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上市承销商摩根斯坦利

    这边在拿批文,那边在找上市承销商。当时中国互联网概念很热,因此,高盛和摩根斯坦利都想抢这一单。其中,高盛占据地利,新浪最开始主导上市的沙正治也倾向首选高盛。

    在业务层面上,与摩根斯坦利相比,高盛也显得专业一些。有一个段子广为流传:摩根斯坦利香港的高层去拜访新浪。当新浪团队用中文提到“门户网站”,进而被翻译成英文“Portal”时,摩根斯坦利的一位高层领导低下头,掩住嘴,悄悄地问坐在身边的项目负责人:“我一直认为新浪是家网络公司,他们要个门干嘛?”

    不过,最后还就是这家连门和门户都搞不清楚的摩根斯坦利拿下了新浪上市的承销工作。1999年8月底至9月初,新浪管理层发生变化,领导权从硅谷团队转到了以王志东为首的中国内地团队。作为新任CEO,王志东决定重新选择投行。摩根斯坦利的机会终于来了!为了争取到新浪这个客户,同时弥补自己在第一仗中的专业失分,摩根斯坦利决定动用Mary Meeker这张王牌。

    在世纪之交的高科技和互联网狂潮中,Mary Meeker是一位不可不提的人物。作为摩根斯坦利的研究员,这位骄傲的网络女皇在股票市场上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她对网络公司的点评就像魔法一般神奇,只要稍作肯定,股价立刻如旱地拔葱、直入云霄;假如她略显迟疑,股票则立即被打入冷宫,再也没有翻身出头之日。

    为了博得新浪的青睐,摩根斯坦利搬出了Mary Meeker这张王牌。但是,“女皇”日理万机,一面难求,最后,还是摩根斯坦利亚太区主席亲自出面并且全程陪同,炙手可热的“女皇”才答应挤出宝贵的两小时,亲临新浪位于硅谷的总部。

    在摩根斯坦利大肆拉拢新浪的同时,高盛全球总裁也曾亲自致电新浪董事长姜丰年,希望不要更换承销商。高盛亚太区的一位负责人更是亲自飞到硅谷,在新浪门外等了足足两个小时,劝说王志东回心转意。

    一番明争暗斗后,不知是因为摩根斯坦利的专业能力果真卓越超群,还是因为新浪的新管理团队秉承了政治挂帅的传统,最终新浪还是选择了Mary Meeker和摩根斯坦利,并于2000年4月13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7月5日,网易登录纳斯达克,一周后,搜狐快速跟进,至此,三大门户网站都成功在纳斯达克市场挂牌上市。而在此之后,直到3年半后的2003年12月,纳斯达克对中国市场一直保持封闭。

    新浪成功特别是抢在搜狐和网易之前上市,这让主导这一进程的王志东在新浪上下得到了空前的认同,其核心地位也得到了加强。

    媒体也对这位长相忠厚,谈吐幽默的东莞青年保持了足够的关注度,并称呼他为“中国网络之王”,王志东也坦然接受这个称号,这也是公司所需要的造星运动的一部分,更何况,他有着绝妙的自嘲—“我本姓王,自然是中国网络之王。”

    在马云于2000年秋天组织的“西湖论剑”上,王志东也表现出一统江湖的自信,这时候的王志东断然不会想到,自己会在9个月后被董事会罢免CEO一职。

    同样让人想不到的是退回广州的丁磊靠短信和网络游戏不仅将自己的公司从停牌中拉了回来,还让自己成为了中国首富。

    2001年的互联网,起落沉浮,千折百转,充满足够的戏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