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辍学博士刘晓松

    拉许晓峰从岸上下海的刘晓松也是中国数字音乐中的关键人物之一。

    1965年,刘晓松出生在贵州省晴隆县郊区(刘晓松称自己老家在二战著名的史迪威公路旁边)的一个普通教师家庭。幼年时期的刘晓松就展现出在学习方面的天赋,并很快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在短短的求学经历中,刘晓松两次跳级,先后从小学二年级直接跳到小学四年级、从初中二年级直接跳到高一。1980年,不满15岁的刘晓松考上了湖南大学。

    1984年,19岁的刘晓松考上了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研究生,1991年又进入清华大学读博士。1992年在博士学业的假期中,刘晓松到深圳玩,和大部分20世纪90年代初闯深圳的人一样,刘晓松一到深圳就被深深地震撼了,这里体现的和全国大多数城市不一样的经济腾飞浪潮、城市发展速度让他激动。

    刘晓松本想利用暑假的时间到深圳黎明网络公司打短工,但到黎明网络一看,惊呆了,所以就留了下来。

    刘晓松所在的黎明网络公司是一家开发证券行情交易软件的软件公司,但当时黎明网络开发的证券交易软件是标准化的系统,不能够满足不同券商和机构的个性化需要,学电子工程出身的刘晓松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上天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不久之后,一个客户提出愿意以200万元的价格,购买一套能满足自己个性化需求的证券行情软件,刘晓松决定自己接下来,单独做。于是,刘晓松和自己的同学、朋友一共6个人,正式创业,由于都是穷学生,没有启动资金甚至没有注册公司的钱,刘晓松只好挂靠在广东省科委的名下,由广东省科委和客户签合同。

    就这样,6个人搬到了客户的公司,开始开发软件,并由此积累了第一桶金。在第一个订单结束后,1994年,刘晓松正式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信力德系统有限公司,经营证券软件开发业务,并在后来扩展到证券、金融等行业软件市场。

    时间到了1996年,刘晓松的信力德公司借助中国股市的发展,已经成长到年营业额两三千万元人民币、年净利润接近500万元人民币、公司雇员达100多人的规模。

    在20世纪90年代,30岁出头的刘晓松就有了接近千万身家,刘晓松的自我感觉很好,但此时再次发生了一件改变刘晓松人生的事件。

    1996年年底,刘晓松在湖南大学期间的学长,时任美国IDG创业投资亚洲区副总裁的熊晓鸽绕道深圳,在听说昔日学弟已经独立创业后,熊晓鸽对刘晓松说:“晓松,我带来一个很好的东西—风险投资,能让创业阶段的公司加速发展。”熊晓鸽同时还介绍了IDG广东的杨飞给刘晓松认识,研究投资信力德的可能。

    不过,在研究之后,IDG决定不投资信力德,这让刘晓松感到很生气。“我的公司发展这么好,这么赚钱,你为什么不投?”刘晓松问熊晓鸽,熊晓鸽给刘晓松分析,信力德虽然目前赚钱,但赢利模式有问题,即这种靠给人做系统集成的软件公司规模难以扩大。即使100个人一年能够赚四五百万元,但追加投资后增加到500人,净利润可能也不会大幅度增长。一句话,成长性不够,没有太多的想象空间。

    果然,到了1999年,信力德在三年后年营业额增加到了5 000万元人民币,但净利润只达到了八九百万元的水平,没有能够实现翻番。刘晓松意识到了自己公司的局限性,决定把信力德卖掉,参与到互联网业的大潮中。

    不过,刘晓松并没有参与第一轮互联网的门户热潮,而是进入无线互联网市场。

    当时,思科在全球网络和通信市场如日中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刘晓松听了时任思科中国总裁杜家滨的演讲,杜家滨认为未来电信增值业务会成为通信和互联网业新的收入来源,这让他深受启发。

    就这样,刘晓松开始了二次创业,2000年5月,他在深圳创立了A8音乐的前身—深圳华动飞天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公司定位为:无线互联网领域的电信增值服务内容提供商。

    创建华动飞天后,国内手机用户的快速增长,让刘晓松迎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在2000~2003年的三年时间内,利用短信、彩信等业务,华动飞天成为国内的大型SP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