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从斥巨资收购沃达丰日本,到在日本狂打价格战并引入iPhone,再到斥资200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三大运营商Sprint,孙正义在移动互联网上押下了巨大的赌注。但实际上,孙正义做事的所有风格,都可以追溯到他在80年代卖软件时奠定的基因。
Softbank公司简介
Softbank组织变迁图
那只白色的巨型北海道犬模型显眼地竖立在东京银座的繁华地带,来自世界各地游客都忍不住停下来驻足观望。这只北海道犬在日本家喻户晓,它频繁地和各种明星搭档出现在多部软银的电视广告中,极大地拉升了软银在日本的人气。
这是软银在日本东京银座的旗舰店,过去几年,每当新一代iPhone上市,软银的创始人孙正义都会出现在这个地方,用他那张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的脸庞为新手机“站台”,每逢新iPhone上市,外面总是排满了各地赶来的年轻人,像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一样,他们为这款美国手机疯狂。
在日本的移动互联网业界中,软银的创始人孙正义恐怕是最富争议的一个人物,每当他出现在Twitter上的时候,总是能引起日本人好奇地围观。有人在Twitter上调侃孙正义,为什么头发一直在后退(意思是头发越来越少了),而孙正义则幽默地回答道,这是因为他的事业一直在进步。
这个小个子的韩裔日本人总是敢做别人想都不敢想的梦,他很喜欢对未来赌博。1996年,当全球大部分人还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东西时,孙正义就敢向雅虎投资1亿美元。
2001年,当日本的老牌国企垄断着整个日本固网上网市场时,孙正义拿着打火机和汽油冲进了总务省官员的办公室,要求政府直接向NTT提出请求,租借光纤线路给软银使用。他居然成功了。为此,软银在开展这项业务的前4年每年要亏掉十几亿美元21(21 三木雄信:《孙正义的头脑》,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第76页。)。
2006年,孙正义问日本的银行财团借了一大笔钱收购经营状况不佳的沃达丰日本公司,并因此背上沉重的负担。当时主流的分析人士都认为,日本下一个要破产的大公司就是软银。
但是在随后的2007年,孙正义力排众议将当时还前途未卜的iPhone引入日本,一举打破了日本以i-mode为代表的封闭多年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模式,并大获成功。
2012年,软银又开始新的冒险。它再次举债,在2012年10月15日宣布将提出以20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第三大运营商Sprint Nextel的70%股份。22(22 2013年6月26日,Sprint公司股东大会批准软银以216亿美元收购前者78%的股份。2013年7月6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简称FCC)正式批准了日本软银以216亿美元收购美国移动运营商Sprint Nextel 78%股份一案,标志着这笔通信领域备受瞩目的跨国收购案在美国正式走完了交易审批之路。2013年7月16日,软银宣布216亿美元收购Sprint Nextel 78%的股份的交易完成。)这个时候,全球的通信产业都在唱空运营商,软银再次不被人看好。
移动的帝国日本移动互联网兴衰启示录第三章软银:像卖软件那样经营移动互联网孙正义被认为是全亚洲对IT行业投资趋势判断最精准的人,在全球信息产业爆发的每一个节点,他几乎都踏准了。
“我恨第二名,在我的字典里,第二名根本不存在。”这是孙正义的名言。
现在,孙正义正坚定地看好移动互联网,他在移动互联网上押下了巨大的赌注,孙正义眼中的移动互联网,是什么样的世界?
实际上,软银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许多做法,都可以追溯到80年代孙正义刚开始卖软件时奠定的基因。
“软件是最难卖的产品。因为它没有产品形态,只有实际使用了才能真正了解它到底是什么样的产品。所以,他们就需要去考虑客户有哪些需求,怎样才能让客户购买我们的产品,怎么才能让产品树立良好的口碑等等,从各个方面去分析顾客。在日后展开各项业务时,软银都采取了这种模式。”研究软银多年的日兴证券高级研究员森行真司指出。
和其他的日本运营商不同,软件很少思考自己有什么,而是更喜欢看消费者需要什么。从这个点出发,软银并不像NTT DOCOMO、KDDI那样强调什么东西都靠自己来开发,而是从全球各地引进最好用的产品来销售。
因此,在日本其他运营商花很高地成本研发自己的手机的时候,软银却从美国引进了iPhone,并一炮走红。在软银的其他许多业务中,都可以见到软银的这种思维。
在这一代的日本企业家当中,孙正义显得特立独行,他敢赌博,喜欢做一些别的日本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个出道于80年代的男人几乎没有错过信息产业的任何一次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