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的中国版本

    与此同时,Facebook从2008年6月开始已经超过MySpace成为全球最大的SNS站点,这个由哈佛大学学生马克·扎克伯格于2004年2月4日创立的网站是目前全球增长最快的SNS网站。在短短的4年内,已经成为当今互联网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奇迹—全球排名第5,已经拥有来自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32亿的用户,年收入3亿美元。尤其是2007年10月25日, 微软以2.4亿美元入股Facebook持有其1.6%的股份之后,其市值被高估至150亿美元。人们一致认为Facebook是迄今最有可能与Google比肩的公司。生于1985年,年轻的扎克伯格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创造了一个夺目的神话。

    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校园内四处流窜,秘密“窃取”了每栋宿舍楼所有住户的学生档案,以此为基础搞出了theFacebook,并于2004年2月4日发布。头两周里就引起了轰动,有超过4 300名哈佛学生注册进来。到2004年2月底的时候,已经有半数以上的哈佛学生注册了theFacebook。

    接着对于theFacebook的狂热迅速地波及到麻省理工学院等其他所有常春藤学府。9月,theFacebook获得了PayPal创始人Peter Thiel提供的约5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到12月时,theFacebook的用户数超过100万人。不到一年的时间,theFacebook.com很快就成为全美大学生们最火暴的交流形式。一年之后,theFacebook获得了Accel Partners数额达1 72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2005年8月23日,theFacebook从AboutFace公司手中以20万美元购得Facebook.com域名,正式更名为Facebook.com。①

    扎克伯格开始创办Face book的时候,在美国特拉华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博士的中国留学生王兴决定中止学业,开始回国创业赶SNS的浪潮。

    2003年圣诞节的时候,王兴带着明确的创业计划满怀激动地回到国内。他做了一个类似Friendster 模式的“多多友”项目,意为“通过互联网帮大家认识更多朋友”。这个现在已经鲜为人知的网站在仅仅存活了一年时间吸引了两三万用户之后,便被迫关闭。但是,王兴并未放弃在SNS领域的探索,在仔细研究了Facebook的模式之后,王兴在2005年秋天创立了校内网。

    在校内网上线后不久,千橡的陈一舟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王兴频繁接触,意欲收购校内网。因为陈一舟担心,自己开发的类Facebook模式的5Q校园网将会受到激烈竞争。但是,陈一舟的“善意”遭到了王兴的拒绝。2006年暑假期间,千橡自主开发的5Q校园网和王兴创办的校内网发生了激烈的用户争夺战。“到5Q注册用户送鸡腿”,成为一时之间的笑谈。

    在二者激烈校园争夺战中,校内网将目标集中于国内顶尖院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等全国10余所重点大学。5Q无法立足于这些院校,只能转向层次相对较低的院校去攻城略地。显然王兴在第一轮竞赛中,暂时获得了优势,一年内做到了200万用户。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的是,此时此刻历史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王兴在融资上遇到了问题,几乎没有经过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2006年10月只能被迫接受陈一舟的邀约,同意千橡以200万美元的价格并购校内网。而充分意识到校内网用户价值的陈一舟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用户流失,干脆彻底放弃了自主研发的5Q网,转而将原5Q的用户导入校内网。

    SNS中国式生存的第三波中,校内网和占座网曾经是一对冤家,据称当时红杉资本有意投资校内,但是最后却被自己的竞争对手占座网后起直追抢占了先机,抢先拿到了红杉的投资。

    不过,在校内网与5Q的合并以及之后操盘手许朝军的持续努力下,校内网跑在第三波SNS浪潮的最前列,占座网却摇摆在媒体和社区的抉择中日渐式微。

    陈一舟凭借校内网神话在2008年4月拿到日本软银领投的4.3亿美元战略投资之后,曾经得意地对媒体宣称,SNS领域的竞争基本大局已定。凭借校内网庞大的用户基数和雄厚的战略资金储备,校内网的竞争优势已经无可撼动,其他竞争者在这一领域已经基本无法再有什么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