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中国三巨头

    与淘宝赢得eBay易趣之争的不一样还在于,马云在雅虎中国遇到的对手更为强大,也更为复杂。

    按照eBay与易趣的并购协议,邵亦波将继续担任eBay易趣的董事长,不过,因为邵亦波岳父心脏病去世的事情让他的妻子坚持离开上海,因为她把自己父亲的意外辞世,归因于救护车速度太慢。邵亦波的仓促离去后,惠特曼请来曾担任微软大中华区行销主管的吴世雄,吴世雄虽然是个老资格的职业经理人,但毕竟不是创业者。更重要的是,eBay在此收购后将易趣的营运搬到加州,这让决策链条长得无法让人忍受,在易趣网站上改一行文字,可能要花上9个月时间。

    也就是说,在淘宝打败eBay的案例中,和马云比拼商业智慧的并不是中国互联网的最重要、最性格的狠角色。但马云在雅虎中国时,既要和雅虎总部争,又要和周鸿祎斗,更重要的是,他所要面对的两个对手都相当的强大,一个是Google中国的李开复,另一个是百度的李彦宏。

    强敌压境,与美国总部有战略分歧,前任的反戈一击,领导人缺乏对搜索的深刻认知,内忧外患下,最终的结果是,雅虎中国在2006年之后在中国整个搜索市场的份额降到5%以下,成为旁观者,与此对应的,雅虎中国也退出了中文搜索引擎市场的争斗。

    雅虎中国的退出,肯定会出现一个更大程度上的受益者,如果是Google那么市场将形成新的均势,如果是百度,那么,将形成事实上的寡头,最后的结果是后者,Google并没有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这多少让人有些奇怪,相比Google进入中国之前,5名身在硅谷的工程师于2000年开发的中文版Google,不费一兵一卒,攻城略地,俘获了1/4的中国搜索用户。从这个角度上说,本应该是Google来继承这一大块雅虎中国退出所带来的市场业务的。

    2002年后,中国本土的网民浏览中文版的Google时就开始出现断网现象;同一时期,被称为“中国Google”的百度推出独立搜索引擎,逐渐发力,后来居上。这最终促使Google总部在中文版推出5年后,决定实质性地进入中国市场。

    可惜,进入中国之后,Google神话没有继续。

    如前所言,Google本希望采取控股或并购百度的方式进入中国,但看到雅虎中国和3721并不美妙的结局后,李彦宏开始对Google说不。

    Google碰了一鼻子灰后,决定自行进入中国市场,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请一个什么样的人当Google中国区的CEO,由这个人来统领中国业务。

    这个人应该在美国待过,英语好,知晓国际化规则,便于沟通,这是基本条件。由于是中国公司,又最好是华人,在中国本土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如有不错的业绩作佐证为佳;同时因为是Google这样的大公司的中国区CEO,因此,要求其履历和背景也能配得上Google,希望是全球性公司的中国区负责人甚至更高的位置,在行业背景上,更多的锁定在互联网和通信领域。

    所有的这些条件都优先指向一个人—曾经担任过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时任微软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李开复,祖籍大陆,台湾出生,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获取博士学位,有很强的学术背景,曾在SGI、苹果公司工作,其职业生涯最大的一个亮点是帮助微软在中国建立起规模浩大、影响深远的中国研究院,并借此展开政府公关和提升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影响力,成功地修复微软在中国的形象。更重要的是,李开复在微软所研究的方向也与互联网契合,又有名校的博士学位,这更让李开复在崇尚研发、提倡创新的Google那里,增加了诸多印象分。

    看上去,如果能把李开复成功地从微软策反到Google,那么,将真的是Google中国CEO的合适人选之一。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第一,李开复上次跳槽时信誓旦旦地表示,他将在微软退休,怎么能让他这样一个爱惜自己名声的职业经理人食言是个困难的事情。第二,即便李开复愿意,也能找到办法让自己绕过那段在微软退休的话语,另一个问题也来了,即便能说服李开复,把李开复从微软挖走,微软能善罢甘休吗?此时的Google,被列进微软的前三号敌人的行列。如果微软为李开复打官司,那么Google将如何应对呢?

