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藩镇割据
当袁世凯还是大清臣民的时候,摄政王给他三年的冷板凳,使袁世凯的心变得更加坚硬;临时约法设置的内阁总理处处牵制,使袁世凯对权力的理解更加现实。
残酷的政治斗争教义告诉袁世凯,他绝不能再失去权力了。从私里说,政治家失去权力,就可能失去性命;从公处说,没有权力,想做什么事都做不成,总有人在旁边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因此,深切体味过政坛波峰和波谷的人,一旦权力失而复得,自己又可一览众山小的时候,任何人也休想再把他从这个位置上赶走!过去的坎坷和挫折教会了他如何保持自己的权力,使他更懂得如何对付对手。
这是附身在中国人身上的文化咒,受咒的岂止袁世凯一人?
参政院开会是要把袁世凯的一个主要目的达成,那就是由梁士诒提出“大总统选举法修正案”。这个修正案经过讨论磋商,8月得以通过,袁世凯当年年底公布了正式的总统选举法。新的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10年,连任亦无限制。总统继任者由现任大总统推荐3名候选人,写在金简上,藏之金匮石室,然后在此三人中进行选举。大家一看,这不会是要把总统位置传给袁克定吧?
袁世凯集中权力的第二步,是防止藩镇割据,集中军权。
皇权社会不是法制社会,皇权社会中统治者一怕朝中有权势者发动宫廷政变,二怕下面的诸侯拥兵自重(一个是要自己的命,一个是要老百姓的命)。因此统治者历来对军队防范极严,采取各种措施来切割。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决了资格老的将领功高震主的问题,他紧接着采取的措施是以文制武:文官有调兵权而无指挥权,统兵大员有指挥权而无调兵权。这样虽然是解决了军队稳定问题,可带来了一个严重后果,兵和将之间不能上下一心,极大地损伤了军队的战斗力,所以宋代军队是屡战屡败。
然而,皇帝越是防范,越是容易出问题。人存政举,人亡政息,这里面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从宏观角度来说,这是因为没有法制的制约。但是,如果把目光转向微观,我们可以这样说,是因为根子上没解决好,有一个环节没打通,即用人方略上出现了问题。
皇权向民主转型的过渡时期,也不能叫法制社会,法制社会不是贴个标签儿就成功了的,袁世凯的用人方略,跟皇权社会没什么两样。这也怨不得他,这是时代的通病。
袁世凯用人的致命弱点,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体制下用人的致命弱点。袁世凯精心编织的权力网的内部结构,就君臣之间来看,是纵向的、“恩主——被保护人”式的关系(萧功秦语),就臣臣之间来看,是横向的、互相竞争、互相拆台、保全自己、踢倒他人的关系。
为什么要这样形容这种关系呢?
皇帝要想坐稳自己的宝座,必须要求下面的人忠诚于他,必须要求大臣和臣民对他负责。因此,属下的提拔、升迁、荣辱,甚至生死,一个聪明的上级都会顾及得到,不管是收买人心,还是真心帮助,总之是要做到让部下感恩戴德。正如拉罗什福科在《箴言集》中所说:“君主的大度常常只是笼络人心的政治姿态。”又如《易经》中“兑卦”所说:“说(悦)以先民,民忘其劳。说(悦)以犯难,民忘其死。”国家有事之时,部下能忘其家、忘其身,这样的领导才可天下无敌。
领导者在追求这个效果的时候,他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怕部下反他。像赵匡胤当上皇帝后,就经常忧虑,如果哪天黄袍加到部下身上,他们能不干吗?因此,领导要想方设法防止在部下身上发生黄袍加身的情况,以解决一把手的失眠问题,这就必然要时时处处加以防范。这就是领导的思维,只要他屁股往那一坐,他的这个思维立刻就会产生。
领导最忌讳的事,就是部下背着他私下里搞串联,交头接耳,来往密切,这是领导最不愿意看到的事。这样的小集团,领导怕得要命。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只要几个人偷偷地团结起来,成了小帮派,领导的日子就非常不好过。
所以,领导只希望部下纵向地、单线地对自己负责,绝对不允许出现部下之间打得一团火热;横向之间,不许有工作之外的密切交流。要不然,就必须赶紧开缺回家。只有这样,皇帝的宝座才能安稳。而且,为了让部下横向之间不能联合起来,领导者还会不断地、人为地、偷偷地制造许多小隔阂、小摩擦,让大家互相猜疑;时不时地抛出一根骨头,让一群人上来抢,抢到彩头的就会升迁一步,以此来引导大家为了权力和利益大打出手。
然而,这样的人事结构,表面上看是江山安稳,实际上却存在着一个极为脆弱的链条,那就是,一旦老大归天,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老六、老七、老八、老九一直到老疙瘩,互相不服。大家平常竞争惯了,是横向关系,老大一死立刻就蜂拥而上,争抢老大的位子。这一点,可以参照历代宫廷里老皇帝归天前后皇子们那剑拔弩张的场面。
中国历代治乱兴衰之源,与这种人事安排,有极大的关联。
这一点,不像美国的人事构架,美国设置一个副总统,只要总统不在,副总统立即行使总统职权。但平常,副总统是最没用的一个职位,人们形容这是“四轮马车上的第五个轮子”,紧急备用的轮胎。这是一个非常有序的安排,很像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哪怕这个大儿子就是个白痴,他也是名正言顺的财产或王位继承人。
不过,美国副总统制比中国古代社会的嫡长子继承制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副总统不是由白痴来当的,也得是个才能出众之人。所以,美国副总统接班的体制构架,是挺科学的。既有序,又不至于选白痴。这一制度安排,是极为高明的一招。因为历朝历代的最大事,一为权力获取,一为权力交接。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国家就不会乱。而中国历代开国君主和其他雄才大略的君主,不管是李渊、李世民、赵匡胤还是康熙,这个权力交接问题都没解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