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 KDDI执行董事高桥诚:日本运营商的智能管道之路

    (专访时间:2013年3月)

    和中国一样,日本的移动通信市场正在经历巨变,智能手机快速取代功能手机,运营商的封闭“围墙花园”正被各种新兴的互联网公司推倒。

    独家专访 KDDI执行董事高桥诚:日本运营商的智能管道之路 - 图1

    KDDI执行董事高桥诚

    同时,运营商对手机终端的绝对控制力开始减弱,手机终端的采购也开始以iPhone、三星Galaxy系列的开放型终端为中心。

    和NTT DOCOMO的坚持封闭的垂直整合路线及软银的完全开放道路不同的是,日本第二大运营商KDDI坚持开放和封闭相结合的路线,一方面引入iPhone等开放型手机终端,一方面通过变通的方式继续保持其过去在封闭体系下的优势。

    KDDI采取变通的方式推出了一种叫做SmartPass的手机应用套餐服务,智能手机的用户每个月向KDDI支付390日元的套餐费用,就可以随意下载500多个手机App,KDDI再和这些App的开发者从这一套餐中分成。此外,KDDI还成立了多只投资基金,积极投资优秀的移动互联网公司。

    KDDI的做法实际上是汲取了开放和封闭两条道路的优点,对于同样处于开放还是封闭选择题当中的中国运营商来说,KDDI的探索提供了颇多启示意义。

    我们特地前往日本采访了KDDI的执行董事高桥诚,他表示KDDI目前在顾客接触点上的态度是开放的,虽然感觉上开放的话会变得趋于管道化,但KDDI致力于的是建立智能管道。

    笔者:跟日本市场很相似的是,中国正处于从功能手机转向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时期,关于运营商是开放还是封闭的选择,一直有很多争议。比如像中国移动,跟日本的NTT DOCOMO比较相似,一直坚持自己相对比较封闭的体系,一直不愿意引入iPhone。相对的,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态度要开放一些。我们看到日本也有一样的情况,之前我们通过一些新闻报道看到,觉得KDDI似乎是处于开放跟封闭这两种状态之间。KDDI吸取了这两者的优点,我们不知道这种理解在您看来是否正确,所以希望听听您的观点。

    高桥诚:如果把日本当作(移动互联网的)一个案例来学习的话,日本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国家。软银的情况基本是向iPhone一边倒,把业务全部赌在iPhone、iOS系统上。NTT DOCOMO跟中国移动一样,不想倾其所有赌在iPhone上,同时对苹果也比较抗拒,所以它主要发展的是Android系统。

    另外,据我的了解,NTT DOCOMO与谷歌的合作中也遇到了一些坎坷。虽然我没有立场来评价其他公司的业务,但KDDI相比其他这几家公司,在加入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变的市场的时间点上原本就比较迟。所以我认为KDDI更应该以一种单纯、开放、积极的姿态发展智能手机这一块业务。

    另外,Android系统强大的收费功能对于通信运营商来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KDDI也在不断完备其作为收费平台的一些业务。

    你可以看到,现在日本比较有名的社交网站GREE、Line等内容供应商,虽然比较强势,但还是通过我们这些通信运营商来收费。

    所以这一块的市场也在扩大。然而,由于市场是以一种完全开放的模式在运营,顾客的直接接触点变成了这些内容供应商。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也会影响到我们的竞争力。

    KDDI与中国电信一样,拥有稳定的现金流,我们现在也在争取用现金流夺回更多的与顾客的接触点。

    笔者:请问运营商具体如何从互联网公司手里夺回与顾客的接触点?KDDI有哪些经验呢?

    高桥诚:我可以给你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公司的SmartPass业务,每月的资费是390日元,用户可以使用500个以上的应用程序以及一些附加服务。

    据统计,SmartPass截至3月2日大概已经有了500万的用户数。以这种方式,KDDI正在争取获得更多的客户接触点。当然,CP(内容提供商)的利益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在之前已经以400万用户的预测量提前给CP分成。

    正如我所说,软银注重iPhone的iOS系统,NTT DOCOMO注重Android系统,对于KDDI来说,两者是平分秋色的,可能略微偏重Android系统多一些。因为Android系统是比较开放的,容易操纵,基本上为本土的企业提供应用服务,苹果系统则运用其浏览器来提供应用服务。由于苹果对本土的应用有很多限制条件,所以基于iOS浏览器的应用业务更加容易展开一些。对于第一个问题,KDDI在顾客接触点上的态度是开放的。虽然感觉上开放的话会变得趋于管道化,但KDDI致力于的是建立智能管道(Smart pipe)。

    笔者:之前KDDI在手机终端的定制上是非常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说iidaiida:KDDI于2009年推出的围绕手机终端的子品牌。系列手机,到了智能手机的时代,KDDI定制手机终端的空间是否还像以前这么大?还会坚持像iida这样自主的特色机型定制吗?如果坚持,它的战略意义是什么呢?

