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

    各大国制造业总产量中资本货物的份额

    资本货物工业是指光学、技术装备、金属货物、造船、车辆、化学制品和部分重工业(即生铁和粗钢)。

    根据净产量的资料,上述各工业在制造业总额中所占份额:1935年英国为40.8%,1937年美国为47.8%,1936年德国为50.2%。(1)用制造业指数把所有数据都归到1937年的基础上,资本货物的份额,英国增加到44%,德国则为51%。

    除1937年以外就业数字各年都有,把就业指数用到原始数据上,就能够估算出1937年的就业数字。根据估算出来的1937年就业数字,可以看到制造业总就业人数中,资本货物工业雇用人数的情况:意大利为29%,(2)日本31%,(3)法国34%,(4)考虑到资本货物工业中每一就业人员的生产率较高,1937年资本货物工业产量的份额按照估算的大致情况是日本为40%,法国和意大利为37%。

    1937年苏联“生产手段”的总产量,按1926—1927年的价格计算,达550亿卢布,或占工业总产量的57.6%。(5)但是按照上文关于资本货物的定义(即机械加工、金属货物和化学产品)则为335亿卢布或工业总产量的35%。这一份额仍然太低,因为工业总产量包括采矿和电力,而且不可能计算这两个工业部门的总产值是多少。由于苏联在1937年大型工业的830万工人中大约有80万工人在上述两个工业部门中劳动,可以假定产量的比例同职工的比例大致相等。因此,从大型工业955亿卢布的总产量中扣除92亿卢布左右,1937年资本货物工业在制造业总产量所占份额约为39%,用同样的计算方法,1928年约为20%。


    (1) L·罗斯塔斯:“英国、德国和美国的工业生产、生产率和分配,1935—1937年”(L.Rostas:“Industrial Production,Productivity and Distribution in Britain,Germany,and the United States,1935—1937”),《经济杂志》,1943年4月,第44页,表iv。

    (2) 穆里尔·格林德罗德:《新意大利》(Muriel Grindrod:The New Italy),伦敦,皇家国际事务学会,1947年,第69页。

    (3) 熊彼特等:《日本的工业化》,第480页。

    (4) 《德国统计年鉴,1940/1945年》,第148—151页。

    (5) 《社会主义国土的现在和未来》,第122—1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