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Facebook”——Mixi兴衰记

    和Facebook一样,日本的社交网络由一些年轻人在2004年前后最先创办。将日本社交网络推向第一轮高潮的是一家叫做Mixi的公司。

    1999年,年轻的笠原健治(Kasahara Kenji)创办了一家叫做“Find Job!”的求职网站,这便是Mixi的前身。

    笠原健治,1975年12月6日出生于大阪府。他的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则是钢琴老师。青少年时代,他就读于东京大学经济学部经营学科。

    笠原健治在大学期间,恰逢美国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期,孙正义投资雅虎,同时与雅虎合资建立雅虎日本,这显然对他有所启迪。基于自己的专业,笠原健治开始研究互联网产业,据说他从中得出产业制胜的关键在于“速度”。

    1999年,大学毕业后的笠原健治没有进入某家大公司,而是自行创业,正式推出了一个名为“Find Job!”的网站。这家网站生存并没有太大问题,但也没有发展得特别大。

    移动的帝国日本移动互联网兴衰启示录第五章日本手机社交网络在度过了网络股泡沫破灭之后,美国的博客热逐渐兴起,实际上博客应用的背后贯彻了对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会性网络服务的认识,这一趋势被笠原健治所察觉。

    2004年2月,笠原健治推出Mixi服务,Mix是沟通的意思,I是我,Mixi可以理解为“我的交流中心”。47(47 《360度笠原健治:一位日本“陈一舟”的故事》,腾讯科技,http://tech.qq.com/a/20080528/000219.htm,2008年5月。)除去对SNS的认识之外,另一个更实际的因素是,希望Mixi能够给Find Job聚拢一些人气。急速成功的Mixi的一个重要特色是,一开始就采用了邀请加入的方式。笠原健治事后总结:一开始如果就是由熟人介绍的,不知道网站的用法,熟人可以教,可以阅读熟人写的日记,还可以通过熟人结交到其他朋友。反过来,如果采取开放注册,也可能找寻好友不那么顺利,随后就会觉得没意思。

    Mixi几乎和同样创办于2004年的美国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同时起步。

    Mixi最初主要提供SNS服务:日记、群组、站内消息、评论、相册等等,同时Mixi还在PC站点上提供视频上传、音乐下载等服务,其主页风格为鲜亮的橙色。

    日本用户使用社交网络的习惯和美国用户有着很大的区别,Mixi上面的大部分用户通过自己的假名字登录,日本人不愿意在网上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他们用假的网名写日记、发图片。这种现象并不是Mixi所独有,它是整个日本社会的缩影。

    在日本社交网站上通常很难遇到陌生人,由于日本用户更愿意停留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很少向陌生人敞开心扉,因此以ID为中心的开放社交模式很难得到认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人们认为自己不够吸引人,没有什么要向其他人表现的特别之处。

    针对这一特点,Mixi采用了朋友介绍的会员加入模式,如果没有朋友通过Mixi网站寄邀请函请你加入他的社群,那你就不能自己登录成为会员。

    Mixi在2004年2月份开始上线运行后发展很快,并且很快发展到超过上千万的用户数。

    日本人自我隐藏的特点让西方社交网站在这里很难有所建树,所以姗姗来迟的Facebook和MySpace并没有在日本引起太多反响。

    以中学生、大学生及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企业员工为主的用户群,使Mixi成为一个追赶时尚人群的大集合,其创造的一种潮流感的群体意识,让人感觉自己如果没有加入Mixi,那肯定是落伍了。

    Mixi的一大特点就是用户界面与功能十分直观简单,可以收发电子邮件、写日记、发表书评、推荐CD或者DVD,也可以为其他会员的日记写评语。除此之外,免费会员有100Mb的在线存储空间,还可以简单使用Mixi来实现一个属于自己的BBS。其实Mixi单一的每一项服务都不是创新的,但是Mixi成功地把所有相关的服务集合成了一个总体服务系统,界面的设计尤其简单易懂,让网友的生活更加方便。

    用Mixi不但可以管理自己的主页、建立自己的个人社群、开放网络相簿、阅读朋友的博客,还可以加入数十万个各式各样题目的主题社群,如果朋友更新了日记或新贴了照片,Mixi也会及时提醒,让用户时时可以参加好友们的话题讨论。Mixi还会提醒朋友生日,以及最近朋友在听什么歌、看什么电影,更有一个自动更新的日历帮助管理社群和好友的重要日期。虽说是虚拟社群,但感觉很有归属感,就像当初的BBS一样,依靠众人的力量达到知识传递的功能,社群里的人具有相同的兴趣和目标,常常会变成真实世界的朋友,而正是这种群组归属感使得Mixi在吸引大量用户后能牢牢抓住他们。

