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袁碰头
政治人物,尤其是政治对手卸任后,去往哪里参观访问,都是比较麻烦的事,民众的热情更可能让现任领导猜疑。
在皇权专制社会的政治格局和政治思维之下,领导者非常怕某两派以上的势力联合起来,结成统一战线对付自己,必须把这种横向联合彻底拆散,让他们与自己纵向联系、单线联系,这才符合政权稳定的需要。
孙中山到武汉后,袁世凯心里感到非常别扭,他太怕南京、武汉这些南方精英合在一起对付他了。所以袁世凯赶紧派特使持自己的亲笔函赶到武汉,面见中山先生,非常恭敬地邀请先生到北京访问,共商国是,以使民国建设更上一层楼。
而在这期间发生的杀害张振武、公开黎元洪的密信等事,就是要把黎元洪彻底搞臭,特别是让同盟会、文学社、共进会的人都厌恶他。
否则,袁世凯不会轻易公布密信,对于政治人物来说,大家都可能有劣迹握在对方手里,不会轻易地公开只属于双方的秘密。这就像两国之间,签订什么密约,外人很难知道,民众虽然打得不可开交,但政治首脑绝不会公开双方之间的秘密协定。这样会失信于人的,国际信誉没了,以后别的国家也不敢和你交往了。
孙中山按照预定计划,先取道上海,赶赴广州,回自己的家乡,让人们看一下自己为国为民不恋权的形象,同时更主要的是巩固一下革命的根据地。广东省代理都督陈炯明,一看自己的老领导胡汉民回来了,非常懂事地要归还自己的位置。经过一番协商,最后胡汉民以广东都督的身份兼民政长,陈炯明任护军使,基本上实行“军民分治”,且有把广州作为自己的大本营的打算。安顿完这些之后,孙中山在8月份开始北上,会见袁世凯。
1912年8月24日上午,北京正阳门又一次打开,袁世凯以迎接总统的规格来欢迎孙中山的到来。
首任总统和现任总统会面是一件非常轰动的大事,袁世凯再三嘱咐手下人,一定要全部按照总统的规格来接待。自己都腾出总统府,搬到国务院办公去了,甚至把自己在北京的官邸,腾出来重新装修,供孙中山一行人居住,孙中山很受感动。
中国政坛上的两大巨头的两双巨手握在了一起,这可不是一般的手,一双是埋葬了皇权专制王朝的手,一双是开辟民国新纪元的手。
孙中山和袁世凯虽然是初次见面,但是两个人却有着英雄相惜的感觉,孙中山在北京停留了一个月,和袁世凯的会晤居然达到了十三次,并且多次交谈都是密谈,有的时候甚至彻夜长谈,大有相见恨晚的味道。两人谈到高兴之处,袁世凯站起来高呼“孙中山先生万岁”,孙中山也站起来高呼“大总统万岁”。
老袁此时装得是真给面子,双方之所以谈得如此融洽,主要是因为,对于孙中山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袁世凯都击节赞赏,从没有不同意的。
不过,表面上的融洽是政治会谈的特色,至于效果如何那是另当别论的。两个人也像太极推手一样,互相估摸着对方的能力。
孙中山曾这样评价袁世凯:“袁氏初见面时,颇含一副至诚推解之态度,绝不似权诈之流;及谈吐稍进时,深心辨识,则觉其语有锋芒,眼光四射,询非寻常可以窥测之辈。然我终疑成见在胸,有意探测其挟城府相临耳。及考其行事,乃全与所言向左。然则彼固一魔力惑人之命世英雄哉!”
孙中山认为袁世凯是一个“魔力惑人”之“命世英雄”,所言非虚。
孙中山确实是没有当过官的理想主义者,对政治的复杂性认识远远不够。在他看来,一切都是程式化的。把美国宪法的模式搬过来,只要照着做,我们国家就能强大;把总理制加进来,就能约束袁世凯总统的权力。民国建立后,他和袁世凯相约,袁世凯专心政治,而自己专心铁路建设,希望十年之内,袁世凯练成百万雄兵,自己建成20万里的铁路,届时实现富国强兵,重新让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20万里铁路,是个什么概念呢?民国建立一百年之后的2011年底,全中国的铁路营业里程才达到9.9万公里。
而且,据张学良的政治顾问、在“西安事变”中充当重要的斡旋人的端纳回忆,他当年采访孙中山时,自己差点气疯掉,二人之间没法交流,端纳说这是“孙逸仙之梦”。孙中山拿出地图,刷刷刷地用红笔给端纳描绘他理想中的铁路设计路线图:
上海—广州;
广州—拉萨(穿越崇山峻岭);
拉萨—新疆(穿越高山和沙漠);
新疆—蒙古(继续穿越沙漠);
上海—四川—拉萨;
……
(这个现实版的不断“穿越”,比韩红唱的“天路”要宏伟得不知多少倍。)
端纳耐着性子问孙中山,钱从哪来?
孙中山说:“财政是我最后才考虑的问题!”并且认为,如果不行,就借外债,给外国人以筑路权和由他们经营铁路40年的权利,40年期满后将铁路完整无偿地交还给中国(这个计划,比四川保路运动时盛宣怀的计划走得还远)。
从谈话中,袁世凯发现孙中山是个理想主义者,他的革命理想的确非常远大,但对于国情的把握确实是欠了一些火候,缺乏一个实干家所具备的务实冷静。因此对孙中山那些空洞的治国方略,袁世凯仅仅是随声附和。当孙中山提出要修建铁路,他便顺情说好话。好,好,好,你说得太好了,这么做就最好不过了。(有关内容详见《清末民初政情内幕:莫里逊书信集》上册,知识出版社,1986年,第970—971页) 9月6日,孙中山前往张家口视察了由中国工程师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的京张铁路,3日后,孙接受了袁世凯的任命,负责督办全国铁路。
袁世凯把当年迎接慈禧太后回京时特制的豪华花车拨给孙中山使用,又拨给专项经费,供孙中山全国考察使用。
对于一项当时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任务,不可能实现的超级梦想,还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轰轰烈烈地做广告,还参加全国巡回展,一旦这件事真的做不到、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的时候,全国人民怎么看孙先生的修路能力?他的人格魅力、金字招牌会不会被砸了呢?
这只老“猿”,不是把孙先生架在火上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