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柯借李宇春玩数字音乐

    2005年10月,宋柯重金签下人气歌手李宇春,而后者,也是宋柯完美商业联盟千挑万选的试水之作。

    事情进展得很顺利。以往一张唱片从制作、推广到销售要几个月甚至几年,但在宋柯想象力的作用下,李宇春单曲《冬天快乐》从词曲制作到网上首发只用了一个月,这种单曲销售模式不仅迅捷,且成本低廉、成效甚快—30万次的下载量,每次三元,再加上8万多张50元钱左右的限量版单曲CD,《冬天快乐》这首歌,其收入远比一张有10多首歌曲的传统唱片要多。不仅如此,在太乐网上下载《冬天快乐》的30多万人中,有1万多人通过太乐网新版本的太乐唱录机翻唱,花费10多元钱得到与太合麦田专业录音棚效果接近的音乐享受。

    2005年7月的上海,太合麦田音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宋柯,在上海短短三天的行程中收获颇丰。他马不停蹄地拜访了各家关联公司,参加了一个企业家聚会、为媒体举办的颁奖典礼客串了一次颁奖人、出现在了克里斯蒂娜上海演唱会的嘉宾席上、见缝插针地接受了几家媒体采访,并在电话里约好了周末回京一块儿打高尔夫的朋友。

    这是典型的“宋柯生活”。自1996年时作为珠宝倒卖商的宋柯被著名音乐人高晓松拉进唱片界后,他的角色一直飘忽不定—有时候他出现在娱乐新闻的头条,有时候他被请去马来西亚参加高尔夫球赛,有时候他坐在选秀评委的席位上评头论足,有时候他又在《福布斯》的商业颁奖典礼上毫不客气地拿奖。他的投资人、软银赛富合伙人羊东为此给了他一个称呼:疑似艺人。

    而宋柯在中国音乐界的口碑,大多来自于一些富于想象力的投资与交易—比如,2004年宋柯买下刀郎作品在新技术领域的版权,仅彩铃下载一项就为他带来了累计超过2 00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

    尽管出身清华,宋柯对高科技却一直“不太懂”—他不会在电脑上打字,不会发手机短信,更不会像当下的年轻人一样用QQ或MSN聊天,或者用一些流行的下载软件下载音乐和电影,但这并不妨碍他赚钱。

    宋柯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所在的传统唱片业可以从高科技中赚钱,是在2003年。当时,打算拓展音乐下载业务的一家网站,找到时为华纳唱片公司中国区副总经理的宋柯,要求以1 000元一首的价格买断他手中一些影视歌曲一年的版权。这笔钱微乎其微,包括华纳唱片在内的大多数公司都看不上眼。他们还满足于出唱片、开演唱会、做艺人经纪这些最赚钱的传统方式,对这些送上门来的小打小闹式的生意,第一反应往往是拒之门外。宋柯却从中嗅到了商机,他以麦田音乐的名义签下授权合同。

    这份合同,像豁然打开的一扇门,让他洞见了另一条生财之道,也促使他迅速跳槽,并与太合传媒合作成立了太合麦田音乐。

    宋柯所带领的太合麦田不是简单地投资唱片业,他希望对所投的项目能有深入化的经营。作为老板,他没有越俎代庖,而是要求手下团队从商业规范上加以指导。在他的观察中,当下的娱乐业大多项目都是单体团队凭激情在推动,对于商业模式、规范设计的理性思考太少,专业的操作人太少。他自己扮演的角色,正是为娱乐业产业化发展揉入理性分析。

    宋柯是个联盟主义者,给他投资的太合本是一家房地产公司。2008年3月,SK电讯以2 000万美元的价格入股太合麦田,SK电讯与太合麦田及宋柯持有相同的股权42.2%,而原投资方之一的软银赛富股权比例则稀释到15.6%左右,各方依据股权比例确定董事会席位。宋柯越玩越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