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推手
陆征祥接任外交总长后的第二天,接见日置益,准备敲定谈判的日期和具体事宜。
陆征祥见到日置益后,就像是在玩太极推手一样,你来我往、一迎一送地开始了绵里藏针的舌战。
外交战略也和军事战略差不多,日本人希望速战速决,马上签了才好。所以日置益说:“本人希望谈判每天开会,星期日也要开,以赶快解决为原则。”
中国方面本着持久战的原则,决定拉长战线,慢慢地拖。陆征祥说:“每天开会是可以的,不过星期天要开,外交习惯上没有这个成例,似可不必。还有一层,虽然每天开会,不过我身为外交总长,不能把其他正式约会统统取消,因此每天上午必须腾出时间,接见宾客,所以会议只能在每天下午举行。”
日置益想了一下,说“可以”。
陆征祥更逗,他说:“那么规定每天午后五点钟开会好了。”
日置益怎么可能容许中方这样拖?他说:“五点太晚了,最好下午两点开始,夜间也必须继续开下去。”
陆征祥继续和鬼子玩太极推手:“两点钟开不成问题,不过夜间继续开会,我身体太坏,拖一个星期下去,我就得辞职疗养了。”
经过一番激烈的交锋,双方最后商定,1915年2月2日下午三点开始谈判。
谈判之前,日本人对中方特意提醒:务必对谈判条款严格保密,否则,中国承担一切后果。
而谈判之前,袁世凯对谈判团特意交代:第一,要用“拖”字诀,时间越长,对中方越有利;第二,嘱咐开议时,应逐项逐条议商,不可笼统并商;第三,第五号万万不能答应,最好连谈都不要谈。
2月2日下午3时,中日双方在北京中国外交部开第一次会议,中国出席人员有:外交总长陆征祥、外交次长曹汝霖、秘书施履本。日本出席人员是:公使日置益、参赞小幡酉吉、书记官高尾亨。
日本公使先是寒暄几句,给陆征祥扣高帽:久仰贵总长历办外交,誉满欧美,今与商谈,深感荣幸。然后鬼子开始胡诌八扯,说什么要本着中日亲善的精神,希望会谈愉快圆满。
这简直就是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从鬼子口中说出来的话,也确实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
日本当时希望就该条款尽快有一结果,速谈速了,怕夜长梦多,国际干扰;中国方面则希望迁延时日,在会外寻求转机。因此,中国代表主张就日方五号条款逐条讨论,可是日置益却坚请中国政府对日方全部要求先表示一个原则性的意见,即先表个态,到底同不同意。
陆征祥认为:
其一,还是先逐条讨论为好,否则万一后面一条精神与前面协商的结果不符,岂不是白白浪费时间。
其二,本总长刚上任两天,对许多情况还不熟,尤其是对日方提出的此文件内容,还不是很熟悉,你们怎么着也得等我熟悉一下再谈为妥吧。这一点,请你们务必原谅加体谅啊!
双方先商谈第一条的条款问题。因为袁世凯已经做了批示,此条关系不大,“将来若能收回,对于年限没有多大关系,此条不必争论”。陆征祥与日方稍加辩论,便顺利通过。
日置益咧嘴直笑:“贵总长真是明白痛快,希望其余各条,都能痛快商定。”
不过,接下来,日本人开始失望了。
陆征祥充分发挥他在外交上“老油条”的精神,在谈判的过程中,陆征祥等人本着一个“拖”的精神,充分发挥礼仪之邦的优势和特长,逐一地热情地不厌其烦地嘘寒问暖。什么北京天气适不适应啊,北京的饭菜可不可口啊。
随后,把殷勤的功夫慢慢展示出来,一会儿尝龙井,一会儿尝普洱,一会儿茶歇,一会儿甜点……
伸手不打笑脸人,就这样絮絮叨叨,占用了大量时间。就连去洗手间也要拖上个十分八分的。第一天下午就蹭过来了。Yeah!
第一次会谈,双方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日本人感觉中方虽然有些磨时间,但是因为日本人关于条款中的要求顺利实现,所以,不满中也有满意;而中方,抛出的是无关紧要的部分,先简单练练太极推手,对于对方的表现也初步有了底数。
第一天会谈结束之前,日置益又提出要求:贵总长倘要对文书内容详细加以研究,可否在迅速研究后,每天都来开会一次,至于开会的具体时间由你们来定。
陆征祥不紧不慢地回答:每天开会也是可以的,但是,外交部每逢星期三是接见外宾日,我一个人实在是难以分身,更何况我的身体实在是不好,所以,星期三我方是腾不出时间来的。
本来,搞外交人员,说话语速都是受过特殊训练的,即使你有足够的本事,说话也不能太快,言多必失,说慢了还有思考时间。而陆征祥为了拖时间,每次说话都像老头似的,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说,不着急不上火。
陆征祥心里清楚,先不能一下子把彼此推到极端,不能一下子否了,那就用软刀子慢慢地拉他们吧。
先解决无关紧要的条款内容,接下来那个觉书中的内容,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地应对了。
第一次会议就此结束。
不过,鬼子们马上就要体会到陆征祥的难缠之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