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同而道不合
黎元洪打的第三张牌,是借刀杀人。但他自认为是比较高明的策略,却犯下了最低级的错误,最终把自己变成了袁世凯手里的一张牌。
黎元洪的军民分治理论抛出后,湖北革命党人的一些组织对黎元洪的举动非常排斥,一些人暗中联络,准备以暴力改变湖北政局,改组都督府,实行“第三次革命”。
黎元洪接到自己安插在不同部门的线人提供的准确情报后,正好借机大做文章,肃清异己。这里,首当其冲受到黎元洪排挤的,是辛亥起义的革命元勋“三武”——孙武、蒋翊武、张振武。
三武之中,张振武是最先和黎元洪闹翻的。
在武昌起义的时候,大家准备推举黎元洪为都督,而黎元洪开始推三阻四不想就任,当时心直口快的张振武就说想杀个清朝大官来祭旗,所以说二人早有矛盾。
领导不敬,迟早是病。张振武的急躁性格,最终害了他性命。
湖北军政府成立后,张振武压根就瞧不起黎元洪,他公开主张再度革命。他认为现在的革命是假革命,革命党人换来的是皮毛共和。不仅如此,张振武自己还组建了一支60人的卫队,出行时卫队紧紧跟随,即使进黎元洪的都督府,也是由自己的卫队排岗。这让黎元洪心里非常不满。
此外,首义“三武”之间,也是“志同而道不合”,矛盾重重,互相倾轧,闹得水火不容。
黎、张二人发生直接冲突,缘于张振武购买武器。
南北和谈时,军务部副部长张振武向黎元洪建议由自己携银40万两去上海购买军火,军务部部长孙武认为,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应该派人暗中监视张振武。
此举本身就有问题。让副职携巨款,而不派正职去办差,谁受重视,谁不受重视,谁获利,谁不获利?这是在孙武的心里种下一根刺!
等到武器买回后,黎元洪和孙武认为,这批武器在质量上严重不过关,款项也有问题。张振武一气之下,擅自做主,把这批武器分了一半给烟台的民军。
意气用事之后,张振武的坏脾气仍然支配着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黎元洪要处分他时,他和黎元洪拍桌子:你的都督职务都是我们给推上来的,现在安享富贵荣华了,你有什么资格处分我?
对于混迹于江湖中的人来说,最强硬的,往往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强梁者不得其死。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就准确预言了所有像张振武这样有强悍作风者的可悲末路,并且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牙和舌头的现象做了个比喻:人身上最硬的牙齿总是先掉光,但柔软的舌头却安然无恙,从没听说谁“老掉舌头”的。而这,正是弱者的生存智慧。毛泽东也多次引用《后汉书》中的话:“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警告其他人:太高太强了,容易折断,太白了容易受到污染!
书上写的,别人告诉的,都是真理,但人要是真正明白那几句话、几个字,往往需要十年以上的工夫,只有在磕得头破血流时,才会知道前人经验的宝贵。
张振武却自始至终没有明白,他的做法,将自己送上了绝路。
黎元洪越来越讨厌张振武等人。除了张振武的桀骜不驯,更是因为张振武等人真的有功,他们还真的不给黎元洪面子,这样下去,真的会影响一大批人不听从指挥。
一个从床底下被揪出来而当上的都督,如何能管理下属,树立威信?
黎元洪对张振武虽然动了杀机,却不能轻易除掉。一是因为张振武对革命有大功,二是黎元洪自己想保留“黎菩萨”的完美形象,不想背上屠杀革命功臣的罪名。于是黎元洪就想了个调虎离山、借刀杀人之计。
黎元洪向袁世凯建议,鉴于张振武同志在革命中的卓越功勋,窝在湖北小地方有些屈才了,希望总统下令任命他为“东三省边防使”,带领一支湖北的革命军队,驻守东北。
黎元洪明知袁世凯不会让革命党人的军队出现在总统的卧榻之侧,这样做就是要制造矛盾,希望假袁世凯之手除掉张振武。
袁世凯自然不会允许革命党人率军驻扎在他附近,不过表面上的虚职还是大把大把地给。袁世凯电召张振武入京后,绝口不提驻军的事。袁世凯任命张振武为蒙古屯垦使,张振武婉言拒绝了。张振武一看大总统跟自己躲猫猫,自己的要求一个也不答复,一气之下,折回湖北。
黎元洪一看,这位大爷没送走,又返回来了,心中添堵。“三武”之间,虽然矛盾重重,但他们如果不离开这里,尤其是张振武在湖北,黎元洪就没法独掌大权,张振武始终仗着自己的革命功勋和黎元洪对着干。6月份的时候,因为武昌警视厅长顾庆云被排挤去职,张振武又和黎元洪大吵一架,话说得让黎元洪难以接受,尤其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类的话,让黎元洪颜面尽失。
8月,袁世凯又任命张振武为总统府军事顾问。黎元洪赶紧上前好劝歹劝,说动张振武赴京就职。黎元洪同时暗中给袁世凯写了一封信,说了一通张振武如何“怙权结党、桀骜自恣、飞扬跋扈、破坏共和”之类的话,而自己又弹压不住,把自己说得楚楚可怜,希望总统将其正法,并说自己识人不淑,请求总统处分。
袁世凯差点笑出来,这就是小黎同志的政治手腕吗?自己想留个好名声,让我来杀人?那我就杀啦。
张振武到京后,袁世凯的手下人一切准备妥当,乐呵呵地送了张振武最后一顿好饭,然后由执法处长、冯玉祥的舅舅陆建章执行了对张振武的枪杀。
革命元勋被杀,各界纷纷找总统要求给个说法,黎元洪本以为总统会为自己保密,遮掩一下就过去了。但袁世凯可没有被别人当枪使的习惯,他把黎元洪的密信展示给众人:是黎副总统查明实证后,我才这么做的。这一下,同盟会的人与黎元洪的关系大大恶化。
当领导的,没签下自己的名字的时候,大可以翻脸不认账,这也是领导的一门必修功夫。可这是黎元洪打过来的电报,白纸黑字,赖也赖不掉,小辫子抓在了袁世凯的手中。
袁世凯轻轻一招,就把“黎菩萨”打回了原形:不管你怎么做,都被看成是与总统同一条线上的人了。黎元洪稀里糊涂地上了贼船。
黎元洪太丢脸了,提出辞职。这湖北军怎么能同意呢?你走了,兄弟们怎么办,任人宰割吗?
袁世凯压根就没想让他辞职。你这么轻易地退了,我用谁来和南京方面斗呢?从今以后,你就是我手里的一杆枪,你就老老实实地听我的话吧。你要是不听话,我就把你的丑事翻出来,大会小会地说,国内国外地讲,让你里外不是人,进又进不得,退又退不得,生又生不得,死又死不得。
袁世凯还给张振武以厚葬和抚恤,总统“挥泪斩马谡”的大义之情,溢于言表。
看来人哪,越是在关键时刻,越是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刻,越大意不得,越可能会发生问题。
黎元洪正是在出完前两张好牌之后,正在洋洋得意于自己的第三张牌时,被袁世凯牢牢地套住了。从此,他被绑上了袁世凯的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