彩。

    由于《大话西游》没有取得预期成功,当时丁磊甚至提议,把《大话西游》保留所有的图像资源,而将程序改成一个图形聊天室,网易本身有全中国最强大的聊天室服务,做这个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不过,叮当适时地站了出来,说服丁磊继续开发《大话西游II》。现在看来这是个无比正确的决定,可在当时看上去却很荒谬。那时的网易可以说相当的不顺利,公司被纳斯达克停牌,财务报告被认为掺假,历史上,惹上这种官司最终停牌的公司都没有好下场。在这种情况下,自主研发的《大话西游》上市后又反应平平,丁磊本人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此时国内几款韩国游戏却做得风风火火,在这个背景下,丁磊带着人去韩国寻找可以代理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