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九头鸟

    收拾完国民党后,袁世凯腾出手来,于1913年9月25日下了一道命令:“蔡锷准给病假三月,着来京调养。调唐继尧署理云南都督。派刘显世为贵州护军使。”

    别以为你对我示好一下,我就能对你放松警惕。

    蔡锷比较识趣,此时袁世凯刚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北洋军气势正盛,大半个中国已经统一,云南边陲无法与之抗衡,与其飞蛾投火,不如以屈求伸。

    留得五湖明月在,何愁无处下金钩。

    唐继尧是蔡锷在日本士官学校的校友、小师弟,武昌起义前,蔡锷是旅长,唐继尧是他手下的营长。武昌起义后,蔡锷任云南都督,唐继尧任贵州都督。可以说是蔡锷的老部下,这次把唐调到云南,给蔡锷一个安心剂,不是用北洋系的人来取代,这样,是替你蔡都督着想,让你来北京看病,北京医疗条件多好啊。你不会这么不识抬举吧。

    袁世凯任用刘显世也显出奸雄的老到。刘显世出生于贵州,但祖籍也是蔡锷的老家——湖南邵阳,且刘显世也师从过梁启超。大总统用蔡锷的自己人来换蔡锷,你蔡锷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蔡锷于10月10日把都督印信交由军长谢汝翼代管,没有和任何人告别,悄悄地离开昆明,北上“养病”。

    蔡在北京期间,袁世凯任其为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总裁是段祺瑞。11月袁世凯派蔡锷与梁敦彦、樊增祥、宝熙、马良、杨度、赵惟熙等组织政治会议,李经羲也被袁世凯请到了这里。随后蔡锷又和阎锡山、张绍曾、尹昌衡、蒋方震等11人组织军事研究会。

    大家一看,都熟人啊。尤其是蒋方震,是蔡锷在日本士官学校的老交情,原来都被老袁给弄到这里来了,研究军事理论。要不然这帮精力过剩的军人在和平时期干啥呀?总得找点儿事干。你看宋朝时,虽然天天打败仗,但人家编武经七书,那军事理论研究的,呱呱叫;你看清朝时,乾隆皇帝把汉族著名的知识分子全都集合起来,编《四库全书》,既给你找活干,又消磨你的反抗意志,等书编完了,也白头发了,对国家的威胁也大大减弱了,多好!

    这就像大人在家给孩子在墙上划一小块孩子自己的“自留地”,在这里可以随便写、随便画,不过,你要是敢到其他地方乱写乱画,小心我揍你啊。

    袁世凯一共给了蔡锷七八个职务,惹得段芝贵、江朝宗等人直眼红,却又不敢说什么。老袁一方面是稳定蔡锷情绪,一方面也是为了分去北洋元勋的部分权力,免得势力坐大。

    收拾完蔡锷,就剩下一个黎元洪让袁世凯放心不下了。

    黎元洪是玩政治太极拳的高手。袁世凯在二次革命中,一会儿想让他兼领江西都督,一会儿想要他兼领湖南都督,其目的都是在绕着圈子要把黎调出湖北。黎元洪都看得清清楚楚,就是不上当,但在表面上又处处顺着袁世凯,绝不硬对抗,让袁世凯找不到借口来收拾他。

    二次革命结束后,袁世凯终于再也忍耐不了黎的推脱,认为时机已经成熟,非解决湖北问题不可,于是借口要与黎元洪商量大事,密电召黎入京,同时特派心腹大将段祺瑞亲自到汉口迎驾。

    1913年12月8日。段祺瑞抵达汉口。

    派北洋之虎出来,这里面含义可就深了。一是给面子,这是仅次于袁世凯的人物,你总不能让袁世凯亲自来湖北请你吧。二是设底线,告诉你,我的忍耐力是有限度的,你不要给脸不要脸啊。段祺瑞要是请不动你,我袁世凯肯定不来,那下一步谁来呀?枪和炮啊。

    别看在二次革命期间袁世凯几次都撬不动黎元洪,可这次段祺瑞出场,黎元洪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了,打不了太极了,对方出“车”来“将军”了,必须做出选择。是听话还是翻脸?有翻脸的本钱吗?不用思量,肯定没有。那就听话吧。黎元洪邀集左右,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议,决定派都督府参谋长金永炎代理都督,自己抱着入虎穴的悲壮心情决定入京。

    段祺瑞这个人话不多,也不会客套,他既然号称北洋之虎,自然有股霸气,你见过哪只虎在吃动物之前先絮叨半天?所以,他见到黎元洪没说几句话,就硬邦邦地催促上路。

    黎元洪跟着段祺瑞上了迎接他的专车。一上火车,才发现,自己不仅上当了,而且上了大当了。段祺瑞上车后,就派人把黎元洪软禁起来,自己一转身,下车了。

    原来,他此行的任务,不仅是把黎元洪给拎到北京,更是要坐镇湖北,强拆这个独立王国。

    段祺瑞发电报给北京:老大,搞定了!

