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向左 马云向右

    2007年是中国互联网上市纪录之年。

    2007年11月1日,巨人网络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此次IPO发行融资超过10亿美元。上市开盘价18.25美元,比发行价15.5美元高出18%。

    史玉柱以每股15.50美元的发行价格,卖出5 720万股,从股民那里换回8.87亿美元。第二天,价格蹿升到20.48美元,投资者一起叫好。按照好事者的计算,此时史玉柱身价飙升为500亿元人民币,由10年前的中国首负变为中国首富。

    更不可思议的是,史玉柱就是穿着他平时喜欢穿的一套白色运动服,被“特批”进入纽约证券交易所敲钟的。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历史上,还没有哪个不着正装的人被允许敲钟过,但这因为史玉柱而改变。

    史玉柱和巨人的纪录刚刚创下,一周后的2007年11月6日,马云统帅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再次刷新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的种种纪录。

    阿里巴巴上市引入的豪华投资名单包括AIG(美国国际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嘉里控股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郭鹤年和新鸿基地产郭氏家族。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前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担任阿里巴巴B2B公司独立董事。

    由于在中国香港、美国等地路演成功,投行建议发行价定在20港元以上,但马云将发行价圈定在13.5港元。

    2007年11月6日上午,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该股高开30港元,早盘前半段窄幅振荡,一度下探28港元,11∶08后开始单边上扬,尾盘收于39.5港元,较发行价13.5港元大涨192%,打破了新鑫首日劲升1.2倍的纪录,问鼎当年港股新股王。阿里巴巴此次发行8.59亿股,其中6.315亿为旧股,其余为新股,招股价范围在12~13.5港元之间,最终以13.5港元定价,融资约15亿美元。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今天在香港联交所宣布,对阿里巴巴的股价很满意,准备执行超额配股。计入13.2%的超额配股后,阿里巴巴融资规模接近17亿美元。

    由于获得资本市场热捧,阿里巴巴刷新了港股另一项纪录—冻结的资金达4 475.18亿港元,规模“险胜”2007年5月百丽国际的4 463.5亿港元。

    阿里巴巴上市的火暴景象让人吃惊。对于投资者来说,它最大的魅力是无穷的想象空间,阿里巴巴的股票遭到“哄抢”,中国台湾最大企业鸿海的郭台铭、美国思科的钱伯斯等都成为第一批投资人。在国际配售部分,阿里巴巴获得了1?800亿美元的认购。扣除战略投资者部分,超额认购逾186倍;公开发售部分接获56.62万份申请,超购约256倍,1手中签率仅为6%,为当时中签率最低新股。

    其疯狂景象连《经济学人》杂志都开始提问:“阿里巴巴是否是中国的泡沫?”在2007年10月底的一则报道中,这家英国杂志认为:“该公司最大的财富也许是他的创始人马云,马云在公众眼中是个有魅力、善言辞并懂得利用媒体的人。他拥有大胆的想法,怀有巨大的市场目标,以及对商业的敏感,这都使他吸引了人们众多的眼球”。

    根据它的计算,如果阿里巴巴的融资目标实现,其市值将达到90亿美元,相当于其每年利润的100倍。而出乎《经济学人》预料的是,狂热比它想象的还要大得多。11月6日,阿里巴巴挂牌上市,当日收盘较发行价上涨92%,创港股当年新股首日涨幅之最,市值达1 996亿港元,竟相当于三大门户网站、盛大和携程5者市值之和,一跃成为中国互联网业首家市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公司。公司的市盈率达到惊人的300倍,如果以2006年的业绩来比较,市盈率则近1?000倍。

    阿里巴巴在香港的高调上市,为2007年的中国互联网世界涂上一道浓烈的色彩。进入2008年,阿里巴巴股价一路下挫,最低时不到4港元,只有高峰时的一成。

    马云显然选中了公司上市最为合算的时候。股市的结构性泡沫意味着公司股价的普遍高估,而阿里巴巴在2007年中国概念狂飙的时候进行筹资,占尽互联网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