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的降临

    武昌起义,给各路豪侠提供了充分的表演舞台,张作霖也获得了一个大好机会。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关外,活跃在东北的革命党人欢呼雀跃,开始频繁活动,酝酿起义。尤其是军队中的革命党力量不可小觑。他们开会决定推举陆军第二混成协统领蓝天蔚为关外讨虏大都督,并制定了一个和平夺取政权的革命计划,即利用新军将领的革命情绪,向东三省总督施加压力,迫使其同意宣布东三省独立。

    蓝天蔚手下的一个营长因为屡屡得不到升迁,怀恨在心,连夜向时任东三省总督的赵尔巽告密。

    赵尔巽得知后大惊失色,好在当时与蓝天蔚交好、同样是革命党人的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和第六镇统制吴禄贞都已经调开东北。但是,赵尔巽仍然没有把握制服蓝天蔚,因为,当时实力强的北洋新军归中央直管,地方大员调不动这股力量,上报的话也来不及。赵尔巽能调动的只有地方武装巡防营。可是,这巡防营欺负老百姓还可以,要与蓝天蔚的一部分新军对抗,无论在装备上还数量上,都是毫无胜算的。赵尔巽甚至想保命,准备要逃离东北了。

    形势十分微妙了。蓝天蔚虽然想夺取政权,但他清楚自己的实力,虽然当时向往革命的力量不少,奉天学界,地方联合会甚至当地土匪,也加入到革命中来,趁机捞稻草。也就是说,革命力量非常复杂,并没有拧成统一的一股绳,假革命的势力不少,连土匪也来凑热闹。蓝天蔚心知肚明,因此他也没有制服总督的绝对把握,只能仰仗人多这个声势来达到吓唬总督的目的,这才是和平夺权的原因。

    就在赵尔巽想跑的时候,奉天省咨议局副议长、立宪派人袁金铠,分析了形势,劝告总督大人不能退。袁金铠之所以了解时局,是因为蓝天蔚的革命势力也在争取立宪派,而身为立宪派、副议长的袁金铠却不主张革命,希望国家形势稳定,因此他把他所知道的革命党人目前的困难处境进行了仔细分析,终于说动了总督。鉴于张作霖招安后的征讨表现和当官心理,赵尔巽决定起用张作霖的巡防营。

    1911年,三十六岁的张作霖,已经成为驻守洮南的前路巡防营营长,但因为这几路人马的头目他都熟,所以张作霖营长能调动的人马其实有近五千人。在这一时刻,他就成了能够影响奉天革命形势和未来走向的关键人物。

    张作霖驻守在偏隅的洮南已经有三四个年头,虽然政绩显赫,却苦于没有升迁的机会。他一直眼巴巴地望着省城,希望有朝一日能进入这个东三省的政治中心。

    机会终于降临,就看他有没有能力抓住了。

    被调到奉天的张作霖立即被委以重任。总督赵尔巽下了大筹码,他将驻扎在奉天城内的中路巡防营,全部调归张作霖指挥。这样张作霖手中的全部人马接近八千,从人数上与蓝天蔚的新军第二混成协相当。赵尔巽已经不再像初闻革命时那么胆怯了。

    不愧是老官僚,静下心来的赵尔巽,为了稳定局势,经过缜密思考,提出了一个老谋深算的口号:保境安民。

    这个口号提得很有水平。这是一个近乎中立性质的口号,但各方势力听了,都觉得合情合理。

    对于朝廷来说,笼统地说保境安民,也是一方诸侯的职责;对于革命党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平和的口号,既不向着清政府,也不向着你,大家相安最好;对于当地士绅百姓来说,因为东北满族人多,这个口号比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更让人容易接受,让满族人也有了一种参与地方管理的归属感。这确实起到了稳定人心、一石三鸟之功效(张学良主政东北时用的头衔就是东三省的“保安”司令)。

    保境安民的口号让闹独立的革命党人很快处于不利的局面。毕竟大家都知道,革命是要流血、是要付出代价的,而国家之乱,遭殃的还是下层百姓。于是蓝天蔚等革命党人决定,联合咨议局,成立一个奉天国民保安会的组织。他们想通过这个组织把赵尔巽赶走,然后宣布独立。

    只是,蓝天蔚等人还不知道,副议长袁金铠早就把他们的计划告诉了赵尔巽,且蓝天蔚最大的失误就是不知道胡子出身的张作霖被授予军事大权了,蓝天蔚还是准备和平夺权。但赵尔巽、袁金铠、张作霖三人,早就提前作了周密安排,只等着好戏上演。

    更要命的是,赵尔巽已经利用这几天间隙,向北京做了密报,已经拿到了撤蓝天蔚职务的尚方宝剑,只是没摸清革命党人势力到底有多大,怕局面不好控制,没有公布,在寻合适的机会而已。也就是说,只要一公布,蓝天蔚对第二协就再也无调动之权,能跟着他的,只是少数革命党士兵了,这样,张作霖的巡防营就对蓝天蔚形成了绝对的对抗优势。

    1911年11月12日,奉天省国民保安会筹备会召开,由倾向于革命党一方的奉天省咨议局议长吴景濂主持,邀请赵尔巽到会。

    赵尔巽讲了一通话,告诉大家要稳定,要维持秩序,保境安民,等等。这时,倾向革命的人士也来发言驳斥总督,台下人窃窃私语,局面开始不安。可是,没等驳斥总督的人说上几句话,台下跃上来一名军人,站在赵尔巽身后,掏出手枪,啪地按在桌上,厉声喝道:我张作霖只知朝廷,只保大帅,谁要是不听大帅的话,谁要是敢对大帅不利,我这枪可不认人。张作霖摆出了亡命徒的架子——我来打架了,你们哪个不服的就站出来。

    与此同时,事先布置好的其他军人也纷纷在台下不同角落亮出枪来,立即震慑了全场。那些本来准备以和平方式夺权的革命党人瞠目结舌,他们并没有做好军事上的准备,只得纷纷退场以示抗议。

    有的时候,胜负只在一念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你从气势上压住了,你就胜利了;如果压不住,你可能就掉脑袋了。

    因为张作霖的强势出现,博弈双方的力量对比迅速发生转化,赵尔巽基本锁定了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