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棒递给谁
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
当袁世凯费尽毕生精力,终于爬到他当初想都不敢想的最高位置,胜利地把那顶帽子往头上一戴的时候,想不到却是胜负之分,已成定数。从现实的琼楼最上层,一下子穿越时空,跌入了万劫不复的历史的深渊之中。为他来收拾残局的,就是早就虎视眈眈的北洋之虎段祺瑞。
袁世凯临终前说的“金匮石屋”,是指模仿清代康熙皇帝指定皇位继承人的方式,把继承人的人选事先写好,藏在“正大光明”匾后面,待皇帝归天后再取来告知谁是新主。
袁世凯制定的袁记约法中规定,关于继任总统问题,由现任总统提名三人,写在一张名单上,藏在金匮石屋,待总统死后取出来,在三位候选人中选一人继任总统。这是一种任命加选举的新型继承方式,而且也算是依“法”办事。
金匮石屋的钥匙共有三把,由总统、总理、参议院院长各执其一,三把钥匙中需要有两把配合起来才能把“石屋”打开。
稍微出人意料的是,袁世凯死后,金匮石屋打开了,总统继承人的名单上并没有传言中的袁克定,倒是依次写着“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三位。
袁静雪回忆说,老袁昏迷的时间也就是24小时,他至死是清醒的,看来是真的。这个人事安排就很清醒。
袁世凯对继承人的安排,大有深意,很有水平,确实一点儿也不糊涂。
徐世昌多聪明呀,他看了一眼老袁的安排,立刻就明白了。
当时时局最大的问题是什么?那就是乱成一团,南方独立,北洋系威信下降。那么,这个局势谁来收拾最好?是由北洋系自己收拾旧山河?北洋鼻祖、龙头老大尚且矛盾重重、困难多多,其他人想收拾这个局面,根本没有可能——这不是夸张,看一下袁世凯去世后中国的十二年乱局,就会明白这一判断。
而且,试想一下,假如由徐世昌自己来任总统,兵权不在自己手里,而是在段和冯手里,怎么收拾局面?
那么由段祺瑞来当总统,行不行?在这个时候,只要是北洋系的,南方独立各省估计反对的几率更大,而北洋系内部,冯国璋的圈子就不会同意,冯和段二人中,不管是谁,一伸手都能够到总统宝座的话,他们肯定会互不相让,互不服气。
所以,徐世昌对袁世凯的人事安排暗竖拇指。他思考了一下,缓缓地说道:现在南方独立,收拾时局是一件极其艰难的工作,依我的愚见,根据《约法》,应推副总统继任。
徐世昌说到这儿的时候,怕伤了段祺瑞,赶紧补充一下: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意见,究竟怎么办,还是听段总理的吧。
段祺瑞虽然没有徐世昌那么玲珑剔透,但也是智商相当高的人。他琢磨琢磨,也琢磨出味道来了。
自己虽然实力强劲,大权在握,但真的有能力一统天下吗?即使统一天下,会不会像老领导袁世凯一样,勉强得到了想要的东西,自己的威信、信誉却在人心中失去?得到的同时就已经失去了?
而且,此时来看,老领导袁世凯已经安排黎元洪为第一候选人了,这就符合了袁记约法的规定;即使按照《临时约法》的规定,副总统也是总统不在时候的当然继承人,也合法。从哪个角度看,黎元洪都是合理合法的总统继承人。
老领导这么安排,应该是在救北洋系,也是使自己避开风口浪尖。而且,袁世凯一点儿也不糊涂,明白实力在谁手里,不管是谁当一把手,真正的实权,肯定是紧紧操纵在段祺瑞自己手里。那么,舍其名而取其实,又何乐不为?光绪是皇帝,又如何?慈禧太后一直坐在帘子后面,但那实际又如何呢?
此刻,由黎元洪来过渡,护国军会同意的,兵戈则不会再起。徐世昌和自己都不争一把手宝座了,冯国璋就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而黎元洪没有了自己的子弟兵,那么虽然当上总统了,以后还不是得听自己的?