    高桥诚:也许进入智能手机的时代,对手机定制的掌控力已经从通信运营商转移到手机生产厂商那里去了,但我认为作为通信运营商还是需要强调对机型的掌控力。所以作为智能管道的运营商来说也是有必要参与到终端定制中去的。

    如HTC在去年秋天针对日本发布了手机终端,我认为KDDI也应该对不同国家,面对不同的需求,在手机终端方面作不同的尝试。

    中国消费者市场如此庞大,在这么庞大的市场下,做这样的尝试不是很有必要吗?可能也会带来成功。即使日本市场正在萎缩,但是作为通信运营商做这样的尝试也是很有必要的。

    笔者:下一个问题关于投资方面,我们由新闻报道得知GREE是由KDDI投资的,去年我们去拜访GREE田中社长的时候他也对KDDI的帮助表示十分感激。我想了解KDDI对GREE进行投资之后,KDDI跟GREE的哪些主要业务进行了整合?像这种模式,KDDI是否会大量的复制?

    高桥诚:KDDI投资GREE之初,主要考虑怎么把通信运营商的优势与GREE的业务相结合,能有什么样的发展,是以这样的出发点来跟GREE接触的。因为GREE当时开发的是PC网页游戏的业务,我们公司以代收费的切入点与GREE有了合作的意向,也与GREE进行了协商。现在GREE也获得了成长。现在Zynga之类的游戏产业就如同好莱坞的电影产业一样吸引着大量的投资,正如你提到的投资问题,我们在今后也会继续支持,投资一些这样的企业。

    笔者:作为通信运营商,众所周知,投资方向相对比较有限,如电子商务、阅读、游戏等,对于KDDI来说,主要的投资重点放在哪些方面呢?

    高桥诚:KDDI的主要投资领域有三个方面,首先是两个投资公司,其中一个是与GREE合作、注册资金为3000万美元的A-found公司,主要专攻于开发Android系统上的应用程序。主要的投资目标也分散在中国、日本、北美等全球各地。韩国的Kakao Talk也是由他们投资的。

    另一个投资公司叫做KDDI Open Innovation Found(KOIF),以海外合资的管理方式,主要针对与KDDI服务优点互补、有相乘效果的App进行投资,主要是在游戏、电子商务等各种领域。以上那些是商业上的投资,当然KDDI也有一些无偿支援形式的投资,比如KDDI的无线Labo。

    因为很多年轻人想要创业,我们也希望可以支持这些年轻人的梦想。我们的社长,原来在斯坦福大学求学期间,也想过自己创业,但是没有成功。所以现在他以年轻人的角度出发,利用现有的资金,做一些风险投资。

    现在这个投资项目已经进入第四期,会选拔出5个左右的组别,其中也包括一些学生组别。KDDI对他们作长达3个月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我们在(这个大楼的)32层空出空间,提供办公室、会议室,在3个月中可以给他们随意使用,用于他们的创业。

    笔者: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种投资理解为是一种“天使投资”呢?类似对初创型企业的投资?

    高桥诚:在KDDI无线Labo中脱颖而出的组别,或者是那些我们认为很有商机的组别,会由KOIF这个公司来进行投资,在早期投资会有一定的回报,我们是这么认为的。但是进入智能手机时代,盈利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大家也都为了这个很苦恼。

    去年KDDI做内容的部门也是非常的辛苦。去年正好是功能机向智能机转换期,当然以前也出现过智能机内容运营状况下降的趋势,但在去年表现得特别明显。有的内容原来一直是盈利的,但去年是十几年来第一次减益。

    后来我们做了例如SmartPass等重新构筑的尝试,终于在去年第四季度扭转了颓势。虽然不能保证SmartPass使所有的内容服务都能盈利,但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对通信运营商来说像SmartPass这样的尝试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笔者:SmartPass对KDDI来说是作为盈利点还是作为战略,更吸引消费者呢?

    高桥诚:我觉得两方面的考虑都有。一方面KDDI把SmartPass作为一个营收点;另一方面作为战略,增加与客户的接触机会。我们本来预计SmartPass的用户数达到400万就可以达到盈亏的平衡点,现在的客户已经超过500万,预计年底会达到1000万用户。

    笔者:我们知道投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的财务投资,不追求投资公司与被投资公司的业务相关;另一种是战略投资,追求与通信业务相结合,KDDI的投资偏重于哪一种呢?

    高桥诚:我觉得KDDI还是更注重于战略性的投资,可以与本公司的业务相结合。虽然KDDI的基金也会在一些地方投一些纯粹为了财务盈利的项目,但主要还是通过战略性的投资,与自身业务相结合,通过au用户的增加扩张来进行提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以前在功能手机时代,因为手机屏幕是通信运营商控制的,所以只要通信运营商在画面上进行提示,那么这个CP一定是会盈利的。

    进入智能手机时代,虽然通信运营商对这一方面的控制力不如从前,但还是能通过像SmartPass这样的手段,向消费者在手机终端上提示那些运营商纯财务投资的公司的业务,也可以使那些公司得到盈利。这也是我们的优势。

    除此之外,我想再谈一谈今年以及之后的(移动互联网)流行趋势。我认为“随意用”服务在未来的日本也有很好的前景。我很看好。具体比如音乐畅听、电子书畅读、视频畅看等。利用多种终端和云技术去定制各种“随意用”放题服务可能是今年的一个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