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杀陈其美

    为了表示摈弃专制,实行民主,恢复共和精神,4月21日,走投无路的袁世凯宣布实行责任内阁制,公布了《政府组织令》,规定国务院辅弼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卿总理国务。

    责任内阁制,是《临时约法》中的精神,曾被袁世凯废止了的。但袁世凯在这里还在投机取巧,本来责任内阁制是设国务院的,并由国务总理负责,而袁世凯却想瞒天过海,偷梁换柱,用政事堂的国务卿来总理国务,大权还是集中在袁世凯自己手里。也就是说,他是以责任内阁之名,行个人掌权之实。

    看到袁世凯都混到这个程度了,还不肯悔悟,心明眼亮者已经无法忍受了。 4月22日,徐世昌鉴于日益严峻的形势,主动提出辞职。袁世凯强忍着泪往肚里咽,不再挽留徐大哥,知道留也留不住了,便退而求其次,决定任命段祺瑞为国务卿,希望老部下看在多年交情的份上,助其度过危局。

    可是,北洋之虎可不是吃素的。没事时把我踢走,有事时把我请出来,既想把我推到台前表演,又不想给我实权。

    段祺瑞很坚决,如果没有实权,坚决不干,必须把政事堂变成真正的责任内阁,而不是橡皮图章。

    老段伸手要实权来了。给不给吧?给的话,我就干,不给的话,你另请高明。

    5月8日,无奈中的袁世凯终于改政事堂为国务院。

    有了政治大权,接着就是军权,段祺瑞模仿袁世凯在清末夺取权力的办法,一招不落地当着师傅的面使了出来。他请求撤销大元帅统帅办事处,并由陆军部接收模范团和拱卫军!

    老段没忘了当初被老袁撵走的徐树铮,他要小徐回来当国务院秘书长。老袁可能对小徐真是从心里不喜欢,都到这个时候了,老段提出这个要求来,袁世凯仍然反感,且想拖着不办。

    老段看老袁不吱声,就请张国淦去说情,老袁和老段脸色都很难看,两个倔人的意见很难统一,最后的处理结果:由徐树铮为帮办秘书,也就是副秘书长。

    此时的老袁精气神还在,除了跟老段怄气外,还腾出手来做了另外一件大事:指使张宗昌暗杀陈其美!

    张宗昌,字效坤,山东掖县人,身高一米八五。他出身贫寒,当了土匪,人高马大、性情刁钻,是著名的狗肉将军,爱吃狗肉;在民国史上,他还被称为“三不知将军”: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姨太太。姨太太里有娇小的日本女人,有壮大的白俄罗斯女人,就连朝鲜抗日英雄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的那位)女儿安淑贞也成了他的姨太太。

    关于他的笑话太多了,极尽埋汰和讽刺之能事,殊不知,那是人家老张的幽默,后人却不会欣赏,以为人家是愚笨呢。

    在众多军阀中,张宗昌是很特别的一位,就连他后来被暗杀时,林语堂先生还写了篇非常有趣的悼念文章:“狗肉将军张宗昌死了……然而狗肉将军的死,却对我特别有意义,因为他是现代中国所有显著的、传奇的、封建的和不顾羞耻的统治者中最显著的、最传奇的、最封建的,而且我必须说,最率直而不顾羞耻的一个。”

    张宗昌的幽默和特别,大概秉自遗传基因,因为张宗昌的母亲就很“幽默”和“特别”。

    张宗昌的父亲是吹鼓手,家穷娶不起老婆。有一天,有个更穷的、吃不上饭的女人偶然路过,老张吹鼓乐还能混上一碗凉粥,可怜这个女人,就与其划粥而食,结果两个同病相怜的人一将就,就结成了夫妻,生下了张宗昌。

    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呀。

    那个时候,下九流的行业养家糊口太困难了。有一天,张宗昌的母亲实在是饥饿难耐,就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拿根棍子躲在墙角,伺机作案。结果,她真的一棍子闷倒一个过路人,夺得晕倒的过路人的干粮狂奔回家。

