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促发展

    通过权威政治,奠定经济发展的基础。这是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袁世凯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并把权力重新收归中央,清末以来的混乱社会秩序得到初步调整。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萧功秦教授在《中国的大转型》中这样评价袁世凯集中权力、巩固秩序、发展经济的举措:

    袁世凯在应付议会民主的多党制造成的政治混乱方面,其军事力量的铁腕手段,可以说发挥重要作用。我们会发现,一般而言,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出现了军事强人的新权威主义,这之前一定有一种西式的多党民主政治造成了政治无序状态。这种新权威主义不同于专制政体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它承诺它的使命就在于通过稳定政治秩序,发展经济,并为未来的民主政治打下基础,袁世凯后来在他解散国会后的总统文告中,比孙中山更早提出,在中国进入宪法时期以前,由于中国人缺乏民主训练,因而需要先有一个约法时期。

    袁世凯的政治顾问莫里循曾在1914年5月27日给袁世凯的一封信中表示,自从1914年袁镇压了反对派以后,“去年正值阁下大展雄图从事建设之际,我没有请假。今年局势大见好转,瞻望前途已可安心无虑……全国各地均属安定,财政情况已经臻无须担忧的地步,铁路与工业发展到处受到鼓励,在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中,出现了不同寻常的友好迹象”(参见《清末民初政情内幕——〈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袁世凯政治顾问乔·厄·莫理循书信集1912—1920》下册,知识出版社,1986年,第347页)。这段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步入正轨,“财政情况已经臻无须担忧的地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就,从四处借款借不到,到国内财政不用太担忧,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因此这位政治顾问请袁总统允许他回国休假一段时期。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把袁世凯统治以后的时期称为中国资产阶级发展的黄金时代。

    经济发展与官员腐败,有时相伴而生。而对于一个新国家来说,领导人为了赢得民心,一般都是摆出与腐败决一死战的姿态,并借一个重量级人物的头颅来祭旗,以此确立在民众心中的形象,树立自己的威信。

    而袁世凯第一个拉来祭旗的人,居然是京兆尹王治馨,即当时的北京市长。

    袁世凯为了惩治腐败,仿效皇权时代的御史制度,成立肃政厅,设都肃政史一名,另有肃政史十六人,专门纠举违法渎职官员。

    当时制定的《官吏犯赃治罪条例》,对赃官处罪很重,其第二条规定:“贪赃五百元或一千元以上,即处无期徒刑或死刑。”

    法令公布之后,第一个撞到枪口上的,是堂堂的京兆尹王治馨。

    袁世凯杀人,绝不手软,年轻刚当兵时,就敢下手,何况是当了大国元首。

    下好了捕鼠的夹子,就看哪只老鼠倒霉了。

    王治馨,山东莱阳县人,早年就追随袁世凯,属于袁世凯起家时的老队伍里的成员。

    王治馨因参与镇压义和团运动而保举知州,不过事后不久,因有贪鄙不法行为,新旧案齐发,为袁世凯所知,差点被斩了,不过有人说情而被救下,他从此攀上了袁世凯的心腹赵秉钧。

    袁世凯当上直隶总督后,钻了《辛丑条约》的空子,授命赵秉钧组建中国警察队伍,王治馨赴天津创办巡警,接连担任京畿、奉天和东三省的警界高官和巡警总办,直至民国初年的北京外城警察总监。1913年底,王升任京兆府尹,成为京畿最高首长,前途无量。

    不过,王治馨到底是个贪婪之人,袁世凯任山东巡抚的时候,饶了他一命,他以为攀上了赵秉钧这棵大树,又暗中用公款为袁世凯的大公子袁克定报各种开销,以为万事大吉,于是,当上京兆尹伊始,就放手一贪,准备把自己这么多年孝敬出去的钱给捞回来。

    没想到,自己却成了袁世凯杀鸡给猴看的那只“鸡”。

    当时袁世凯任命的“都肃政史”(相当于中纪委书记)夏寿康,是个不喜交游、沉默寡言、刚正清廉的官,1914年,夏寿康风闻王治馨的贪劣行径,秘密调查,查实证据,上报总统。

    大家都知道袁世凯年轻时就是个屠夫,犯到他手里没个好,何况是撞到袁世凯想以崭新面目立威的时刻,更是凶多吉少,因此说情的人紧急出动。

    估计王治馨这么多年没少孝敬赵秉钧,危急时刻,赵秉钧的夫人居然抛头露面,亲自去袁世凯的府上为王治馨求情(肯定是平常银子收多了,这才在生死存亡关头为人说情)。袁世凯拿出他在吴长庆手下杀人时的老办法:为王说情者等在客厅,袁世凯在办公室里加紧批复了死刑核准,批完了,出门见客,告诉赵秉钧夫人,生米做成熟饭了,回去吧。

    袁世凯枪决王治馨后,特批给王的家属治丧银一千两,并允许将年俸全数支付,表示不忘旧情,恩威并用。民国枪毙腐败的省部级大员,王治馨是第一个。

    (想想老袁真是不开窍,规定贪赃五百元就无期或死刑,却给他家属治丧银一千两。也就是说,我可以给你,但你不可以自己拿!这就应了那句名言:“‘给’永远比‘拿’愉快。”)

    在袁世凯铁腕治理下,民国社会迎来了短暂的稳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列强无暇东顾,袁世凯宣布民国在战争中采取中立政策,加紧埋头苦干,大力发展经济,民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只是,这样的时光确实太短了。

    中国有个一衣带水的邻居,只要你过得比他好,他就受不了,中国这样发展下去,在他眼里,是绝对不行的。因此,必须打断中国发展的进程。

    日本人即将送给袁世凯“二十一响礼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