    “日本的Facebook”——Mixi兴衰记 - 图1

    Mixi页面

    由于这家社交网站发展非常迅速,因此很快就受到市场的青睐。

    2006年,Mixi在日本上市,当时市值达到20亿美元,推动日本社交网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Mixi创始人笠原健治当时持有公司60%的股份,立马成为日本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之一。

    当时,Mixi是继雅虎日本、乐天之后的日本第三大网站,主要盈利来源为招聘广告和网络广告。在Mixi注册的求职者可免费浏览各种求职招聘广告。

    如果Mixi用户每月交纳300日元(约合3美元)费用,则可得到更大照片存储空间、更多博客设计工具、永久信息存档及其他服务。

    由于日本的移动通信网络非常发达,大批用户习惯通过手机来浏览网页,到2006年,通过手机访问Mixi的用户已经超过通过PC访问的用户。

    在日本,MSN、QQ这样的即时通信工具使用率很低,这客观上促成了Mixi这样的社交网站的崛起。

    但此后,Mixi却开始逐步衰落,被Facebook、Line等外来社交应用打败。

    Mixi一直坚持邀请制,这样虽然提升了Mixi用户的安全级别,但是也给Mixi发展新用户带来了很多弊端。

    从开始服务直到2010年3月1日,Mixi一直坚持只有得到会员的邀请才能注册成为新会员,而且登录之后3个月之内,新会员将无法删除这位邀请自己的朋友,这给Mixi的发展带来阻碍。作为SNS的Mixi,用户当然可以向某一个好友发消息,也可以向整个朋友圈网络发表留言,但是由于其在即时通信方面的天生劣势,反而导致了用户的离弃——Mixi虽然分别在2008年7月和2010年12月推出了iPhone版和Android版,却被很多用户批评不好用,很多人开始放弃Mixi改用Line。

    “一开始,我每天都要上Mixi,后来,我一个星期上一次。而现在,我可能一个月都不会上一次Mixi。”一位日本用户回忆自己用Mixi的经历时深有感慨。

    2013年5月,Mixi宣布,其创始人、社长笠原健治退居没有经营权的董事长职位,总经理改由公司执行董事朝仓祐介担任。业界普遍认为,这是股东对笠原健治表示不满的一种体现。

    可以说,Mixi对于智能手机时代到来的判断完全是失误的。在智能手机时代仍然坚持会员邀请制度,被认为不合时宜。后来居上的纯智能手机应用Line极大地冲击了Mixi的市场。

    Mixi在中国的扩张之路,同样非常失败。

    Mixi早在2008年就和一家名为蜜秀的上海公司达成合作,并在中国推出名为“蜜秀”(Mixiu.cn)的社交网站。

    上海蜜秀据称与日本Mixi达成独家战略合作,其页面设计及功能设置都与Mixi非常类似,但其好友数据库等并未与日本Mixi进行对接。

    蜜秀网并没有采取“骚扰式”的会员注册方法,而是必须经过好友的邀请才能进行注册登录。蜜秀的姓名、昵称无需实名注册,并且资料可以自由选择对蜜友公开、对蜜友的蜜友公开或者对所有蜜秀人公开。相对于开心网必须由实名才能注册,羞于向陌生人敞开心扉的网友们在蜜秀里充分匿名,解除了人们心中的疑虑,让他们自由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不用在乎对方的身份。

    但Mixi的中国之旅很快被证明非常失败——蜜秀网根本不是中国本土的社交网络开心网和人人网的对手。2012年年初时,蜜秀网48(48 Alexa排名Alexa是Amazon公司的一个子公司,发布网站世界排名。)的居然下跌到可怜的471000位,而它的竞争对手开心网这一排名高到283位,人人网更是排名102位。

    这至少部分说明日本的社交网络环境和中国差别巨大——大多数中国人仍然习惯通过PC上网,许多人愿意在社交网络上公开自己的姓名,以便更方便地找到自己失散多年的小学同学,或者不久前刚刚认识的一位新朋友,这更加像Facebook的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