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和局限性
自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至欧洲战争爆发这6个月中,世界和平的千钧一发越来越变得明显了。在此危机四伏之际,罗斯福继续致力于避免或推迟战争的爆发,为保障美国和西半球的安全而加紧采取措施。
罗斯福政府的外交政策是建立于下述信念之上的:在国际大家庭中,国与国之间必须相互尊重彼此的权利和恪守彼此的诺言——只有在这样一个安定的文明世界里美国才能得到昌盛和安全。而且,美国也真诚地希望看到这样的一个世界能建立在道义和博爱的基础之上。事实上,美国的反对轴心国家,有着战略、经济和意识形态三方面的根源。就战略意义而言,扩张主义的国家无论是统治欧洲大陆还是远东,都将构成对美国和西半球安全的威胁。到了1939年的时候,由于德国和日本这两个怀有帝国主义野心的军事侵略强国的兴起和它们彼此间的日益勾结,这种危险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两地区就都已潜伏着了。在1939年中,来自欧洲的威胁更成为燃眉之急,而且,从战略上看,大西洋如果被一个敌对国家所控制,对美国的危险也就更大了。一旦在两条战线上爆发战争,美国海军的力量还达不到独自承担西半球防务的程度。美国经常依靠的是英法两国在大西洋上的强大而友好的海军。英法两国的生存因此对美国及西半球的安全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不幸的是,罗斯福所拥有的能影响局势和约束侵略者的手段是极其有限的。尽管1939年的美国在潜力上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这是事实,但由于心理和物质方面的种种原因,美国并不能有效地发挥它的力量。当时的美国人民对国际事务很了解,对法西斯国家和它们所宣传的那一套毫不喜爱,但是他们还不准备在全世界担负起大国的责任,也不相信他们有什么必要去卷入在他们看来对于西半球的安全并不重要的那些活动中去。(1)由于美国的这种在心理上还不准备承担领导世界的任务,而这种心理状态,和人民一样,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以要有一项强硬的政策就不可能了。同时,由于美国军事上的无准备,要采取强硬的政策也很困难,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海军的力量在前几年中虽有相当大的增强,但陆军实力仍很薄弱。
1939年时美国手中最大的本钱是它的经济力量。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使用了,但仍有其限度。德国采用的是经济上自给自足的政策,并未因美国的经济压力而受到很大影响。日本由于依靠美国的物资供应,比较脆弱,但美国政府却在放手使用经济武器方面很有顾虑,怕的是这样会驱使日本人得出只有通过战争进行扩张才能解除他们困难的结论,从而使极端主义者可能会采取强硬的行动。这样,美国政府不仅在对侵略国使用其全部经济压力一事上受到了限制,而且由于两次大战间所颁行的“中立”法,特别是其中对交战国的武器禁运条款,使其对可能的受害国家的经济支援也被排除了。1939年初,罗斯福希望这一法律能够迅速得到修订。同时,在这些限制下,罗斯福极力鼓励各国抗拒轴心国的侵略,并对德、意、日的进一步的冒险行动进行阻挠。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危机不断发生的情况下,罗斯福和赫尔通过寻常的外交途径,利用公开的声明和呼吁的办法,以求达到上述的目的。罗斯福所希望的是,如果轴心国家的领导人能认识到美国会站到他们的反对者方面的话,他们就可能不敢再进行新的侵略。不过,捷克斯洛伐克陷落之后,避免战争的希望已极微小。充其量,战争可能被推迟,它的范围受到限制而已。
(1) 见《概览,1939—1946年:1939年3月的世界》,第1—4页,第14—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