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就任直隶总督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1901年11月初,北京方面全权大臣把战后之事也处理完了,慈禧太后和光绪“旅游”得差不多了,开始从西安返回。袁世凯赶紧派张勋前去护驾,又派姜桂题等人前往接驾,同时安排自己的下属沿路按地段迎驾。

    当着领导的面干活,容易出成绩啊。

    不过,这种为了讨好太后和皇帝,按不同将领负责不同区域的迎驾方式,差点儿捅出大娄子来。

    当銮驾到段祺瑞的迎驾区时,段祺瑞没同任何人商量,也没有上报迎驾方案,别人都是跪拜迎接,他把自己从德国学来的军礼军仪给用上了。让将士持枪列队,击鼓吹号,自己全副武装,腰挎军刀,傲然耸立,像仪仗队队长似的,来了个标准的西方军礼。

    随驾的王公大臣头一次在中国的土地上见到如此迎接圣驾的方式,不行跪拜礼,简直是大逆不道。在不明白的人看来,在路边刷刷耍刀,以为是耀武扬威,要谋刺太后呢,不禁勃然大怒。——都成了落魄的“鸡”了,还这么摆臭架子。

    幸好慈禧太后经此大变,回驾时看见还有如此军威严整的军队,心中欢喜,还夸奖了几句。

    满朝文武也终于认识了这个人称“段二愣子”的人。

    11月7日,李鸿章眼见多年的心血被这帮败家子折腾个精光,连气带病,没等回到京城,就死在了半路上。

    李鸿章临终前,留下绝笔诗句,读起来可感可叹:“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这与他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李鸿章临终前还留下遗言给太后:环顾宇内,无出袁世凯之右者!

    要袁世凯出任直督,代替自己。慈禧太后自然恩准。

    这样,刚刚42岁的年轻干部袁世凯成了国内最有权势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因为直督要负责京师及周围地区的治安、防务、军队、行政、税收、教育等,其位置之重,权势之盛,人称天下第一督。

    慈禧身边的大红人荣禄就任这一职位时,已经快七十岁了。而袁世凯,正当壮年,提升的速度,堪比坐飞机。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的时候,有一本名不见经传的小说《大汉三合明珠宝剑全传》,其开篇是这样写的:

    凡事分已定,穷通自有时,不独常人而然也。即出类拔萃之人,亦命难与时争。历观千古之将相,其于未幸时,抵捱多少困乏,靡所依栖。莫不自劳苦一番,磨勘多秋。然后做出一场掀天揭地事业,轰轰烈烈惊人之举。大抵天将降其大任于斯人,靡不因磨练如斯,后能发奋于有为之大志耳。

    其实,剥离开里面模糊而又充满神秘感的“时”的成分,用最科学的解释方法便是,人的发达与否,是与主客观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是欠缺哪一方面,人都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也写道:“甘罗早达子牙迟,迟早穷通各有时,请看春花与秋菊,时来自发不愆期。”

    袁世凯的时运,终于到了。

    袁世凯离开山东,到天津就任直隶总督,慈禧太后给他加赏太子少保,赏穿黄马褂和在紫禁城内骑马,以示恩宠。此后,人们称袁世凯为袁宫保,他也对这一荣誉称号非常满意。

    用《易经》的理论来说,袁世凯是得其时,乘其位,可以施展拳脚,大展宏图了。

    从1901年到1907年,袁世凯就任直隶总督期间,可以用“政绩卓著”这四个字来形容。他把天津建成了全国模范样板城,当年天津城只要你能想到的东西,多数都是袁世凯在任上时完成的。

    警察局是他办起来的;

    女子教育是他首创的;

    提倡义务教育他是第一个;

    联名上奏废除科举考试;

    开办全国最早的电话局;

    首次进行地方选举;

    任命詹天佑为工程师设计京张铁路……

    能让合肥李鸿章临终前念念不忘的年轻人——袁世凯的确有才,不服不行啊。李中堂在这么重大的人事任命问题上不会看走眼的。

    其中,警察局的开办显示了袁世凯的机敏过人。

    《辛丑条约》规定,天津方圆二十里不许驻扎军队,袁世凯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他从自己的新建陆军中抽出3000精锐,编为“巡警营北段”,由段芝贵带领,1500人以维护治安的名义进驻天津城,另1500人分别驻在塘沽、山海关、秦皇岛等地。巡警事务的总办由赵秉钧担任,负责管理大事小情。袁世凯后来当总统时,赵秉钧当过内阁总理,刺杀宋教仁一案就是在赵秉钧总理任上发生的。而这个段芝贵,幼年时是李鸿章的侍童,因为十分聪明,被李鸿章送到武备学堂学习,袁世凯编练新军时他跟随了袁世凯。

    这些经过老袁严格训练和调教的陆军,只不过换了身衣服,威风凛凛、斗志昂扬地走马上任了。

    袁世凯觉得不过瘾,又招人组建马队巡警、消防巡警等,还添小汽船用来巡查河防。

    这还不算完,袁世凯又组建了巡警学堂,聘请外国教师来让这批人接受正规的警察教育。

    一口气打完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中国以前没有警察这项制度,袁世凯从《辛丑条约》的条文中钻出这么个大空子,既突破了《辛丑条约》的限制,又维护了中国主权,把洋人气得干瞪眼。

    袁世凯重视对女子的教育,中国最早的女子教育就是从他这里开始的。袁世凯说:“女子教育是家庭教育之根源,是培植人才之基础。”

    袁世凯的这个观点,是非常有远见的,也是常人所理解不到的。

    据统计,袁世凯在直隶兴办了数千所学校,有7391所小学、30所中学、20所大学、12所大专、13所师大、121所女子学堂以及技校、医大、军校,如今许多学校都可以在袁世凯这里找到源头。他说:“宁可压缩军队,也要推广全部免费的国民学校。”

    袁世凯在直督任上时,还加强军事教育,成立北洋参谋学堂、武备学堂、测绘学堂,吴佩孚就毕业于测绘学堂。此外,他又开设北洋武备速成学堂,并开设军事留学预备班,蒋介石就是在这里被送去日本士官学校学习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段祺瑞失势落魄时,当时如日中天的蒋介石对他仍然恭敬地以师生之礼拜见。周围的邻居才知道,原来这个下下围棋、打打台球的干巴小老头,居然就是当年“啸”傲江湖的北洋之虎!

    袁世凯对天津的城市建设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天津最早的电灯和电车、自来水都是他兴建的,其中自来水、电灯都是全国最早的,北京的自来水企业也是他兴建的。

    1905年,袁世凯拨钱督造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詹天佑是他向朝廷举荐的。要不然,慈禧太后上哪里去知道这些小人物。

    1905年,袁世凯提出废除科举,他认为科举一日不废,国家就永无救时之人才,并与张之洞等封疆大吏联名上奏。此后,在中国实行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从此终止。

    这位四十刚过的直隶总督果然是年富力强,不光是妻妾多,人家干活也多,各项事业在他手里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