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B计划
一边打、一边谈,这是所有战争行动的特色,不管交战双方斗成什么样,谈判一直是暗中紧锣密鼓地进行的另一场交战。
所以,战争与政治历来密不可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也可以算是战争的延展(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围剿”红军时,就采取“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手段)。
如果说,表面上的军事进攻,是袁世凯的A计划、第一套方案,那么,暗地里进行谈判、分化、拉拢,则是袁世凯的B计划、第二套方案。B计划这种手段可以让对方心存幻想,减弱对方的抵抗决心,用最小的损失换来最大的收益。
袁世凯在没出山、与清政府讨价还价的时候,提出六条主张,就是在向各方释放自己的政治意图。
“组织责任内阁”一款,是对立宪派招手:要实行君主立宪了,你们团结到我这里来吧,因为我有军事力量。
“宽容参与此次事件诸人”一款,是对革命派招手,也是打政治战,分化和瓦解。
“解除党禁”一款,是对知识分子招手。知识分子容易被各种理念所吸引,尤其是“自由”地发表言论。
现在,袁世凯已经执掌了朝廷的全部大权,他要充分利用一下这个权力,继续用朝廷的力量压制革命党人,再用革命党人的存在来强化朝廷对自己的依赖。这样,自己就会成为朝廷和革命党双方都倚重的力量。
怎样把自己的意图传达给革命党人呢?
必须把一个人利用上,充分开发其使用价值。谁呀?那就是虽在狱中却已名满天下的汪精卫。
汪精卫是同盟会举足轻重的人物,汪精卫刚入监狱的时候,孙中山仰天叹息:“失精卫,断吾臂!”这个人如果利用好了,不仅在同盟会和革命党面前,甚至在大清朝的普通百姓面前,都可以树立起自己的旗帜和形象,就可能盘活一局棋。
袁世凯决定,由自己出面作保,让汪精卫出狱。
袁世凯与汪精卫密谈了几次,双方基本达成一致意见。为什么打仗?不都是为了救国救民吗?何必非得来个你死我活?实现双赢,不好吗?
把革命派的代表汪精卫放出来,这对于革命党人来说,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政治信号。
释放信号的人尽在不言中,观望局势的人也及时捕捉到了这一信息。
双方心领神会。
这样,立宪派的杨度和革命派的汪精卫组织了“国事共济会”,发表意见书,主张南北即日停止战争,举行临时国民会议,解决国事,协议君主、民主政体问题。
袁世凯表现出来的见识、才能和魄力,与汪精卫心目中的大清官僚的腐败、愚昧、无知的形象完全不同,汪精卫很是佩服。汪精卫深知,一个政治上曾经被判“死刑”却东山再起且掌握朝廷中全部大权的人,绝非等闲之辈。同盟会肯定没有足够的力量来与袁世凯抗衡。当前来看,也只有袁世凯有本事控制时局,早日结束战火,其他人有这个心,却没这个实力。
最后,袁世凯和汪精卫谈得很投机。汪精卫认为:“中国非共和不可,共和非公促成不可,且非公担任不可。”袁世凯让长子袁克定与汪精卫拜了把兄弟。
汪精卫便开始充当南北对话的使者。
袁世凯是一个枭雄,有能力、有魄力、有实力,这一点谁也没法否认,尤其是他在政坛上大起大落而又重出江湖之后,已经没有人能与他相对抗。
黄兴也认为袁世凯是一个人物,他完全有实力像曾国藩搞垮太平天国那样,一点一点地搞垮革命军。莫不如给他开个总统的支票,换取他对革命事业的支持。因此黄兴给汪精卫回电,说只要袁世凯能够推翻满人专制政府,将来实现共和,就拥他做大总统。
实力处于弱势地位的革命党人,也希望通过谈判,既可以让自己生存下来,又达到借力打力、推翻满人专制政府的目的。
占据战略优势地位的强者袁世凯想通过谈判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也不想拼个精疲力竭,杀人一万,自损三千。
这个时候,革命党人又意外地收到了一份惊喜的大礼包:六朝古都南京被革命军占领了。
南京城内清军所依靠的武力是江南提督兼钦差江防大臣张勋的部队,江宁将军铁良和两江总督张人骏也在。张勋以恐怖手段对付革命党人,遭到了激烈的反抗。在徐绍帧率领的江浙联军及陶成章、李燮和领导的光复会队伍的帮助下,南京城于12月2日被革命军占领,整个江南地区的革命势力连成了一片。
本来,南京城是不会这么轻易地被攻下的,只是袁世凯坐视南京的清军(虽然张勋是袁世凯的旧部,但张勋更忠于爱新觉罗氏家族,且张勋带的兵不是北洋军的嫡系部队,因此袁世凯不救)与革命军厮杀,借革命军之手,削弱和扫除非北洋系的清军力量,好为自己完全掌权奠定基础。袁世凯根本就没把革命军放在眼里,因为只要他想荡平,有朝廷的财力和北洋军的武力,易如反掌。
对此,他有着绝对的自信。
这样,双方坐下来谈判就有了机会和理由。
从12月17日起,南北双方开始了“和平谈判”。到1912年清帝退位之前,共进行了五次正式的谈判。
袁世凯方面,以唐绍仪和杨度为谈判代表,认为君主制度万万不可更变,要求进行君主立宪。
南方以伍廷芳为谈判代表,他们最主要的条件是:谈判以承认民主共和制度为先决条件,只要袁世凯赞成共和,逼迫清帝退位,南方就推举他为大总统。
袁世凯经过认真考虑,最后回复唐绍仪,说这个问题可以留待以后交给“国民会议”讨论解决。搁置争议,向前看齐,算是绕开了南方和北方僵持不下的原则问题,使得谈判继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