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段纠葛

    袁世凯为了削夺权力和威望仅次于自己的“二首长”“一字并肩王”段祺瑞的权力,做了很多工作。

    1914年5月,袁世凯成立“统率办事处”,这种非传统、非正式的组织编制,里面奥妙无穷,而且一般人也摸不清它的权力到底有多大。袁世凯成立的这个统率办事处是由陆军总长、海军总长、参谋总长及大元帅特派的高级将领组成的,陆、海、参三部的总长,只是办事处里面的“办事员”。这样,陆军部的实权全部被转移了,陆军部成了空架子,军事大权不仅是收归中央,且是收归总统个人了。

    袁世凯收军权的第二步,就是建立模范团。而北洋军人都认定袁、段分家的导火线是袁克定编练“模范团”触发的。

    自从冯国璋镇守南京之后,袁世凯发觉军权悄悄落到段祺瑞手中,而老段这个人行事风格又非常霸道,还不善于沟通,这就使二十年来驰骋江湖的“铁三角”之间逐渐滋生了不睦。

    冯国璋心中自然不高兴,袁克定也怂恿老爹要把军权握在自己手中。

    为了不让任何一派势力坐大,也为了避免黄袍加身的故事重演,袁世凯决定接受袁克定的建议,在统率办事处正面成立一个模范军。否则,光有办事处的空架子,没有直属的军队,那是指挥和震慑不了别人的。按照预想,由大元帅兼模范军军长,模范军预定先成立两个模范师,中级军官尽量用留学生,下级军官则用军官生和速成生。其地位和意义,相当于嫡系的皇家禁卫军。其用意是要使之在军队中起到模范作用,逐步改造北洋军队。

    只要有权力,层层都是算计和钩心斗角,军中也不例外。

    原来北洋军的军官来源,多是段祺瑞负责下的天津武备学堂和北洋各随营教导队、军事学堂等。

    袁氏父子拟定的模范团,军官来源准备改用保定军官学校和陆军速成学校的毕业生。保定军官学校成立于清末,是一所比黄埔军校还要享有威名的军官学校,其校长一直是袁世凯亲自委派。那个29岁便被任命为保定军官学校校长的民国军事天才蒋百里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

    因为蒋百里太出名了,太优秀了,这里不妨打断一下政治纷争,介绍一下这位英雄,并从他这里侧面看一下袁世凯和段祺瑞在军权上发生的纠葛。

    蒋方震,又名蒋百里,钱学森的岳父,民国时期的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浙江海宁人,金庸、徐志摩等与蒋家都是海宁的故交世家。其名取自《周易·震卦》“‘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他也确实无愧于取自《易经》中的这几个字。

    此人文韬武略,样样精通,被称为军事天才。

    武的方面来说,蒋百里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的时候,与蔡锷、张孝准并称士官三杰。毕业的时候,考取第一名,天皇亲自授予军刀。自那以后,日本士官学校就把中国留学生与日本学生的考试分开对待,以免这个殊荣再被中国留学生拿走。蒋介石抗日的军事布局,基本是按照蒋百里《国防论》的构想设计的。日本人进攻的步伐和套路,也没有跳出蒋百里的战略视野。只可惜蒋百里1938年就英年早逝了。

    文的方面来说,1921年,蒋百里将欧洲考察的成果写成一本《欧洲文艺复兴史》,梁启超为之作序,下笔不能自休,竟写了5万多字,跟原书的字数都差不多了,梁氏只好另作短序。后来梁将这篇长序改写、充实,取名《清代学术概论》,反过来又请蒋百里作序。这可算民国学术界一大佳话。民国时期这本《欧洲文艺复兴史》一直是许多学校使用的教材,1949年后台湾地区仍然沿用。直到今天,这本书在网上仍在热卖,供不应求。

    1912年,袁世凯任命蒋百里为正式合并之后的保定军官学校的校长,换掉了之前的校长赵理泰,且没同段祺瑞商量。执掌陆军部的段祺瑞便大为不满,因而保定军官学校的经费种种,多受到陆军部的留难。蒋百里不胜其烦,日本式的军事教育使得他竟想杀身成仁,1913年6月18日,当众开枪以谢学生,幸被抢救过来。不过,蒋百里在医院受日本护士精心照顾,由此抱得美人归,成就了一番英雄美人的佳话。

    后来,袁世凯任命蒋百里为总统府军事参议,段这时还兼总统府军事处长,余恚犹在,竟拒发委任状,蒋遂不能到差。

    有了上述的种种过节,袁世凯也有些忌惮段祺瑞等一般旧部的情绪,因此把模范军缩小为模范团,每期训练半年,派王士珍为模范团筹备处处长,直隶于统率办事处。

    最初商量成立模范团的时候,袁世凯提出要袁克定任模范团团长,段祺瑞明白老袁的用意,本来心里就反对这支新式军队的存在,他硬邦邦地甩出一句:“我看他不行吧。”

    袁世凯气不打一处来:那你看我行不行?

    民国三年(1914)10月23日,模范团正式办起来了,团址设在西城旃檀寺。第一期确实是由袁世凯自任团长,以曾任赤峰镇守使的陈光远为团副,王士珍、袁克定、张敬尧为办事员。模范团的第二期交给了袁克定,这也是袁有意锻炼儿子,在军队中树立威望,培养自己人。

    第一期训练成熟后,袁特设“新建陆军督练处”,成立拱卫军步兵四旅,炮兵一团,骑兵一团,机关枪营一营、辎重营一营。模范团的装备精良,都是购自德国。

    袁世凯看来是下决心要把军权从段祺瑞手里夺回来了,作为大总统,他每星期必乘马至模范团观操一次,观操时必召集军官训话,各级军官升职时一定要到总统府向袁叩头谢恩,凡是在模范团受训的官兵一定要举行效忠宣誓仪式。

    过去,袁世凯只过问北洋军的中高级军官的安排,而下级军官则是段祺瑞负责安排,随着官职的提升,由下级提升起来的中级军官也都是段祺瑞的人了。

    模范团成立后,袁世凯充分吸取以往的教训,进一步控制模范团的下级军官。模范团中无论头目升排长,或排长升连长,均必须谒袁世凯并叩头,袁此举力图彻底把段祺瑞的影响排除。

    民国三年(1914)10月27日,也就是差不多在模范团成立的同时,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学生举行毕业典礼,袁世凯派陆军上将、总统府侍从武官长荫昌为代表,前往该校颁发毕业证书,每人颁赠军刀一把,毕业文凭用的是大总统的名义。

    段祺瑞在军队中的实际权力越来越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