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袁世凯

    在这次重要的会议上,袁世凯的“银子”又开始发挥作用了。

    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这么多年,没少拿袁世凯的银子,他简直成了袁世凯的发言人,说明人家拿钱办事儿,公平交易。

    武昌起义的消息一传到京城,奕劻就认为应该让袁世凯出来领兵打仗,被摄政王给训了一顿,惹得他老人家也来气了,我的意见你不听,你自己搞算了,你自己平叛去吧。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奕劻不上朝。在家里坐拥妻妾不比处理政事有趣多啦?

    等到荫昌从前线传来北洋军不听从指挥的消息,摄政王这回害怕了,赶紧好说歹说地把总理奕劻请回来议事。

    奕劻还是这个意见,不用商量,只要让袁世凯去前线,肯定能够马到成功。如果换了别人,谁能有绝对把握对付得了黎元洪?当年彰德秋操时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摄政王载沣是一筹莫展,他既对前线战局着急上火,又不敢把袁世凯这只老虎从笼子里放出来。

    除内阁大臣奕劻外,协理大臣那桐也主张让袁世凯出来,他有理有据地提出让袁世凯出来的原因:如果不用袁世凯,大清指日可亡;如果用袁世凯,至少可以延缓国家覆亡的时间,或者,国家可能还不会灭亡。

    而另一位协理大臣、袁世凯的把兄弟徐世昌,不深不浅地在旁边溜缝,顾左右而言他。如果袁世凯像曾国藩扑灭太平天国一样,顺利镇压了武昌起义,朝廷说不定会再来个中兴盛世的局面呢。

    摄政王本人是真的不想让袁世凯出来,请神容易送神难啊。

    在反对袁世凯出来工作的人中,除摄政王载沣外,还有一个人,良弼,反对让袁世凯出来的态度最为坚决。

    良弼,皇族的旁支,清初睿亲王多尔衮的后人,早年丧父,不幸的家庭使得良弼与一般的贵族子弟完全不同。1899年良弼留学日本,进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刻苦,成绩优异,1903年学成回国,投身军界,进入了当时整编新军的练兵处。据《清史稿·良弼传》记载,良弼为人俭朴上进,没有八旗子弟的纨绔习气。“平日以知兵名,改军制,练新军,立军学,良弼皆主谋”,是满族人中少有的干练之才。良弼、吴禄贞和蓝天蔚这三个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士官生,因为工作突出,晋升很快,被誉为“士官三杰”。

    武昌起义后,摄政王及满朝大臣惊惶失措,但良弼主动请缨,要求给他一支军队,带兵南下。如果按照良弼之才,连袁世凯都得忌惮三分,其实是完全可以替代荫昌担任这次出征任务,但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并不喜欢他,遂派了庸碌之辈荫昌出征。

    庆亲王奕劻不喜欢他,这里面是有原因的。

    良弼这个人一身正气,擅长专业而不擅长交际,符合不合群、得罪权贵的所有特征。一次良弼外出的时候,看见外面一群满族青年为抢一个漂亮姑娘而大打出手,他实在看不过眼,上前干预拉开,却发现领头的是庆亲王奕劻的儿子载振。他把载振给骂了一顿。这个官二代哪受得过这个气,俩人就单挑了起来,酒肉之徒怎么能干过日本军校出身的良弼?把巡警给招来了。巡警遇上两个皇家的大爷,哪敢找这个茬,皇族内部的事,要由宗人府来处理。

    第二天,由庆亲王亲自出面才把儿子领回,这脸丢大了。

    从此,庆亲王和良弼结下了疙瘩。

    武昌起义发生,良弼想带兵,总理大臣怎么会给他这个出头露面的机会。

    良弼深知袁世凯的厉害,他带兵不成,就拼命反对重用北洋将领,他指出,派往湖北平叛的将领,都是袁世凯的老部下,尾大不掉怎么办?

    连朝廷使用袁世凯的部下,良弼都非常担心,想起用袁世凯,良弼则更是坚决反对。不过他毕竟人微言轻,奕劻斥责他“纸上谈兵”,一边儿待着去吧你。

    你说这载沣要是早把良弼安排在重要岗位,说话分量重些,此刻该有多好?

    这个时候,在让谁带兵镇压革命党人的事上,西方势力也插了一手。西方国家在华投资多年,在长江沿岸有巨大的利益,尤其是英国的利益最大。鉴于义和团事件时候袁世凯在山东的表现,以及后来在直隶总督任上的作为,加上英国公使朱尔典与袁世凯私交甚厚,朱尔典每次回国都向英国王室说袁世凯的厉害。因此,英国向清廷声明,要求让袁世凯出来。否则,要是局面控制不住,不仅对华借款要停止,更要出兵保护他们的利益。

    御前会议研究的结果,摄政王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听从多数人的意见,让袁世凯带兵平叛。

    当初摄政王自己把袁世凯给“黑”掉了,这要让人出来,怎么也得给个面子,请啊。

    10月14日,朝廷由内阁总理大臣奕劻出面,函请袁世凯出山,挽救时局。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督办剿抚事宜,所有该省及各路援军,都归袁世凯调遣。

    这个时候,载沣还没有把权力交给袁世凯,他只说是袁世凯“节制调遣”“所有该省军队暨各路援军”,而对“荫昌、萨镇冰所带水陆各军”,只能是“会同调遣”。也就是说,你袁世凯当荫昌的副手。

    载沣和奕劻认为,即使这样的副手,被坐冷板凳三年的袁世凯也应该满心欢喜了吧?于是派阮忠枢前去彰德劝驾。

    袁世凯连眼皮子都没眨一下,没有急着出来当这个官,他心里有个更大的设想,远比湖广总督要大得多。更何况,自己当年就是天下第一督,直隶总督,这次需要我出来了,才给个湖广总督,这不耍呢吗?

    袁世凯先生恭恭敬敬地回了一封信:“……臣旧患足疾,迄今尚未大愈。去冬又牵及左臂,时作剧痛……近自交秋骤寒,又发痰喘作烧旧症,盖以头眩心悸,思虑恍惚……一俟稍可支持,即当力疾就道。”

    这么多字,说什么呢?就是说,我现在呀,脚病还没好啊,结果连带着我的左胳膊还不怎么好使了,再加上咳嗽气喘高血压冠心病头晕眼花老寒腿外加痴呆症之类的,你们先等一等哈,一旦我的身体可以干活了,我肯定马上出来为朝廷分忧。

    你载沣不是从前以“足疾”开我回籍吗,今天,我袁世凯脚病还没好哪,身上的毛病更多啦。

    至此,袁世凯和载沣玩起了太极,互相开始讨价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