    12月10日,黎元洪正在北上途中的时候,北京发布了总统命令:段祺瑞权代湖北都督,周自齐代理陆军总长。

    中央空投国家二号人物到一省来任职,就是想彻底摧毁前任的根基,把中央的手伸进这片政治隔离带。

    黎元洪的专车到了北京,袁世凯又拿出对付孙中山和黄兴的老办法,以最高规格欢迎。这当然是给外人看的:看我总统做得多到位。

    黎元洪心知肚明,都是老中医,在这里号什么脉呀?谁不明白谁呀?

    袁同时手令规定黎副总统月俸1万元,办公费2万元。这和前一年袁授孙中山为全国铁路督办时的月俸3万元,是一个也不多,一个也不少。规格上确实是做到了让人无可挑剔。

    不过,别说是3万元,就是30万、300万,黎元洪连微微一笑的表情也拿不出来,自己成了实质上的阶下囚。因为他被安置在瀛台下榻,瀛台就是当年慈禧幽禁光绪的地方。

    黎元洪一看,完了,自己能活下来就已经是万幸了。他索性又拿出他的老套路,像武昌起义后、革命者要推他当都督时的样子,一言不发,一事不办,“黎菩萨”变成了泥菩萨。

    更惨的在后头。黎元洪不仅自己成了事实上的阶下囚,自家的闺女也未能逃脱这个命运。

    袁世凯提出在二人的子女中联姻之事,黎自是不敢反抗,最后,黎元洪只有8岁的二女儿黎绍芳就被家里定了亲,要嫁给袁家第九子袁克久。黎元洪的太太开始不停地哭闹,既知这门婚姻的不幸,加上听说袁家的儿子是姨太太生的,摆明是瞧不起黎家。黎元洪好说歹劝,苦苦哀求太太,才成就了这桩政治婚姻。只是这黎家女儿成年后,郁郁寡欢,后来神经越来越不正常,被送进了疯人院,落了个悲剧下场。

    再回过头来说一下在湖北的段祺瑞,看他把黎元洪的地盘给弄成啥样。

    段祺瑞这么高级别的干部,怎么可能在湖北任职呢?他的任务就是把黎元洪在湖北的势力给拆散、清除。湖北军群龙无首,头儿都不敢硬对抗,底下的人还能敢反吗?段祺瑞坐镇湖北,两个月左右,把黎元洪在湖北的势力给拆个七零八落,湖北军该遣散的遣散,该分化的分化,该收买的收买,随后北洋军开进湖北,从此湖北便完全成为北洋军的统治地区。

    段祺瑞的使命完成了,1914年2月1日,段祺瑞重新回到北京担任陆军总长。

    黎元洪呢?袁世凯恩准他“辞去”湖北都督一职,湖北都督由袁世凯的干殿下段芝贵担任。

    段祺瑞回到北京,每当见到黎元洪的时候,都是一种倨傲和嘲讽的态度。段是个傲气的人,除了袁世凯,天底下就没几个能让他看得上眼的。他认为自己在清末时做到护理湖广总督,而黎元洪当时只不过是个旅长。有了这重关系,他更瞧不起黎元洪了。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出任总统,黎、段之间明暗纠纷更是愈演愈烈。

    黎元洪在北京幽居期间,屡次请求出国游历,或者回籍省亲,袁世凯都不肯,他绝不放虎归山。于是,黎元洪索性装聋作哑,不言不笑。

    黎元洪这个样子,让人想到他的前辈同乡,即湖北汉阳人、曾经当过两广总督的叶名琛。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把总督叶名琛押往印度,别看叶总督为官不怎么样,倒还有民族气节,自称“海上苏武”,誓死不降,客死他乡。时人讥之:

    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

    真真是浑然天成,两者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