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与国民党
在历史教科书上,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几经沿革,同盟会——中华革命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让人看得云山雾绕,难道说不停地改名是图个吉利?或是有易学大师等高人指点?
非也,非也!
命名,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事物的一个重要标志。每次命名改名,都有很深的历史背景和非常重要的目的。顺着这个毁党、造党的思路追溯,能破解此前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许多疑惑。
单就“国民党”这三个字来说,第一次用这个名,是宋教仁组建的;“中国国民党”,是孙中山组建的。
有什么不同吗?
先提示一下,两者的内部运作、规章制度和政治理念,都是有很大不同的。当然,此二者的运作模式,到底是遵从国际惯例,还是注重中国国情,慢慢地展开书卷,你会自己找到答案的。
而且,了解一下民国初期政党的基础知识,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民国政坛的风云变幻,也能了解宋教仁被暗杀的历史背景。
在中国传统的政治舞台上,“朋党”是个非常刺眼的负面之词,虽然暗地里官员肯定是拉帮结派,但在表面上,“结党”和“营私”联系在一起,一直是君主眼中的国家大患。
但到了近代社会,为顺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政党政治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不过,健康的政党政治,是与法治相伴而行的,没有法制的约束,政党政治很自然地就会滑向结党营私之路。
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复制过来了不少名词,连党派的名字也都是美式的、西化的。
自从黎元洪等人成立了共和党,同盟会、立宪派也加快了组建政党的步伐。
同盟会的筹建政党之路比较早,在武昌起义前后就已经开始了,这里牵涉到一件非常复杂的历史事件。
1911年10月12日,武昌起义占领武汉三镇后,声势震动了全国。就在黎元洪遍撒英雄帖征求湖北军政府建立事宜的时候,光复会的章太炎提出了一个叫“革命军起,革命党消”的口号。
这则发表在天津《大公报》上的电文是这样说的:“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天下为公,乃克有济。今读来电,以革命党人召集革命党人,是欲以一党组织政府,若守此见,人心解体矣。诸君若能战即战,不能战,弗以党见破坏大局。”
章太炎的电报有以下三重意思:
其一,同盟会是革命党,革命党及组织皆属于结社,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党。政党与结社是有严格界限的。
其二,武昌起义成功了,满族人下台了,同盟会的纲领已经实现,革命党没有了继续存在的理由。必须组建新的正规的政党,才能参与国家建设。
其三,要是想以一党组织政府,这样不是天下为公之心,而是私心私利,这样号召不了人,人心很快会解体。
章太炎电报的核心意思,并不是消弭革命,反对革命,其实质是要反对一党专政,另行组建新的完全意义上的政党。他认为,新的国家、新的政权需要由政党领导而不是结社领导;必须是多党竞争,而不是一党独霸。
当时主张取消同盟会名号的革命党人不止章太炎一人,革命派马君武、刘揆一、宋教仁、陈其美、张继等均持此主张,立宪派张謇等也持这种主张。
但是,当时的革命者哪有那么高的文化素质,大家只知道拿起枪杆子推翻旧王朝,有几个人真正拿起笔杆子研究过西方政治学意义上的政党?
这个口号一抛出,立即引起了革命阵营内部的混乱。
对章太炎口号反对最为激烈的是孙中山。
孙中山回国后一看,气不打一处来:你章太炎真是处处跟我作对,在东京时就指责我贪污,这会儿你又弄出个口号,存心让同盟会解散是吧?在同盟会的会议上孙中山对章太炎展开了严厉的批评。
不过孙中山也没办法,临时政府的成立,有美国式的体制外壳,却没有政党政治。不论是从学理上,还是从法理上,章太炎的说法,都立得住脚,且吸引了一批追随者。只是孙中山等人在与袁世凯斗法的时候,腾不出手来筹建政党。
孙中山、宋教仁等人从临时政府中辞职后,把组建新的政党一事提上了日程。尤其是黎元洪抢先搞起了政党,这回宋教仁等也正式组建了政党。
宋教仁是一个搞政党活动的天才,为了组建民国政坛第一大党,他以敏捷的政治手段,与各小党派协商联合,既对抗共和党,也要通过法律手段在政府中取得权力。
孙中山到北京会见袁世凯的第二天,同盟会宣布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共和实进会合并,成立国民党,这是1912年8月25日的事。9月3日,黄兴、宋教仁、吴景濂、王宠惠、王芝祥、王人文、贡桑诺尔布七理事互推孙中山为理事长,孙并遴请宋教仁为代理理事长。因为,对于政党这一套路,宋教仁要比孙中山精通得多。
国民党成立之初,对党员的资格没有特别要求,入党手续也简单(有点纯西方化政党的意思),黄兴等人也分头邀请当时的名人入党,甚至当面邀袁世凯入党,并且承诺推袁为党的领袖。袁世凯的头脑毕竟是旧官僚思想,对政党有一种本能的排斥,更何况,他也不可能入同盟会组织起来的政党。
黄兴又拉内阁总理赵秉钧入党。赵秉钧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入了国民党,后来这倒成了袁世凯用人的一块招牌:你看,我连你国民党的人也照用不误吧。
重组后的国民党,成了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党,在北京的临时参议院中,共和党有40席,而合并后的国民党占了65席,超过了半数席位,准备在正式国会议员选举战中赢得胜利,以备将来组成一党内阁。
立宪派人士看到了国民党、共和党两大政党的力量,汤化龙、林长民等人也暗中活动,酝酿成立一个大党,也取了个美国名字:民主党。汤化龙、林长民乃与孙洪伊所领导的一部分统一共和党,及北方政党共和保进党、共和促进党、国民新政社四团体合并,于1912年10月在北京开成立大会,推举梁启超为民主党领袖。
民主党希望以第三大政党姿态出现,以左右国民党和共和党在参议院中的形势,希望成为这两大党争相拉拢的对象,同时在政治格局中分得权力的一杯羹。
梁启超、林长民,有必要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简单介绍一下。一对老伙伴了,分开的话,多不好。
不过,与其徒费笔墨介绍他们的政坛风云,不如介绍他们的孩子们,更让人明白其中的关系。
梁启超有个儿子,叫梁思成。
林长民有个女儿,叫林徽因。
梁上君子,林下美人。
梁思成和林徽因是令无数人羡慕的一对神仙眷侣。
那么,梁启超和林长民,就是儿女亲家。
顺便再多提一下,林长民有个堂弟,叫林觉民,就是写《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忠与爱不能两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那位大英雄。
林觉民,是林徽因的堂叔。
林家人,无论男女,都那么才气纵横!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