    微软果然拿出法律武器和李开复打起了官司,这场官司直到2005年12月23日,微软和Google同时发布声明,称各方已就李开复跳槽案达成不公开协议。因2005年7月20日李开复跳槽Google而引发的两大巨头之间的诉讼,最终以和解收场。

    这场官司前后发生的故事,至今还是个谜。但可以肯定的是,Google并不能保证他们能获取这场官司的胜利。他们甚至为中国区总裁的人选选择准备了双重方案。这个方案就是,一旦李开复不能到位,Google中国区将由周韶宁掌管,如果李开复能到位,那么,两个人将联合执掌Google中国区业务。

    周韶宁,宁波人,曾就读上海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1980年到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攻读电气工程学士学位,5年后,顺利进入美国贝尔实验室工作,并取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工程学硕士学位,而后攻读了罗格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3~1995年间,周韶宁在AT&T全球无线产品业务部担任技术经理,领导了多个团队,从事移动电话手机和无线个人基站产品研发。1996年7月,周韶宁回了一趟国,亲眼看到国内的巨变后,他决心将事业的重心转移到国内。而之前,他已经升至美国贝尔实验室高级主管的位置,负责从事数字通信设备和媒体设备的开发工作。

    也就是在1996年的这个夏天,周韶宁遇到了UT斯达康的陆弘亮和吴鹰,并被陆弘亮和吴鹰的热情相邀感动而加入UT斯达康,担任这家中国明星通信公司的第三号人物—UT斯达康公司的首席运营官。陆弘亮、吴鹰和周韶宁,组成了被称为UT斯达康管理层的“梦之队”。

    也就是在李开复与微软的官司和解前两个月,周韶宁以Google中国区联席总裁的身份于2005年10月25日加入Google,负责Google在中国的销售和渠道业务,并扩展Google在该地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由于周韶宁的加入,相对应的,李开复的头衔也变成了Google中国研究院院长和中国区联席总裁,其具体业务为人才招聘和公关。

    有趣的是,这两位联席总裁都没有关于市场方面的职责,这是因为,Google把这项职责赋予了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王怀南,时任Google亚太区市场总监。

    1989年,王怀南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怀揣着35美元来到纽约读社会学,之后到美国乔治敦大学商学院学习工商管理。1997年王怀南自商学院毕业,进入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从事战略咨询工作。此后,他又来到了美国宝洁公司,任品牌经理。在宝洁公司,王怀南遇到了对他日后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位同事。三年后,正是那位同事介绍,让他成为Quicken.com 网站的高级业务经理。也是从Quicken 开始,王怀南正式进入互联网行业。

    在Quicken 不到一年时间,还是那位宝洁的同事又来找他。这位同事此时已经在雅虎美国公司工作。那是2002 年,当时的雅虎正苦于搜索业务遭到Google 的冲击。王怀南随即加入雅虎美国公司,担任搜索与市场业务部高级营销总监。两年中,雅虎搜索的状况日渐好转,成为仅次于Google 的搜索引擎。王怀南在雅虎的工作也得到了认可:荣获了2004 年全球最高营销奖—EFFIE 奖。2005 年5 月,雅虎中国“一拍网”总经理郑昭东离职。很快,王怀南接到了这个任命。

    2005 年6 月,王怀南正式上任。不过,两个月后,一拍网的员工们却意外地收到了雅虎总部发来的通告: 阿里巴巴将全面并购雅虎中国,这其中也包括一拍网。王怀南愤然离开,他回了一次美国,并拜访Google,开始考虑转投Google门下。双方的沟通非常顺利。2005 年11 月20 日,王怀南的第二个孩子在北京出生。此时,他已经与Google 签约,出任Google 亚太区市场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