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宏志来去匆匆

    跨媒体平台虽然初见雏形,但一个很具体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怎么把这些媒体相互整合起来,让其发挥集体作战的优势?首先是寻找到一位在两岸三地都有崇高声望,同时也具备整合能力的文化名人来做跨媒体业务的操盘手,王很快把目光投向了詹宏志。

    詹宏志,台湾著名作家、电影人、编辑及出版人。1956年出生,台湾南投县人,毕业于台湾大学经济系。詹宏志是原台湾城邦出版控股集团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也是计算机家庭出版集团和城邦出版集团的创办人。

    詹宏志是华文出版界第一位由文艺青年白手起家而后入主出版业、甚至一跃成为出版商领导者的奇特例子。20世纪80年代初,和所有台湾知识分子一样,詹宏志以文学青年的形象进入出版业。他为张大春的小说写过序,为陈映真的小说写过文学评论,替李寿全写过歌词,翻译并大力推荐过海外的恐怖侦探小说,后任职台湾《联合报》、《中国时报》、远流出版公司、滚石唱片等,担任过总编辑、社长、发行人、董事长等多种职务。

    陆续任职于各大媒体的詹宏志,在互联网兴起之际,又“移情”于计算机网络出版。1996年初,他创办了《PC home电脑家庭》与其他计算机杂志,并对在网络上创新与推广新观念产生兴趣,先后创立了Mook、PC home等各种不同属性杂志的模式。1997年,他号召麦田、猫头鹰、商周等三家台湾出版社成立了城邦出版集团。

    2000年2月,他又创刊了华人世界第一家网络报纸—《明日报》,在新闻界刮起一阵旋风,可惜因为收费机制无法建立,一年多后宣告倒闭。

    詹宏志向来有大手笔问世,就在《明日报》关闭之后不久,2001年5月14日,接受tom.com的注资,让出PC home及Cite合并的新公司49%股权。Tom为此投资约共计3.098 7亿港元,包含现金及新股,其中1.316 9亿港元以新股注入,Tom为此发行了2 390万股新股,每股作价5.51港元,占Tom扩大股本后的0.74%;其余1.781 7亿港元以现金支付。

    在詹宏志个人魅力的号召下,其他出版社陆续加盟城邦出版集团,加上后来加入的《侬侬》杂志集团、《商业周刊》杂志集团、尖端出版集团等,城邦出版集团发展成为占有台湾35%的图书市场和40%的消费杂志市场的台湾重要的出版集团。

    紧接着,詹宏志星夜到内地,拜访海峡对面《电脑报》的社长陈宗周先生,意图联手做一番大事情。

    陈宗周毕业于嘉陵江畔的重庆市四十一中。这所学校人才辈出,当少年陈宗周坐在这所名校的教室时,同学中的楷模是烈士江姐的儿子、高中部的彭云。在今天由四十一中更名的巴蜀中学的网页上,依然把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彭云与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经济学家吴敬琏等名人并列一起,他们都是其校史上值得骄傲的学子。

    不过,成绩优异的陈宗周不能够继续从初中升入高中,因为他的父亲是右派分子。1964年,16岁的陈宗周被关在了高中大门外。这一段失学的经历,使陈宗周以石油勘探队员每月40多元的工资过早步入社会。1976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很快恢复了高考制度。陈宗周兴奋地参加了1977年冬季举办的“文革”后的首次高考,多年来坚持自学,使得没有读过高中的他依然在高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右派子女”的帽子仍旧使他无法进入大学。

    此时的陈宗周已经30岁了,早已习惯生命中变数的他,干脆系统地自学大学课程。在专业选择上,陈宗周遵从了家里人的意见,选择了电子工程。科学是那个年代最大的“时尚”,陈宗周也终于等来了机会。1982年,陈宗周考入重庆市科协,在1979年创刊的《科学爱好者》杂志社担任编辑,他在这里一待就是5年,从而熟悉了刊物经营的全过程。

    转变发生于1987年。当时的重庆市科协的陈登凡部长反复邀请陈宗周去市计算机普及中心工作,5年后的1992年1月3日,陈宗周创办了《电脑报》,启动资金竟然只是他们通过开培训班挣来的两万元钱。一份西部科普小报的传奇历程开始了,一家科普传媒集团和一位传媒企业家的创业历程也同时悄悄地开始了。这份四开四版的小报,成为今天旗下拥有独资和合资的20多种科普报刊、顶峰时年营业收入近5亿元、利润以亿计的电脑报集团的原始出处。

    陈宗周邀请詹宏志下榻重庆的林园—前国民党党主席林森的住处,也曾为当年重庆谈判时蒋介石招待毛泽东的住地。陈詹两人本都是当世大儒,都有做大两岸三地华文出版的梦想和愿景,于是,以茶代酒,相谈甚欢。詹宏志的到来,也间接加快了TOM集团对《电脑报》的投资步伐,2004年7月,TOM集团以两亿港元注资《电脑报》,换取双方合作成立的电脑报经营有限公司49%的股份。

    但就在大家翘首企盼詹宏志意欲大展宏图的时候,2005年6月,却传来詹宏志辞任城邦出版控股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等职位,在台湾出版界引起了不小风波。

    詹宏志离去后,王找来了贝塔斯曼中国区的CEO艾科负责跨媒体的整合,艾科是个中国通,在经营上是把好手,但并无詹宏志在两岸三地文化人中的崇高声望。打造两岸三地华文跨媒体平台终究只成为南柯一梦。

    王终究是王,这边看跨媒体全面整合很是困难,于是在合并的前提下,根据业态开始进行有效地拆分,其拆分的最大一个动作就是把所有互联网的业务都整合到Tom在线,然后再借互联网回暖的时候,把Tom在线拆分出来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在上市前,TOM在线买下由周凯旋创办、王雷雷运营的雷霆万钧,迈出为大股东合情合理合法套现的第一步。

    再之后,在整个大市还在高点的时候,TOM实行私有化,经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周凯旋从原来的超过30%的股份逐步做成自己只占10%的股份格局,剩下90%为和黄持有,TOM就此退市,周凯旋虽然没有完全套现干净,但她的大部分股份已经落袋为安。更重要的是,TOM账上有上百亿现金,作为股东之一的周凯旋也可以优先支配。

    关于周凯旋和互联网的最后故事是TOM在线与eBay的合资,共同保护Skype进入中国(注: 这个案例和当年默多克从李泽楷买下星空卫视是同一策略,更多是买该领域一旦开放后的先发优势,“李嘉诚”三个字就很值钱。),此举从理论上也为周凯旋获得超过16亿元的套现,买单者是著名的eBay。由于eBay的老板梅格·惠特曼也是公认的商界女强人,因此,媒体也称这两个人的握手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两位女强人之间的握手,虽然未必是第一第二,但至少仅仅从财富来论,都在前十名。

    关于周凯旋和TOM,传言最多的是她对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的收购,以当时TOM手上的现金和李嘉诚的声望,是完全有可能拿下的,但周凯旋举棋不定,她是想出又想进,犹豫之下错失所有机会。可以说,心态决定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