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做了笔好买卖
此时,幸运之神向联众微笑了。实力雄厚的中公网主持经营的副总谢文与朋友在电话里聊天,对方告之其最近在网上玩游戏玩得不亦乐乎。谢文记下了网址,登录进去,旋即上瘾,一直忙于收购网络公司的他动了收购联众的念头。按照联众网页上留的电话打过去,没人接,发邮件,没人回。谢文无奈派人去找,终于在那家破败的旅店找到了鲍岳桥他们。
鲍岳桥他们三个人一起去见谢文,当看到谢文正在办公室电脑前联众平台上下棋时,鲍岳桥立马乐了,直觉上觉得有戏。谢文问联众值多少钱,有了一些谈判经验的鲍岳桥毫不犹豫地说值500万元,并做好了讨价还价的准备。“OK!500万元没问题”,谢文非常爽快。谈了三次,方案便敲定下来。
很多人都说500万元卖掉联众卖低了。对鲍岳桥来说,三个人,一年投入了20万元,加上三个人的工资和其他成本,也就是50万元的样子,10倍的价格,可以了。
在中公网之前,其实也有人找过联众谈收购的事情。这缘于《IT经理世界》上当时一个叫王超(注: 王超后来当了《IT经理世界》和《计算机世界》的总编辑,现在是浩辰在线IT168的总经理。) 的记者写的一篇关于联众的文章,不久,一个叫黄大成的人把电话打到鲍岳桥家里,说看了那篇文章要与鲍岳桥见面谈合作。
鲍岳桥与黄大成见了面。黄大成,1966年出生,比鲍岳桥大一岁,浙江温州乐清人。黄大成是杭州恒生电子公司的老板,公司开发的恒生软件占国内证券股票界软件市场的2/3。黄大成不看好联众,但他看好鲍岳桥他们三个人,他希望把联众买下来,然后请三人帮着他开发软件。
另外,当时还有两个公司也看好联众或者鲍岳桥他们三人,一个是实达,当时很强悍的PC和显示器厂商,他们想进入软件业,后来投资了东方铭泰的何恩培兄弟;另一个是263的李小龙,263很想收下联众,用联众吸引用户来上263。鲍岳桥当时来者不拒,给他们报了个600万元的价格。其中还是黄大成最积极,也最诚恳,他们也不要求控股,到1998年年底,双方基本达成共识,草签了协议,不过,年后恒生电子董事会上否决了这个投资。但即便如此,黄大成和鲍岳桥却成为了朋友,两个人经常见面,一起讨论投资或其他问题。
因为有了之前600万元报价过高的问题,因此,当谢文要鲍岳桥出价,三人商量后觉得500万元合适。但占多少股份,三人没想好。
谢文后来带着鲍岳桥去见康健,康健对这个价格没异议,只是希望多占点股份,鲍岳桥他们三个人也想保留点股份,因此,双方协商的结果是八二开,中公网八,三个创始人二,考虑到20%没法均分,于是变成了中公网79%,三个创始人每人7%,一共21%。(注: 2004年,联众做了第二次大买卖,将自身50%的股份以一亿美元的价格卖给韩国NHN公司,其中29%为海虹出让股份,21%为三位创业者的股份。三位创始人每个人分到14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后都是上亿身家,这三个人都纷纷做起天使投资。)
1999年前后,互联网正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像联众这样有用户数、有黏性、有想象空间,也有技术含量的项目并不多,正常的估值在2 000万~3 000万元的样子,因此,网上有人骂谢文是收购第一黑。骂着骂着,中公网开始增资,最后变成了1 000万元,于是也就有了500万元和1 000万元两个不同数字的收购价。
对于这次收购,《电脑报》用了几个整版来报道,第一个版面就说“老鲍成功了”,这是当时国内IT界最有影响力的媒体所给的肯定。即使很多年后想起来,鲍岳桥依然觉得很高兴。
不管是500万元还是1 000万元 ,其实对海虹来说,都是小钱。这边,由于海虹股份间接控股中公网,因此,也就变成了海虹股份控股联众,一夜之间,海虹成为中国资本市场质地最优的网络股。相比付出,康健和海虹获取的回报至少是100倍以上。
2006年10月11日,“2006胡润百富榜”在上海揭晓,海南首富是一个叫林宗岐的人,总财富为12.5亿元。档案资料显示,林宗岐生于1933年,1950年在中国外交学院学习,1954年在中国外交部办公厅工作,1993年离休。经调查,林宗岐为康健母亲,也是康健在海虹等多个公司的代持人。2007年4月,海虹股份的整个市值已经达到了104.86亿元,作为海虹持股23.4%的大股东中海恒的实际控制人,康健的个人财富自然是水涨船高,达到25亿元之多。
海虹的另一大间接功用是成就了诸多对网络股有概念和认可它的民间股神,他们中的一位后来在互联网业内大名鼎鼎,他就是天涯社区的实际控制人刑明。天涯社区本是由海南在线上的一个股票论坛衍生而来,刑明也本是海南某单位一公务员,正是海虹这只兼具海南概念和互联网概念的股票让刑明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据说,刑明在这只股票上赢得了2 000万元人民币的身家。而更多的海虹炒家由此开始醉心互联网概念股票的投资,腾讯2004年在香港上市后,就有一大批内地炒家奔到香港买腾讯股票,这都要感谢海虹活生生的市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