段祺瑞就这样盘算了约有一刻钟,他不吱声,别人谁也不吱声。
最后,段祺瑞终于下了决心,深吸了一口气,站起来说:很好,我和相国的意见一致,拥护黎元洪当总统。
众人对袁世凯简单祭拜了一下之后,段祺瑞看到了张国淦,他是袁系中代表袁和黎联系的人,就拉着他说:随我来,我们去看副总统去。
北洋之虎段祺瑞平常话就不多,此次眼看盼望多年的一把手的宝座坐不上,还要送给自己看不上眼的人,虽说自己是首肯了,但心情估计也高兴不起来。而当前的形势,却又非拥黎不可,这就是形势比人强。因此,他在由中南海到黎元洪住的东厂胡同这一路上,始终板着个脸,一言不发。
到了黎寓所,张国淦抢先下车向黎副总统报告:总理来了!
接着又报告一句:总统过去了!
紧接着,黎和段这一对冤家演出了一幕哑剧。
进入客厅后,黎和段分坐桌子两边。段向黎欠身鞠躬,黎也欠身答礼。然后二人谁也不说话了。张国淦更不敢吱声。
场面非常尴尬。
就这么端坐了近三刻钟,段祺瑞起身半鞠躬告退,黎元洪茫然起身送客,却不明所以。
走到门口,段祺瑞对张国淦说了句:副总统方面的事,你来招呼。
看来,段祺瑞是真不喜欢让黎元洪来当这个总统,都这个时候了,还管他叫“副总统”。
张国淦这才敢说句话:那国务院这里呢?
段祺瑞说:有我。
转身上了汽车。
6月6日袁世凯去世的这天,北京城内是紧张而混乱的。北洋系的军人听说总统位置要让给黎元洪,都不干了,一起来国务院追问。
北洋系的中高级将领把段祺瑞包围了,他们情绪非常激动,坚决反对北洋系以外的人当总统,大家跟着老大打天下这么多年,胜利果实怎么能拱手送给别人?即使段总理不当总理,由徐世昌当总统也行,那也是我们北洋系的老人,会与我们一条心。
一边是袁世凯尸骨未寒,一边是北洋将领乱哄哄,6月6日这一天可真不平静。
但是,段祺瑞是想明白了,明白袁世凯这样安排的用心所在,他已定下心来不当总统,要当实权总理。因此,6月6日下午,国务院以袁世凯遗命的形式发布一则公报:
不意感疾,浸至弥留。顾念国事至重,寄托必须得人。依《约法》第二十九条:大总统因故去职,或不能视事时,副总统代行其职权。本大总统遵照《约法》,宣告以副总统黎元洪代行中华民国大总统职权。副总统恭厚仁明,必能弘济时艰,奠安大局,以补本大总统之缺失,而慰全国人民之望。
段祺瑞此举,大概是想借袁世凯的威望来镇抚北洋将领,让他们接受黎元洪继任总统这一事实。但是,北洋系将领仍然不甘心,仍然在国务院这里围着段祺瑞闹。
这天晚上,陆军次长蒋作宾(黎元洪的湖北老乡)给黎元洪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外面情形很不好”。
黎元洪一听,心里更没底了。袁世凯活着的时候,自己已经被剥夺了自由,成了北洋系砧板上的鱼肉。袁世凯没有了,与自己一向不睦的段祺瑞掌握了国家实权,历来皇位更迭、权力交接的时候,很少有不发生流血的,北洋系这些骄兵悍将在外面如此闹,那么会不会发生兵变,这都很难说。
再一联想段祺瑞上午来时板着脸不说话的态度,谁都明白他是不高兴的。
黎元洪真的有些恐惧了。权力那个东西给我了又如何?没有兵权,没有实权,还不是听人摆弄?保命要紧哪。
想到这里,黎元洪赶紧对张国淦说,快给段总理拨个电话,我有话跟他说。
结果国务院接电话是段的副官,回答说:总理没工夫听电话。如果有事,请过来谈。
黎元洪更发毛了。他不顾现在是午夜,为免夜长梦多,赶紧对张国淦说:去,去,你快点去告诉段总理,我不要当总统!我不要当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