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软件公司的日子
有趣的是,当初谢文找鲍岳桥问联众多少钱肯卖的时候,作为联众的总经理鲍岳桥报了个5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并做好还价的准备,谢文二话没回,直接答应下来。
大家都管鲍岳桥为老鲍,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鲍岳桥看上去要比真实年龄显老。老鲍个子不高,浓眉,眼睛不大,聪明绝顶,以至于后来联众为追赶腾讯老鲍削发明志都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因为在大家印象中,老鲍就是那个样子。
老鲍生于1967年,浙江余姚人。他其实只比丁磊他们大四五岁,但老鲍出道早,成名也早,所以给人感觉他们是两代人,其实是一代人。
鲍岳桥在杭州大学数学系读书的时候就非常迷恋计算机。那时学校里学生可以上机的机会很少,鲍岳桥想方设法和机房看门的教师搞好关系,终于弄到了一份机房管理员的差事,这样鲍岳桥基本上所有的时间都可以上机了,大四时,他几乎天天泡在机房里。
1989年夏天,鲍岳桥大学毕业分配到杭州一家橡胶厂。就是在这家橡胶厂中,鲍岳桥开发出了Foxbase反编译软件、普通码中文输入系统和汉字系统PTDOS,其中鲍岳桥开发汉字系统的初衷是觉得自己用的汉字系统都不方便,想搞一个把现有的汉字系统的功能都结合在一起的汉字系统。PTDOS写完之后,鲍岳桥开始有点商业意识了,他咬牙在1992年8月5日那期《计算机世界》上刊登了汉字系统PTDOS和反编译软件的广告,结果广告登出之后,很多人就把购买软件的钱直接寄了过来,过了一两个月,已经收到两万多元钱,当时的兴奋劲儿,鲍岳桥至今记忆犹新。
PTDOS汉字系统做得不错,鲍岳桥非常想推广,曾经让北京希望公司代销。1993年5月,类似的汉字系统突然冒出来好几个,看到别的汉字系统做了那么多广告,渐渐发展起来,鲍岳桥觉得PTDOS很可惜,他想去北京。于是,借从橡胶厂到北京出差的机会,鲍岳桥从此就没有再回厂里,一直待在希望公司。1993年10月,PTDOS改名为UCDOS。希望公司的市场能力加上UCDOS过硬的质量,到了1995年,UCDOS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90%多,其他汉字系统在市场上几乎很少见了。
和鲍岳桥一起成就UCDOS辉煌的还有一个叫简晶的程序员。1992年,简晶在云南昆明明星公司推出“中国龙”1.0版,鲍岳桥在1993年作为希望公司的主创人员相应推出UCDOS 3.0版。两者同为汉字操作平台,与其他中文平台相比在技术上遥遥领先,因而在当时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1996年,简晶也加盟希望公司和老鲍成为同事,这使得两个程序天才真正走到一起。
简晶是比较早上网的老网虫,如前所言,1996年他就开始上网泡CFido。那时的西点、西线等BBS不仅可以参与讨论,还能提供文件下载,就是这些现在看起来再基本不过的功能让简晶觉得非常新鲜、很是过瘾。
简晶同时也是个超级游戏发烧友,通过网络结识了大量的游戏玩家,在朋友介绍下简晶开始玩起文字MUD,中国最早的文字MUD《侠客行》里,简晶的ID“东方英雄”至今为人所留念。
加盟希望公司后,简晶借开发基于DOS平台下的图形界面开发包“UCSDK”时就有将Windows附带的扫雷、升级等游戏嵌进去的想法。但对市场仔细一琢磨,Windows已经成为时下PC机的主流操作系统,游戏在DOS环境下存在和升级的意义不大,因而只好作罢,但想法一直得以保留。
由于做网络游戏的想法在简晶脑海里不停地打转,他很想听听鲍岳桥的想法。平时两人的沟通交流比较频繁,但这毕竟是人生事业发展方向上的一件大事,马虎不得。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简晶把自己的想法与鲍岳桥做了交流。出乎简晶意外的是,他没想到自己的设想刚一提出,鲍岳桥很快表示赞同。
其实在简晶关注未来的时候,鲍岳桥同时也没有忘记思考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作为局内人士,鲍岳桥和简晶对业内行情都很清楚。面对微软等海外大公司强势介入中文平台,他们留给国内企业和个人发展的生存空间极其有限。再走中文平台或是办公自动化之路,虽然自己在这行业里就技术而言可谓驾轻就熟,但也未必有好的结果,还不如另辟蹊径。
鲍岳桥喜欢围棋,简晶喜欢游戏,而他们的另一个合作伙伴王建华在服务端开发方面有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三个人联合创办一个可以在网上下棋的地方是情理之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