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编
苏联
第一章
1939年初苏联的经济计划及其军事上的意义
1938年已经结束,1939年业已开始,但俄国的内部形势却没有任何戏剧性的变化。尽管经过清洗,(1)1938年的生产还是有令人满意的增长。(2)第三个五年计划(1938—1942年)的草案是在1939年1月30日公布的。它公开宣布的目标是使国家在经济上、技术上独立自主和使国家的防务坚不可摧。因此,重点是摆在生产资料方面而不是消费品方面。在老的工业中心(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哈尔科夫等地),不再发展新的工业;新的工业将向东面,在伏尔加—乌拉尔地区和更遥远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发展。那里要发展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工业区。具有早期计划特色的大型工厂的建设将要停下来;中等规模的和小型的工厂将得到发展。整个工业生产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规定每年平均增长17.6%;其中重工业生产将以15.2%的速度增长。机器制造和化学、电气工业产量的增加将超过一倍;重金属冶炼、造船、载重汽车、采煤和石油的产量都将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以便形成紧急储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规定到1942年时应为65%,生产成本与1937年相比要降低11%(这两项是共产党国家工业利润的指标)。1938—1942年期间的投资,工业方面是1 033亿卢布(生产资料为868亿卢布,消费资料为165亿卢布);交通运输方面为358亿卢布;农业方面为105亿卢布。
相形之下,普通人的个人福利强调得很不够。在整个期间,消费按人口计算每人可望增长1.7%。不过,在此期间普及中等教育可望实现。
在上述计划中有两点是十分清楚的。一、计划优先考虑的是国防和重整军备;二、为了完成这项计划,苏联应争取做到在1942年前不被卷入战争。
1939年初,为了加快实现现代化和重整军备,将国防工业委员会分成4个委员会:(1)M·卡冈诺维奇(前国防工业人民委员)领导下的航空工业委员会;(2)造船工业委员会;(3)军火工业委员会;(4)武器装备工业委员会。重工业委员会分成:(1)L·卡冈诺维奇(前重工业人民委员)领导下的燃料工业委员会;(2)电气工业委员会;(3)黑色冶金工业委员会;(4)化学工业委员会;(5)建筑材料工业委员会。
2月23日,苏联武装力量全体成员(包括内务人民委员会所属各单位的成员)向“人民、苏维埃祖国和工农政府”宣誓效忠,并且每人都在新效忠书上签名。红军采取这种性质的宣誓还是第一次。同一天,海军委员会人民委员在《真理报》上一篇文章中宣布苏联政府决定建立一支庞大的远洋舰队。
显然,苏联此刻已经在准备对付可能发生的事情了。
(1) 关于1934至1938年清洗的概况,见《概览,1938年》,第3卷,第394—400页。
(2) 同上书,第400—401页。