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钱的《大话西游》

    雷军、王树彤、陈年三个人谁也没做过电子商务,但这三个人,都是很好的商人:陈年有书商背景,和图书、音像行业的上上下下都很熟悉;王树彤先后在微软和思科做市场,具体负责对外商务合作,有很好的商业逻辑;雷军是金山的CEO,金山的营销在行业内是出了名的,雷军在商业上的精明也是出了名的。

    一开始,卓越就没把电子商务想得太神秘,就是卖东西而已。虽然说是要做中国的亚马逊,但几个人研究下来,决定不能跟着亚马逊那样什么都做,只能做精品。

    精品策略的好处很明显:供货品种比较少,能以相当的库存保证交货时间,缩短供货周期。王树彤也认同走精品策略,认为这样能培育客户忠诚度,容易搞好客户关系管理。陈年也同意走精品策略,这样能降低选书的成本,陈年提出进一步的思路是卓越先选几本畅销的、能让网民接受的图书出来。陈年想找类似《上海宝贝》这样的书,但找了半天都没找到。这是因为,卓越网一开始还有一条很重要的思路,就是做大多数人的生意,要做大众品。换句话说,一要精品,二要大众。按照这个要求去选书,不太好选。就算选到这样的书又做不过当当,没办法,人家量大,要的折扣低。

    这个时候,有个契机,《大话西游》出来了,这部电影在网上很火,但在书店里的VCD却卖不太动。陈年也很喜欢这部电影,他在图书圈子里的朋友很多,一天听说有出版社手头有批《大话西游》的VCD要处理,陈年赶紧抓过来。

    由于是销存货,所以价格压得很低,《大话西游》一套4张碟,卓越起先卖40元一套,后降到20元一套,和盗版价格一致。当时《大话西游》VCD市场零售因为环节多、量小,价格则在70元左右一套。

    《大话西游》5元钱一张碟,和盗版一个价,自然很受欢迎。尝到大量甜头之后,卓越将《大话西游》中更畅销的《月光宝盒》独立出来,卖10元一套。接着,卓越又将《月光宝盒》价格降到8元一套。

    雷军多年和盗版作战,他应该也是对用户盗版心理研究最多最深刻的人,说到底,自从盘古之败(注: 1995年,历经三年,金山为对抗微软曾今推出含WPS在内的office的中文办公软件三件套,但没有成功,甚至差点引发了北京金山的关门,史称金山和中国软件业的盘古之败。),他从内心开始加速了自己作为一个商业价值发现者的转型。

    《大话西游》卖得很好,一天最高的时候卖出5 000多套,一下子5万套没了。于是再去找出版社,重新做了一批,前前后后卖了10多万套。卓越网的名声一下子就出去了。

    2000年7月,《大话西游》越卖越好。陈年决定玩一把大的,他将厂商手里所有的《大话西游》全部买了下来,在卓越上公布4元钱4张碟,相当于1元钱一张碟。第一天卖掉了5 000多套,第二天刚卖了半天,原本准备卖一周的7 000多套货,就全部卖光了。

    4元钱一整套《大话西游》一共卖了12 000多套,此时卓越已经不是在做销售,而是在做广告。

    12 000多套其中每一套亏3元钱,卓越一共要亏不到4万元,但就这不到4万元的亏损却换得了营销上的极大成功。人际传播是可信度最高的传播,互联网又克服了人际传播范围小的弱点,具有极大的“杀伤力”,这在互联网上叫做“人气”或者“口碑”。它和简单的市场广告砸出来的知名度不同,具有持久的忠诚度。

    这种销售行为后来也被雷军和陈年带到他们联合创办的凡客诚品,68元一件的Polo T恤其实就和当年1元钱一张《大话西游》的光碟一样,都相当于是送的,但这同时也是体验消费的开始,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用户吸引。

    单品价格压得再便宜,但5元钱的配送费卓越坚决不免,用户冲着几乎免费的产品而来,但想想既然要出5元的配送费,买一样商品是这个钱,10样商品也是,不如多挑几样商品。卓越在用户心理上考虑得比较细致。

    《大话西游》之后,卓越的“诱惑购买力的商品”是《东京爱情故事》。2000年8月,《东京爱情故事》在卓越一个月的销量相当于北京音像批发中心两个月的总进货量。再接下去是《加菲猫》,其三个月销量相当于西单图书大厦同产品5年的销量总和。2000年11月,卓越日销量额突破15万元。12月,卓越日营业额突破25万元。

    《大话西游》、《东京爱情故事》、《加菲猫》都是音像制品,都卖得很好,陈年想了想,索性转做音像吧,这块当时正好是当当没碰的领域,本身利润空间又大,卓越又能拿到议价权,可以进入。

    而且音像制品符合卓越当初提的两个条件,第一精品,第二大众,从接受程度来说,音像更加大众一些。

    《大话西游》等音像制品的成功让卓越看到了希望,于是,关于卓越的未来又开始有了新一轮讨论,卓越该怎么办?2000年年底的时候陈年和雷军坐在一起,说既然音像业有这么一个规律,那么我们干脆叫网上音像店。于是,2001年开年,卓越的标底下有一行字是“网上音像店”。这让卓越一开始就避开了当当,获得了上下游合伙伙伴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