    过了一会儿,张宗昌的父亲捂着脑袋回到家来,连说晦气,骂骂咧咧。原来,张宗昌母亲这一棍子,打倒的正是张宗昌的爹。

    老张一怒之下,把女人赶出家门。直到张宗昌发迹之后,才把母亲接回来。

    这么幽默的母亲,生下的儿子,不可能不带着幽默的基因。

    张宗昌留下来的“名诗”很多。

    有首《笑刘邦》:“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

    另一首是套的刘邦的《大风歌》:“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更有一首诗《咏闪电》:“忽然天上一火链, 难道玉帝想抽烟? 如果不是要抽烟, 为何又是一火链? ”

    真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其在市井流传的程度,仅次于唐诗三百首,排在《诗经》前面。

    母亲走后,张宗昌成了孤儿,沦为市井无赖。他于18岁那年开始闯关东,在抚顺挖煤,在哈尔滨当赌场保安,辗转来到海参崴。因为人高马大,膂力过人,精于骑射,爱交朋友,挥金如土。天生绿林性格,又在东北绿林混了一番,更是匪气十足。

    辛亥革命爆发后,黄兴派人到东北招兵,听说能号召一营人就可以当营长,张宗昌来了兴趣,举手一挥,居然招了一两千人愿意跟他走,于是就当上了营长。从东北海运到上海,编在沪军都督陈其美麾下,并升为团长。

    1913年,张宗昌升任江苏陆军第三师师长。

    二次革命时,张宗昌第三师被派往徐州防御袁世凯南下的北洋军。然而,张宗昌却在前线倒戈,投降北洋将领冯国璋,从此成为直系之一部。张宗昌成了冯国璋的副官长,兼军官教导团团长。

    袁世凯称帝后,东南方面最不放心的,就是上海的陈其美。陈其美的青帮势力庞大,不仅是袁世凯的眼中钉,也是镇守南京的冯国璋的眼中钉。所以,袁、冯二人虽然在称帝问题上离心离德,但在排陈方面,却是一致的。

    更何况,当初袁世凯的铁杆心腹、镇守上海的郑汝成,就是陈其美派人杀死的。老袁必欲除之而后快。

    于是,袁世凯派人物色刺杀陈其美的人选,曾经做过陈其美下属的张宗昌便被相中了。

    这个时候,陈其美因为组织一连串的反袁起义遭到失败,经费比较紧张。陈其美经济窘困的情况被袁世凯的爪牙知道了,于是,他们决定从这里入手。

    陈其美在上海势力非常大,且活动非常谨慎。要想刺杀,就得先接近他,使其放松警惕。张宗昌到达上海后,虽然携带着袁世凯给他的巨额活动经费,却在一段时期内没有办法,一筹莫展。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宗昌碰到了自己的同乡、曾在张手下当排长、又被老张革斥了的程子安。

    张宗昌这个人,天性就挥金如土,有次回乡时,四邻八舍的亲朋好友全都得过老张的大洋,包括这个程子安的母亲,张宗昌也给过大洋,以示自己不忘本之意。程子安在家书中得知此事,非常感激。这次他乡遇同乡,觉得非常亲切。

    聊天之际,得知程子安就在陈其美属下跑腿,并透露出自己很受排斥的情绪。张宗昌眼前一亮,机会终于来了。

    第二天,二人在酒楼把酒言欢,酒酣耳热之时,张悄悄对程言明了计划,程觉得这是个升官发财的大好机会,欣然接受张宗昌的邀请,便开始布置刺杀计划。

    二人在上海假装成立一个鸿丰煤矿公司,又收买了原同盟会会员李海秋。这样层层设套,布下大网。

    李海秋找到陈其美,说这家鸿丰煤矿公司在广西有一块矿地,准备向外国洋行抵押借款,数字可达100万元。但外国商人要求必须有一位上海名流作保才肯提供贷款。事成之后,他们愿意拿出重金答谢作保之人。

    其时,陈其美正苦于无法筹款,遂大喜过望。因而便不顾革命党人中提出的怀疑,决定促成此事,以解革命之需。

    5月18日下午,陈其美乘坐一辆黄包车,来到法租界萨坡赛路14号寓所。程子安、李海秋等坐定后,借口忘带合同底稿,要回去取。刚离开这个屋,门外早已埋伏好的刺客立即枪扫陈其美。

    青帮大佬陈其美年轻时也曾暗杀别人,但想不到自己却也以这种方式告别了人世。

    由于当时国家正乱,且陈其美被刺仅19天,老袁就一命呜呼,很长时间里也没来得及对陈其美的案件进行侦破。后来,1923年,还是张宗昌自己说出了这段案情的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