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大气粗
第三,徐树铮带来的麻烦。
徐树铮,字又铮、幼铮,号铁栅,自号则林,人称“小扇子”,也有称“北洋军师”。 在北洋政坛上,他不如袁世凯、徐世昌、段祺瑞等人名头响亮。论官职,文,不过是国务院秘书长;武,也仅仅是陆军部的次长。但徐树铮也是呼风唤雨,飞扬跋扈,纵横四方,搅起漫天风云。为有别于徐世昌的“大徐”,人称徐树铮为“小徐”。
徐树铮1880年11月生于江苏省徐州府萧县(现安徽省萧县)官桥镇醴泉村(距徐州西南五十里的地方),他是段祺瑞手下第一谋士。徐树铮自幼聪颖过人,3岁识字,7岁能诗,13岁中秀才,17岁补廪生(乡试一等第一名),被人称为“神童”。然而,他志却不在舞文弄墨,眼见天下大乱,他“私究兵谋,留意天下政财大略”,慨然有经营天下之志。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紧接着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听到京城募兵的消息,徐树铮背着父亲、从家里偷点儿钱连夜北上,去实践自己的经世致用之理想。
徐树铮早就听说袁世凯是个英雄,北上山东的时候发现山东治理得果然与众不同,便想投入袁世凯的军队。只是,一介布衣,根本无法与山东巡抚袁世凯见面,几次都被门人拦回。徐树铮便把自己的理想写成国事条陈,经过改头换面包装,并以袁世凯故人的名义上呈,条陈总算被递上了袁世凯了案头。
袁世凯不经意间浏览一下,不禁大喜过望,马上就要见这个年轻人。然而不凑巧的是,袁母病故,袁世凯就把此事特意交代给了山东观察使朱钟琪,让他找这个年轻人面试一下。结果,这个傲慢的朱大人没把读书人放在眼里,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写什么条陈,有什么实际经验和社会阅历,敢这么目空一切?二人话不投机,朱大人还把徐树铮花了三天三夜写就的条陈退给了小徐,小徐是羞愧难当。回到客店,借酒浇愁,当众写诗以打发自己的郁闷。
说也凑巧,这天正好段祺瑞到旅店来拜客,见一少年正在写楹联。少年虽然在初冬时穿一件单衣,略带愁容的脸上掩不住此子的气宇轩昂。别人告诉徐树铮,北洋武备学堂的段校长(总办)来了,徐却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平日目空一切却阅人无数的段祺瑞看到此人不凡,颇有耐心地多交谈了几句,小徐正是报国无门、找不到机会展示自己才华的时候,便敞开胸怀,谈时局,谈兵谋,谈经济,不仅与段祺瑞的观点不谋而合,且许多地方有独到见解。
一个是21岁的学生,一个是37岁的军校校长,二人相见恨晚。
从此,徐树铮便投到段祺瑞门下。为报知遇之恩,他忠心耿耿,一生效忠段祺瑞。
1905年,段祺瑞又公派徐树铮去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五年之后,31岁的徐树铮回国,在段祺瑞手下任军事参谋。而脾气怪异、平日只服袁世凯、手握北洋重权的段祺瑞却对徐树铮宠信备至,言听计从,老段后来当国时期的一切谋略几乎全都出于徐树铮的谋划,徐树铮成了段祺瑞的智囊、文胆甚至灵魂。
至于袁世凯从何时起不喜欢徐树铮这个年轻人的,现无从可考,是不是袁世凯奔丧回来后,朱钟琪对袁说了些什么,惹得袁世凯对小徐不高兴?但小徐在军权上的跋扈是真,又不谦虚,又有老段撑腰,处处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袁世凯岂容这个后生晚辈放肆。而袁世凯曾这样评论徐树铮:“又铮其人,亦有小才,如循正轨,可期远到。但傲岸自是,开罪于人特多。”从北洋历史来看,老袁对小徐的评价是精当的,“如循正轨,可期远到”,小徐确实有时心不务正道,争权弄势,自以为是,北洋时期的张勋复辟,张作霖入关等事件,都有小徐背后鼓捣的影子。小徐后来不得善终,被冯玉祥枪杀了。
上文说的统率办事处成立后,段祺瑞基本上不来办公。一方面,段祺瑞是个善于思考的人,思想者一般都是独行的,段祺瑞正好符合这一特征;另一方面,段祺瑞在实权上仅次于袁世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大概也有点儿摆谱了,自己常常不来办公,而把大事小情全交给自己的亲信、门生——陆军次长徐树铮来处理。
这种情形,或许也是段祺瑞对袁世凯的软抵抗,一种表达自己不满的形式。
普通情况下,陆军总长抓大事,少受小事干扰,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恰恰徐树铮是袁世凯非常不喜欢的人。不仅如此,徐树铮不受到一把手的喜欢,他自己还不以为意,四处招风,这样麻烦就大了,给袁和段之间造成了不可弥缝的裂痕。
一个人,窝在一把手和二把手之间,一者最不喜欢,一者最喜欢,即使是老大最喜欢、老二不喜欢,也要处处小心,不可任意行事,可徐树铮偏不。可能才能大的人浑身都长满了刺儿,如果把刺儿都摘了,他们的才能会大大地受损。
身上的刺儿摘没了,狼也驯服成狗了,也只可守家,不可开疆拓土了。
由于徐树铮的肆无忌惮,任意弄权,一次袁世凯实在忍不住了,表示要撤掉徐树铮的陆军次长一职。段祺瑞觉得这简直是成心在找他的麻烦,因此沉不住气大声地说:“很好,请总统先免我的职,总统要怎么办,便怎么办!”
袁、段二人之间的矛盾因为徐树铮这个人也越来越大。
1915年5月,正当“二十一条”交涉最激烈、局势正紧张的时候,陆军部大概是想打仗,居然上了一道要求加薪的呈文。焦头烂额的袁世凯气得七窍生烟,当即亲笔批下“稍有人心,当不出此”八个大字。
有一次,袁世凯问段总长一件公事,段说自己不知道。袁马上正颜厉色地质问段:“怎么,刚刚我才看到陆军部送来的公文,你是总长却不知道?”
这些事,段祺瑞确实都不知道,都是徐树铮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